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的中考即将来临,在接下来的150多天的初三总复习教学中,我们初中数学老师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研究:我们的复习课堂应该怎么高效?改变什么?教什么?
今天,孟国泰先生来我们民族中学授课,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听完这句话,我顿时茅塞顿开了!
一、传统的数学复习——学过也是没学过。
我们的数学总复习课堂,一直都是老师们通过一大本的总复习资料进行各板块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听着老师们的“照本宣科”,对总复习资料上的知识点“一览而过”,粗略的复习就结束了,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复习。
听过、看过的复习教学,是学过,但也算没学过。很多学生背得基础知识点,这是学过;但学生背得知识点却不会运用,在他们看来,复习教学、考试截然分开,这还是没学过。
回看近几年的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记背,固化的答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中的考试,因为综合性试题设问不再“开门见山”,而开始变得越来越婉转。因此,传统的“听过、看过”的初三复习,在现下来看,不算学过!

二、突破的数学复习——学过且真学过。
1、思过。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思,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思。教师的思,思考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的思,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还有什么不会?还有哪里不懂?更在于在学习中的"存疑"。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需要"三省吾身",引领学生思考自身还存有的疑惑,并寻找出"新的疑惑"。
2、讲过。提到讲过,大家很容易把这一任务归结到教师身上。其实,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过”只是他们“听过"”而已。因此,所谓的“讲过”应该落实在学生身上。我们也在思考,学生能力有限,他们又是否能够在初三复习中把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呢?
3、做过。初三复习教学中,大量做题是避免不了的,但大量做题是不是就等于“做过”了呢?曾经我觉得“是”,而今回看,却不再这么认为!
大量的做题,做懂理解了才是“做过”,做了不懂只是“看过”。
因此,在初三复习中,大量的训练过后应该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题中的规律,数学学习做到学一个,会一类,复习训练中的“做过”,需要理性的指导。复习备考中的做题训练,让学生明白题目背后的考点,题目问法的设定,这才是真正的“做过”。
4、用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三总复习中,老师说了多少、做了多少,都不如让学生亲身实践来得重要。面对学生的“用”,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去指导学生呢?
“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再次认真回味孟国泰先生的这短短三句话,就明白了所蕴含的教学哲思,真的是:读一次,感悟更深一层!
孩子们对余庆红老师在“三标课堂”上的快速反应和教学机智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