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婆也是妈
一一记荣获“孝满才乡”荣誉称号的桂赛娇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人常说: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一种关系,那就是婆媳关系,它就好比锅与勺,岂能不会碰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呢?但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婆媳之间的相处,需要的是用真心换真情,既使会“叮叮当当”,那也是悦耳温馨的。这个人就是,多次荣获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最美媳妇”、“孝满才乡”的桂赛娇。

提起桂赛娇,深谙内情的新张村乡亲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2000年,在这个被世人称为千载难逢的“千禧喜祥年”之际,二十三岁的桂赛娇与相恋三年的张福财,瓜熟蒂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按照当地不成文的惯例,成家立室的小俩口都会和老人分开生活,一些亲朋好友也劝过桂赛娇,最好别和公婆在一起过日子,免得以后发生诸多不愉快的事情。面对这些“好言好意”,桂赛娇却不为所动,坚持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且从没有在老人面前言及过分家之事。用她的话说:婆媳关系虽说是件很不好相处的事,但你若把她当娘亲,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就不会难处了。
真心换真情,日久见人心。桂赛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嫁入张家后,她自始至终都是以家为重心,工作下班回家,除了帮干一些家务活外,尽量多抽点时间和婆婆聊天拉家常外。有一次,她和几个朋友在外聚餐时,发现这家店有一种婆婆很喜欢吃的特色菜,事后,她特意叫人多做一份,打包带回家给婆婆食用。几年后,桂赛娇的一双儿女先后降临人生,她考虑到婆婆一把年纪,照顾孩子的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从不给老人增加负担。“我命真好,娶了个这么孝顺贤惠的媳妇,这是老天赐给我的亲闺女呀!”这是婆婆常在人面前,骄傲地夸赞桂赛娇的一句话。
然而,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八月的一天,在家看着晒场谷子的婆婆,下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闻讯后的桂赛娇,立马从厂里往家赶,后联系120将婆婆送到医院救治。经医院检查发现,老人摔得很重,造成腰椎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婆婆住院期间,由于丈夫出车跑长途在外,她便将孩子送到娘家,自己在医院照顾婆婆的日常。二十多天后,婆婆出院回家休养,但因这次创伤,加上老人年纪大,行动不便,日常的起居、吃喝拉撒都需要靠家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所以,桂赛娇二话没说,辞去工作,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做婆婆的“手”和“脚”,吃饭、大小便、洗脸洗脚、穿衣脱衣,都细心操持着。由于此番意外,给她们的经济负担陡然增加。家庭的重担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全部压在桂赛娇的身上,但她从无半句怨言,只是更加勤俭节约,更加吃苦耐劳,更加细心呵护,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在照顾婆婆卧床大半年的时间里,桂赛娇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安心饭。但她却说:“只要老人能尽快恢复身体,能看到老人脸上有笑容,我所做的一切,都值。"

有一次,同村的一位村民来她家串门,看到桂赛娇憔悴的脸庞和忙碌的身影,忍不住“好心”劝她对自己好一点,对婆婆过得去就行,不用这么劳累自己,别把自己的身子累垮了。“父母为子女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他们老了,孝敬他们、照顾他们是我们最起码该做的事儿。”听到桂赛娇坚定的话语,这位村民怪不好意思地悻悻而去。或许是上苍都被桂赛娇的真情所感动,在她的精心、细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也恢复得相当不错。这一切,左邻右舍的街坊是看在眼里,夸在嘴里,都说她是个贤惠孝顺、勤快善良的好媳妇。
孝心如水,能滋润家庭的幸福;孝心似海,能托起家庭的希望。桂赛娇二十多年如一日与婆婆交心相处,在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同样是悉心照顾。她用质朴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叫“百善孝为先”;她用温暖的善意,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孝道,书写到极致。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