星光不负赶路人(15)
“炫耀”是一种鼓励,“炫耀”也是一种鞭策。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智简”课堂,会再接再厉,继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一路成长!即日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推出《星光不负赶路人》专栏,分享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在复述教学中,为孩子“巧搭梯”
——《带刺的朋友》教学片段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倪亚男
《带刺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学时应抓住“刺猬偷枣高明”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学中,如何将文本的外化语言转变成学生的内化语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复述呢?成为教师备课时,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复述,即将所读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原文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三年级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形成之前,很难有条理的复述故事性较长的文章。根据孩子的特点,结合教材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搭梯”,降低复述难度,设置一定梯度,为学生的复述“推波助澜”。
巧搭梯一,熟悉文本,抓住关键词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在阅读教学时,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言语实践。《带刺的朋友》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的将一只可爱、机灵的小刺猬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将刺猬偷枣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人不得不为它拍手叫绝。教学时,便可以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刺猬偷枣时表示动作的词语。
片段一:
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0自然段,并圈出小刺猬偷枣时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默读并圈化,师相机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小刺猬偷枣时的哪些动作?
生:缓慢地往树上爬 诡秘地爬向老树杈 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师:这些动作我们可以用一个动词来表示
生:爬
板书:爬
师:还有那些动作?
生:停住脚
师:一个字概括
生:停
师:继续找
生:用力摇晃 掉了下来 慢慢活动 爬来爬去 归拢 打一个滚儿 扎在背上 驮着 急火火的跑去
生相机总结、板书:“摇晃、掉、归拢、打滚、扎、驮、跑”
师:同学们准确地将小刺猬偷枣时的动作找了出来,让我们一起读——
巧搭梯二,借助导图,巧用关联词
借助导图复述课文,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接触的一种方法,它简单明了的向我们呈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文本的语言巧妙内化,这无疑是学生复述文章的好方法。
片断二:
师:同学们请拿出学习单,将这些动词按顺序,放到小刺猬偷枣的路线上。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上尝试?
师:同学们你同意他的贴的顺序吗?

生:同意
简单的一个图,将之前抓住的动词,有条理性的展现在课堂之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清晰、明确的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偷枣的路线。
如何将这些动词有条理的、连贯的表述出来呢?这便需要教师提供一组表示顺序的关联。
片断三:
师:现在要增加难度,你能借助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先……
再……接着……紧跟着……然后……最后……)看着我们的板书,将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吗?
预设:小刺猬先往枣树上爬,再用力摇晃枝干,接着从树上掉落,紧跟着将枣逐个归拢在一起,然后打了一个滚儿,将枣全都扎在背上,最后驮着满背的红枣急火火的跑走了。
巧搭梯三,体会生动语言,精彩复述。
理清了刺猬偷枣的路线,如何让学生生动、有趣的复述出来?又成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第二大难题。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如,“诡秘”“匆匆”“爬来爬去”“打了一个滚儿”“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教学时便可以到孩子体会这些生动的语言。
片断四:
师:通过叙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生:聪明
师:他偷枣的技术——
生:高明
师:令人不得不佩服
师:难怪作者会这样感慨
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是什么意思
生:佩服
师:“高明”又是什么意思?
生:高超
师:那小刺猬的偷枣本事如何高明,竟让作者心生钦佩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刺猬偷枣本事高明的语句。
师:那位同学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刺猬的高明?
预设:
1.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指名读句子。
②理解“诡秘”的意思。(诡异、神秘)
③这个“诡秘”说明了什么?(刺猬小心翼翼、警惕性高)
板书:诡秘
师:你能读出小刺猬当时“诡秘”的感觉吗?你还能在小心一些吗?(音调不要太高会被发现的)
2.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你从哪可以看出小刺猬在用力摇晃?板书:用力
生:“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可以看出。
师:哗哗作响,说明什么?
生:树枝摇晃的很厉害。
师:那你能读一读这个词语吗?树枝摇晃的可是很厉害呢!
师:“噼里啪啦”是什么的声音?(枣子落地)从中你听出了什么?(枣子落得很多、很快)那你能读一读这表示声音的词语吗?掉落的枣子能再多一点吗?
师: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说这只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
3.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师: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刺猬偷枣本事高明?
生:“掉”,说明小刺猬下枣树的速度非常快,担心被人类发现。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刺猬掉落速度快、摔得重?
生:“噗”是拟声词,指重物落在地上的声音,说明“那个家伙”摔得不轻。
板书:“噗地一声”
3.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师: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刺猬偷枣本事高明?
生:“掉”,说明小刺猬下枣树的速度非常快,担心被人类发现。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刺猬掉落速度快、摔得重?
生:“噗”是拟声词,指重物落在地上的声音,说明“那个家伙”摔得不轻。
板书:“噗地一声”
师:文中不仅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作者的写作本领也相当高明呢!看,他通过几个动词便将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还巧妙的运用这些具体的形容词以及生动的拟声词,将这一过程变得生动又有趣味,你们说作者写作本事高不高明?你们想不想向作者这样用生动的语言将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讲述出来啊?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板书,完成“小刺猬偷枣记”,如果你想比作者更高明,不妨加入一些小刺猬的心理活动。现在开始吧!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高明了,它趁着朦胧的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借助示图有所依托,讲起来不亦乐乎,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聪明、可爱的小刺猬。
本课复述教学层层递进,不断为孩子搭设前行的梯子,意图让学生在趣味中领略复述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复述。

作者简介:倪亚男,一线80后语文教师,2017年工作以来主要负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学风趣幽默,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工作期间曾获学区优质课一等奖、学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