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稿融汇:韵芘胡桂芹
供稿审核:林耀平
一生守护(↑右)先生温婉《她不是血亲 但胜似血亲的大姐》
供图:一生守护

她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的大姐
作者:一生守护
什么叫大爱?大爱,即 : 博爱,是一种对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爱意;大爱,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今天我要叙述的这位大姐,她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就是具有大爱之心的人。

她与我非亲非故,两家居住地甚至相隔十几里地。但她对我真的胜似亲姐姐,她的名字叫李春兰。李大姐对我及我家庭的好、助人之事,说都说不完,数都数不清。我只想略为列举几件。
我想先理一理李大姐家与我家的一些相关联的情况,也算是本文故事的前奏吧。

李大姐的爱人叫雷衍仁,他们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离县城比较近,条件也相对好,大姐夫又在县食品公司工作(过去讲的“公家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二哥张利雄是县“基干民兵团”成员,由于县里要在大姐所在的沙坪村附近新建氮肥厂,我二哥所在的民兵营参与了氮肥厂的项目建设。二哥和另外几位民兵团成员被分配在李大姐家居住。在平时聊天谈起家事时,李大姐说 : 她与我二哥的两个堂姐一起炼过焦煤。我家兄弟四个,没有姐妹。因此,李春兰便主动提出要跟我二哥认姐弟关系,我二哥也同意了她的提议。有了这层关系后,两家人就开始来回串门走亲。我家与他家相距有十多里地,那时交通不便,全靠步行前往,每次不管到哪一家都得住上一夜。这样一来二往,越走越亲,不仅是姐弟关系,还成为了我爸妈的义女,跟亲生女儿没有什么区别,逢年过节,出嫁女儿孝敬父母的礼数都能到位。李大姐家,凭心而论,总体条件要比我家好得多,因此在这当中,李大姐本人及她全家对我及我全家所做的好事、真事、实事,真的数都数不清。我仅举三个例子吧。

第一件事 : 尽其所能,在物资极度馈乏的年代李大姐想方设法为我补充急需的营养。我作为上高中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读的是寄宿,每周都要从家里一次性地拿主食和咸菜、干菜之类的下饭菜。记得当年的主食主要是红薯和大米,菜是坛子菜,即大头菜、萝卜干、豆腐渣和霉豆腐等,还有就是苦瓜。这些菜虽没有一点油水,但它不容易变质,故成为了我上高中时期的主菜。由于学习任务重,又“压力山大”,长期食用红薯和坛子菜,一滴油水都没有,营养明显跟不上。因此在一次上厕所起身的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人就倒地了。当醒来时,下巴裂了个不小的口子,流了一地的血。学校派人把我送到公社卫生院,医生告诉我“伤得不轻”。在清洗完伤口后缝了七针,还打了破伤风针。如今在下巴处还有伤疤的印记。当李大姐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心急如焚,叫我以后每周暂不回老家了,直接到她的家,我照着做了。于是,李大姐每周末都叫姐夫买些好菜和炸猪油的油渣回来。当时猪肉是凭票供应的,食品公司内部人员买些油渣是不需要用肉票的。姐夫周末买的好菜真的让我饱偿口福啊!油渣则是专门为我炒苦瓜拿到学校吃的。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的身体营养不良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也让我顺顺利利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为后来的学习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件事 : 雪中送炭,在每年“青黄不接”之季李大姐给我家接济粮食。因我家住在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可耕种的农田少之又少,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年青黄不接之时,我家都要缺几个月的粮食。当时大哥、二哥都在外地工作,且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顾不上家里面。家里缺粮的问题,主要靠父亲每周圩日挑些蔬菜、红薯或木炭去卖了换些大米回来补充。李大姐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我和三哥许诺,“每年你们两兄弟来我家挑一次稻谷,你们能挑多少我就给多少。”由于两家相距有十多里地,且全都是山路、小路,三哥虽是壮劳力,一次也只能挑120斤左右;我才十四、五岁,一次最多只能挑六、七十斤。可就是这近两百斤的稻谷,为我家每年度过“青黄不接”期做了大贡献,真的大大地缓解了我家缺粮的重大问题。
第三件事 : 千里迢迢,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年代大姐夫奔赴部队为我婚姻大事着想。我们部队驻地是李大姐亲姐姐和姐夫工作的所在地,距离老家约650公里,她姐姐育有两男两女,小女儿跟我年龄差不多大,她姐夫在某国营公司任总经理,家境状况比较好。李大姐把我介绍给她的亲姐姐和姐夫,叫我有时间就去他们家里走动走动。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懵懵懂懂地就去她姐姐家串门了,平时只要有时间,隔三差五地就会去她姐姐家串串门。直到我军校毕业当了干部以后,我符合可以在驻地找对象的条件时,李大姐才赶着大姐夫雷衍仁来我的部队驻地专程来看望我。老家与部队驻地虽开通了直达班车,但那时的路况非常不好,一路颠簸14至15个小时,非常辛苦,甚至会把人颠得疲惫不堪。大姐夫来的目的表面上是来部队看望我,实际上是受李大姐之“令”来的,是来关心我的婚姻大事的。说穿了,就是想来撮合我与她亲姐姐的小女儿“成双成对”的大问题而来的,以使得成为“亲上加亲”之美事。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没有撮合成功,但他们的善举令我深深感动,甚至永世难忘。
李春兰大姐及她一家人,虽跟我没有直系血亲关系,但她的各种对我和我家好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胜似血亲的关系,甚至超越了血亲的关系。
遗憾的是 : 由于李春兰大姐和雷衍仁大姐夫均英年早逝,我想报答他们的恩情的机会都没有了,但他们两口子当年对我好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脑、在眼、在心,我将永世不忘!
仅以此文怀念具有大爱之心的李春兰大姐和雷衍仁大姐夫,也让我的后辈们记住他们的大爱。
一生守护先生的简介
中国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
社长:林耀平 许峰(执行社长)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
副社长:
郑永芳 农光益
肖永传 张万岭 宋献生
文学顾问:黄家城 林耀平 李柳 黄生美
艺术总监:关永华 周保民 吴宇让 潘志佳
荣誉社长:文长海
责任总编: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责任主编:许峰 (言舞) 郑永芳(万水千山)
副主编:农光益 肖永传(柳笑) 韦思快 张金祖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周保民(一舟) 刘军锋 李新元 伊岚 清风 老革命
创始人:许峰(言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