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子,还是上学好吧!”,一大早在路边菜地里忙活的赵爹爹看到辍学在家的三德子又背着书包上学了,高兴地打着招呼。“爷爷好!”,三德子有礼貌地回应着。辍学2个月的三德子(赵兵,化名)谢绝爷爷送学,在社工小王的陪伴下高兴地上学去了!
赵兵家住鄂州市樊口街道一个小村庄,父亲外出打工遭遇意外去世,母亲改嫁,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变故让他渐渐滋生自卑心理和叛逆情绪,“宁愿流浪,不想上学!”。
赵兵的转变,得益于湖北鄂州推行的“1N6N温暖救助服务模式”,社工组织介入开展“筑梦少年路”社工服务案例,让他重新回家家庭,融入社会,筑梦学校。
物质救助满足不了困难人员的社会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人员的困境问题。在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湖北鄂城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行“1N6N救助服务模式”,打造温暖救助,让社会救助充满温度、精度、维度感,赋能社会救助对象。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实现“救助+服务”多维度拓展。
“1N6N”救助+服务模式,“1”为1个“天眼”系统,即社会救助信息数据平台、预警系统,双向互动建立社会对象信息资料库;“N”指多维分析模式,从收支、健康、自救能力、社会参与等多个纬度42项指标,动态精准识别救助对象需求;“6”指六社联动,社会救助人员、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工作互动,共同为困境人群开展服务,“N!”指开展多层面多类型的精准帮扶服务。
鄂城区民政局通过社救助信息平台,经过多维分析,精准识别困境对象的服务需求,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定菜单式个性服务方案,开展六社联动,形成资源共享、工作互动,为困境救助对象提供多层面多样化帮扶服务,实现社会救助+服务的工作目标。
创新出“筑梦少年”、“情暖夕阳”、“和谐邻里”、“幸福家园”等社会服务案例,让社会救助有温度,社会服务有标准,社会问题有办法,社会经验有模式,最终实现社会救助对象生活有质量。(方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