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龙(原名张德忍),1954年出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阳县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原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作品入中国硬笔书法辞典;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中心、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家新闻媒体知名人士、企业家、收藏家收藏。近几年来,其作品多次被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中美建交37周年、时代先锋、美丽中国、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印记、科学发展再创辉煌、启航新时代、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伟大历程中华复兴新时代新丝路限量版珍藏邮册。
自孩提时代张海龙就与书法结缘,迄今已六十余年。几十年里,海龙先生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师古不泥,融冶求变,始终以谦逊的姿态不断地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赋予了传统书法艺术新的生命力。
张海龙先生阅历丰富,为人低调,言谈时一派谦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几十年来,他矢志不移,潜修德艺,不炫耀、不张扬,不急功近利,再加上其深厚的文学修养,笔下的书法作品蕴养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气质。
在和张海龙先生的多次接触中,得知先生把书法创作定位在正与大的方向上。他告诉笔者:“正,就是堂堂正正、正正规规,不搞歪门邪道,不追求新颖。大,就是大气象、大格局、高格调。追求潇洒、雄浑、厚重、质朴、古拙,力求呈现出正大气象,释放一种正能量。书法,如同做人,必须品行端正方能坦荡做事。”
张海龙先生曾经凭借精湛的硬笔技艺,多次斩获国内大奖。其小楷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以王羲之小楷为主格调的前提下,将文徵明清秀灵动、王宠用拙取巧、黄道周老辣拙朴糅合在一起。张海龙作品,既有米、赵之形意,又有二王之气质;也有魏笔之质朴,又有隶书之古拙。长期的书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家风貌。在用笔上非常细腻,而且老辣,点画安排紧凑,而且笔笔相连,相互贯通,笔意不断,尤其是相互之间的联系上,既顾盼生情,又彼此揖让依赖,和谐稳定。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把冷板凳坐下去,心静、心斋、坐忘,精心创作,力争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言谈中,海龙先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少年人关注书法,喜爱书法,学习书法,把中华传统书法艺术这块文化瑰宝,世代传承下去。
笔迹中的圈圈点点、横横斜斜,牵动着张海龙先生生命的回转、情感的起伏。书法要看到的,不应只是表面的美,不只是起伏顿挫的笔法,而是笔墨之中所透射出的精神与情感。
西汉文学家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书法是写文化、写涵养;也是写品德、写修养、写境界。”张海龙说。他认为:“一个书法家,必须坚持练笔成章、创作成文、寄情成诗、书文成人。”
对一般的识字写字者来说,书法是一种似乎都懂,又似乎都不懂的艺术。但是,书法对书法家来说,则是个性、气质、才学和内心的表露。就如同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功力、性格、学识、阅历和精神境界的综合展现。
经过六十多年的追求和探索,张海龙先生对书法艺术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有着自己深切的感悟。他孜孜以求超俗境界,自觉提升个人的思想、审美和人格境界,力求使笔下的书法作品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个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其阅历、性格对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尤为重要。
张海龙先生坦言:“书法家形成啥样的风格,完全取决于研习传统的深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
纵观张海龙先生的书法创作,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他气静神宁,挥洒自如,笔下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有抑有扬。那墨迹或浓或淡,或枯或湿,或疏或密,字体圆润健劲,气韵贯通其间。观赏他的书法作品,犹如赏心悦目地聆听一段悠扬的妙曲,形态上有起伏,力度上有强弱,情感上有张弛,用笔抑扬顿挫,用墨淋漓生动,韵律和谐统一。
最后,张海龙感慨地说:“书法,不仅是一种爱好,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追求。”
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肯定自己,更要不断地否定自己。
青少年习书者,必须扎实地学习继承古人,要临帖,把基础打好,不要急功近利,追求市场经济,张海龙不止一次给年轻人讲,要想成为书法家、名家、大家,不是临个帖,写三五年就能成功。他把自己的经验归结为四点:
一是从写字进入书法领域,首先要过写字关,临帖,是打基础。临习古人,继承传统。
二是必须学习书法理论,提高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成为杂家,不就字写字,就画画画。
三是走向社会,到大自然中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心胸、境界就开阔。
最终书艺拼的是人品,是人生的修养,是最高境界,从出生、懂事、上学、工作的全过程。而不是看你有多少财富,字写得多好。修养有多高,书艺的境界就有多高。古人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就是此理。作品有形无形渗透着一个人的人格力量。人随和,有包容心,书法才会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刚柔相济。
海龙先生不断地临摹古人作品,但他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他向古人学习,也向今人学习。他说,每一次学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从白天到夜晚,他除了搞好本职工作,一有空就思考书法的事,想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哪里还应该修改,哪里还需要突破。从临摹到创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抓住一切闲暇时间默默地练习,经常练到深夜不自知,在对书法的琢磨中不知不觉天已大亮。海龙先生说:对任何事儿,任何行当,热爱是最好的天赋,也是无穷的力量,更是不懈的动力。(薛宏新)
附 :海龙先生部分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