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任 蕳,笔名(自号):欢哥。MAN,参战老兵(自卫反击战),祖籍山东,籍贯丰城。 做过记者,多项领域获奖。摄影师,编辑。
独资:以图片赞美自然,以诗歌续航人生,让生命消停远方。
《客家囍事》 文/欢哥
2024年元月7日清晨,布谷鸟叫开窗帘,鞭炮声已响彻云宵,山里的太阳比城市的太阳要晚十几分钟映红,陈氏“砂泉堂”祠堂大门前的香炉已点上香火,喜气洋洋的唢呐声由远而近,夹着富有节奏的锣鼓一起喧闹哗天。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们二十年前“精准扶贫”接对男孩娶亲的佳日,门窗房前贴满了彩球和囍字。
前些日子新郎叔就邀请我来参加孩子的婚礼,说当年我们下乡帮扶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今天他侄子喜结良缘,欢迎来喝一杯“喜酒”。
回眸,二十年前我们的扶贫村是赣州赣县区阳埠乡黄沙村,地处偏远山区,山路崎岖,黄沙村小学还是泥墙瓦房,窗瓦皆漏风又漏雨。第一次进村还是一个大冬天,有的孩子身着单裤和穿着拖鞋瑟瑟发抖的站在没有大门的校门口迎接,我们一行爱心人士都惊讶到无言以对,怎么现在还有这样贫困的孩子?经打听,才知道有些孩子周末往返家里一次是很艰难的,每次步行回校需重装四五个小时山路,背上书包和换洗衣服,手提一周在校吃的大米加咸菜,真正的负重前行。
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我们返回城市,迅速开展捐衣捐鞋捐物资活动,并组织爱心人士立刻送进黄沙村,给每一个孩子送上一套衣裤鞋、书包和学习用品等。回来后,与香港“浓情聚”爱心团队挚友共同捐物助教,振兴乡村,经过三年多方努力暨爱心企业支持,乡村山顶架起了通讯铁塔,村小教室变成了现代二层的教学楼,有了操场和围墙,还有新电脑,新课桌和全新的学习用品,并且还一对一助学结对村里每一个孩子。经过这十几年的共同努力,偏远的一些村民一起迁徒集中合拼成了蕉坑新村。

今天的天气晴空万里,10点左右山外就响起了鞭炮,迎亲的唢呐乐队来到陈氏“砂泉堂”祠堂村口迎亲,迎新人的鞭炮响起,烟花腾飞,乐队引着接亲车队来到祠堂,由新郎抱起新娘进到祠堂直入中央早已准备好的大簸箕里入座,在再新娘腿下放一个火笼“练性”。
一个小时后,大锣小鼓双唢呐的音乐再次响起,由陈氏族长主事,开始进入今天婚事正题,先宣告一些传统礼数,再欢迎新人双双入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为夫妻对拜;鸣炮,夫妻入洞房。
随后,整个迎亲的车队和亲朋好友移步到男方新家,即蕉坑新村摆酒设宴,热情款待近亲远朋。

二十几桌的喜宴早早的布满了整个广场,桌桌摆上了十二道硬菜,有最具特色的也是江西省级非遗名菜南康荷包肉和入口即化的客家香扣肉,还有一道不得不提的硬菜叫红烧野生甲鱼猪蹄。宴席吃完也没见一道青菜上桌,这足以证明乡村富了。
散席,这满口香,这上嘴唇沾下嘴唇的感觉,依然回味无穷……
不说了,今天的婚事就此打住,再讲下去,看客们的哈喇子可能止不住了。

空闲补充:新郎抱起新娘入座(座指由新郎家备好的一个全新的大簸箕和新竹靠椅);新娘盖着红盖头入坐,胯下必须放一个“火笼”,族人叫练性。意思让新娘原在娘家时的任性经过这道环节后要变得温柔,体贴和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