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开始的地方
文/烽是永恒

起航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校园广播里高昂地欢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恍然间,就读小学时的场景仿佛昨日,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每天早晨大喇叭播放的是这首歌曲,孩子里口里唱的是这首歌曲,回家时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首歌曲。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是憧憬满满,豪情满怀,毕竟,万里长城和高楼大厦在我们手里,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我们手里。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伟大口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发进取,拼搏争先,舍我其谁?

那个时候,物质是匮乏的,视野是狭窄的,满眼所在,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就是一年四季衣着朴素的乡邻。吃的是红苕粉、玉米粉与各家自行磨制面粉混合蒸成的馍,就的是蔓青叶、雪里红、白萝卜,最热闹的莫过于每人抱着一个老碗蹲在北墙下,黄灿灿的包谷糁上堆着萝卜条或红苕条,一边“忽忽噜噜”刨食、一边晒着冬日暖阳遍闲传。在绝大多数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中,若是谁家有人在老师代课、替人在外跑车,那都是乡亲眼中的“能行人”。我还清晰地记得,村上有人谋得一份在乡政府食堂做饭的差事,每次回村都穿着干净清爽,脸面拾掇的白皙整洁,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四平八稳,妥妥的一副乡村干部的模样,真真的令人羡慕不已。
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让人们工作、生活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参军、考学、经商、打工,即使是“土里刨金”,也慢慢由“一家一户”转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人们的收入也从以前的日工资、月收入开始向年薪过渡,人人平等、社会均等成为常态,“人民公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共产主义者接班人”们已经长大成人,工人、干部、老师、警察、解放军、科学家等一代人曾经的理想,有的已经变为现实,在各行各业中大显神通,正在担当国家的中流砥柱。有的也在岁月的侵蚀下,在沧桑的经历下,几度风雨,几多沉浮,划落的或无影无踪,或大相径庭,却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异样的风采。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悠悠人世间,从懵懂少年,到知命天年。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无论昨天多少的荣誉,都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只是红肥绿瘦,春华秋实。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岁有一岁的记忆,一年有一年的经历,一家有一家的光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守好人生定位,把握生活甘甜,做一个平凡、幸福、充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