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的鱼 家的味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味道,是爷爷的鱼。每当这种味道飘荡在空气中,便能勾起我对家的无尽思念。虽然日子总是忙忙碌碌的度过,爷爷像一位守护者,守护着家的味道。每日工作之余,他总不忘上街买鱼,为独自在单位上班的自己烹饪一顿美味的午餐。即使身处单位再忙乱,他的心却始终不会忘记家人牵挂着他的饮食。
爷爷是个普通的老人,但他的手却与众不同。一双历经沧桑的手,却能烹饪出人间最美的味道。而他最拿手的菜肴,便是鱼。每当周末来临,爷爷总会提着篮子,步行至市集,精心挑选新鲜的鱼。
记得在儿子小时候,每当爷爷回到家,总能看见爷爷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他身穿一件旧围裙,手持一把锋利的刀,将鱼处理得干净利落。然后,他会将鱼放入锅中,加入各种调料,慢慢地炖煮。那种香气,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深处。
鱼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每当品尝爷爷的鱼,家人仿佛能感受到他无尽关爱。每一口鱼肉,都蕴含着爷爷的辛勤付出和对家的深沉情感。这种味道,既简单又深沉,让人无法忘怀。
如今,爷爷已经年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常常为我们烹饪鱼了。但他的鱼,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那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或许有一天,爷爷会在家庭中表现得更加积极。那时,他会将做的鱼的方法传授给孩子,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而爷爷的鱼,将成为我们家族永恒的传承。
在岁月的长河中,许多事物都会消逝。但爷爷的鱼,却是永恒的存在。它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成长和变迁,也承载了一个老人对家人的无尽关爱和思念。
那天,爷爷将用膳的美食照片发到微信家庭群内,远在荔湾的儿子家中的老婆在家庭群里发出了“有鱼吃”的赞叹,并轻轻地点了个赞。爷爷则回应说:“非洲鲫鱼好便宜,14块就一斤多。”简单的话语中,满含着对自身健康的关爱和细心。
午休后,老婆拍下了孙子和姐姐在客厅的照片。孙子站在姐姐的写字台边,满脸笑容。爷爷仔细看了看,建议奶奶换个角度拍摄,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孙子的帅气。他说:“你看近十一个月年龄的孙子站得稳准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人感到一种家的温暖。
当老婆将孙子照片上传到家庭群内时,爷爷立刻动手选取了一张照片进行整饬,然后发到群里询问:“我的孙子帅不帅?”儿媳看到后回复:“好帅!有当领导的风范,国泰民安脸。”爷爷听到后非常高兴。
在另一段对话中,爷爷提到孙子对画笔的喜爱,儿媳则鼓励儿子将来读书学习绘画。爷爷坚定地表示:“不给人抢的。”这句话中,充满了对孙子的保护和疼爱。
爷爷的作品《融安金桔:甜在心头,暖在手里》被收录到《梅州文学网》,这无疑是对他才华的肯定。而他参加学校的书画比赛并获得三等奖,更是证明了他的实力。但爷爷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从不骄傲自满。
在家庭的世界里,姐姐和弟弟的互动总是充满了趣味和温暖。他们之间的情感,如同爷爷的鱼一样,简单而又深沉。
姐姐,一个文静的小女孩,面对生活总是显得有些胆小和谨慎。她曾经害怕搭乘爷爷开的小车,每当爷爷提出要载她去玩时,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然而,当她的父亲开小车时,她却显得十分勇敢,一点也不害怕。或许,在她的心中,父亲的力量和保护是无可替代的。
相比之下,弟弟则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他总是喜欢坐在宝宝座椅上,凑到姐姐身边,拉扯她的衣袖,抢夺她手中的玩具。他的嘴巴喋喋不休,一边玩耍一边发出各种声音,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尽管弟弟的行为有时会让姐姐感到有些烦恼,但她总是让着这个小她四岁半的弟弟。
在客厅里,弟弟总是能精准地听到姐姐的声音。他会努力爬行,穿过各种障碍,来到姐姐的身边。即使姐姐会逗弄他,推他的头或弄他的身子,他从不在乎。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仿佛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习惯。
然而,当爷爷抱他时,弟弟却表现得有些“反抗”。他会大声疾呼,或者干脆选择要奶奶抱他。或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的怀抱更加温暖和安全。这种对奶奶的依赖和信任,无疑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这个家庭里,每一个小小的互动都充满了爱与温暖。姐姐的谨慎、弟弟的活泼、爷爷的关爱、奶奶的呵护,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家庭画卷。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如同爷爷的鱼一样,成为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家人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让家的味道永远传递下去。
家的味道,就像爷爷烹饪的鱼,简单却又充满深情。每一次与家人的互动,每一次对孙子的关心,都凝聚着爷爷无尽的爱。让家人珍惜这份爱和关心,让家的味道永远传递下去。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他是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的会员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秘书长。他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被广泛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他的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此外,他还是《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