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慈善精神点亮世间烟火
——读李焕龙《行善者》
叶柏成
小寒过后的第一天,天气贼冷,我收到作家李焕龙先生馈赠的纪实散文集《行善者》。看着橙红色封面上的心形图案与沉甸甸分量的精神文字,刚好可以在肃杀凛冽的天气中,暖心养肺。焕龙先生具有多重身份,当过图书馆长,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广播电视报报社社长及安康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安康有线电视台副总编辑、安康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今天我才发现他更是热爱慈善事业的慈善家。丰富多彩的阅历,与文字打了多年交道的他,文字功夫老道,其文章布局烂熟于心,文章或长或短,我都有阅读下去的冲动。
打开焕龙先生这部散文集《行善者》收入了作者138篇纪实散文。14个小辑的内容条理清晰,50万字的篇幅可谓厚重饱满,集抒情叙事人物特写于一体,全面反映了近3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概貌,热情赞扬了广大慈善人士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顽强不屈的精神,散发出滚烫的人间温度。作者以深情饱满的笔触,分别从助农、助残、助学、助医等方面内容,诠释了慈善公益组织、广大志愿者敢为人先,主动担当,乐于助人的行为壮举,全方位地展示了活跃在慈善公益事业上一群老中青三结合的慈善者群像。书中介绍的每一个热爱慈善,乐于奉献的儿女,他们的故事朴实无华,他们的善举可歌可赞,感天动地。在他们身上,处处洋溢着一股股甘于奉献的激情,闪耀出一个个善良仁慈,传承仁义,光大爱心的耀眼光芒。
这部洋洋洒洒五十万字的著作,想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毕,只能是坐马观花,浮光掠影。拿到书的当天,我首先关起门来,关闭手机,关闭电视,坐在暖和舒适的床上,认真地看完了该书的序言和后记。对于该书的行文走向,中心思想,精神阐释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后我的目光定格在第二小辑助残上。是的,在大千世界,红尘万丈中,残疾人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较为庞大,更需要大家奉献爱心,关怀他们,帮助他们,援助他们的群体,需要用公益慈善的奉献精神照亮他们漫漫人生之路,用无私的爱,唤醒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用慈悲的情怀,陪伴他们幸福地度过余生。在这一小辑中,首先,我的目光长久地浏览在一篇题目叫《活出尊严的120个生命》上,文章在介绍蒿坪镇一个助残机构的时候,文章通过作者眼见为实的看与听及所思所想,那些温馨的场面,那些热情暖人的话语,还有那个被人们叫魏总的魏龙江先生对失能老人的亲切举动与问候,那位年近六旬退休而来照顾失能老人的女护士长张颖,当老人因为贪凉,将胃里的脏东西呕吐在她的脸颊、脖子和半边身子上的时候,她没有发脾气,她的表情是平静的,仿佛一切都未发生一样。还有上级部门颁发的先进单位荣誉牌及老百姓自发送给这个助残单位的锦旗。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荡,叫人情不自禁,为那些为残疾人群奉献爱心的人士肃然起敬!
我在阅读散文《您以食为天》中《喂饭》,《端饭》《病号饭》的几个小篇章的时候潮湿了眼眶。作者以紫阳县蒿坪镇“失能老人幸福家园”为素材,用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那里的的护工无微不至为失能老人喂饭,端饭和做病号饭这些看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可从这一件件生活中的细微举止,映射出这些普普通通的护工们对老人们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与爱护。那一份份知热怕冷,心细如发的关怀,可以说这些生活琐碎,看似简单,但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是要因人而异的。可以这样说,一些细枝末节的注意事项,火候拿捏,即使是亲生的儿女,也未必掌握得这么准确到位,拿捏得方寸适中。
事件细节是散文的支撑,笼统概括是散文的死敌。一篇打动人心,鼓舞人心的散文,无不呈现出一个个经典的细节,来映照出人物在事件中的真实情感,凸显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个性魅力。在《冒雪出诊》这篇散文中,我先是被文章标题所吸引,接着看到的文字,引人入胜。“从东镇街上王莽山,不足20公里,平时的时间是开车、骑摩托车半个小时,步行一个半小时左右,但今天王鹏却走了四个多小时。你看,从卫生院出来,他骑着摩托车,呼地一头冲进飞雪之中,雪地上立马被辗轧两道黑印子。隔壁江大哥担心危险,大声呼喊放慢些,小心点。但他似乎没有听见,只丢下一阵夹裹着风声的呼啸声。”这两个自然段,把王鹏风雪出诊,迫切救治患者的行为描写得生动传神。作者在文中写出王鹏院长驾驶摩托车在冰上打滑的细节叫人心惊胆战。通过这次惊险的出诊,衬托出人民医生冒雪送医上门的艰险与十几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他们是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是雷锋式的的白衣天使,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在《行善者》一书中,作者对文章的写法灵活切换,多种多样,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但更多的是新闻特写。某些篇章的文学性相对作者近期发表在《文化艺术报》《陕西工人报》《安康日报》等报刊的散文,要弱化一些。但就其作品旗帜鲜明地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正能量,倡导真善美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著名慈善文学家、《慈善》杂志原主编李玉林评价李焕龙先生,说他在20年前组织创作、编辑出版的《慈善诗选》,尚属全国首部慈善诗集,为繁荣慈善文学开了先河;如今出版的《行善者》,是他为发展慈善文学奉献的又一硕果。《善天下》杂志社社长张金菊、《社会与公益》杂志社副社长王丽等慈善文化专家分别从文学性、宣传性等角度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由此可见,这部著作对社会慈善事业产生的广泛影响与强劲感召力。
作者在书中讲述的一些折射慈善光芒的人物,有甘于奉献的普通工作者,有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们为慈善事业八方奔走,十分活跃,其尽职尽责,辛勤工作的身影,工作的姿态,无不叫人敬佩。譬如自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的杨久成;心系安康留守儿童退休在家的心理医师谭楠;自强不息的残疾作家王庭德等。一直负责慈善工作的老领导徐山林,崔光华,金绍发及慈善机构工作负责人,他们汇聚爱心,捐款捐物,在安康市各县各乡镇,为了方便群众,修建起一座座慈安桥;铺设出一条条宽阔光滑的乡村水泥公路,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出处,得到印证,具有深厚翔实的史料作用。该书的可读性,思想性,生活性,操作性很强。
这部著作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在慈悲光芒的温暖中,走出内心笼罩的沉重阴霾,从命运的沼泽地抽身而出,提供了方向指南。为大众吮吸人之初,性本善的健康营养,硬朗做人的善良仁慈的风骨,提升顽强的意志力,摆脱厄运,让人间温暖的烟火代代相传,繁衍不绝,提供了丰硕的精神食粮。

叶柏成,笔名陕南瘦竹,陕西省紫阳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签约作家。文学作品和艺术评论发表于《星星》《诗选刊》《散文诗》《短篇小说选刊》《检察文学》《青海文学》《黄河文学》《河南文学》《仙女湖》《辽河》《北极光》《名家名作》《中国美术网》《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牡丹》《中国建材报》《陕西日报》《世界日报》《陕西工人报》《陕西农报》《华侨报》等报刊,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著有小说集《听左手与右手讲故事》和诗集《雨弦风笛》《心灵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