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君大师以巧夺天工之技,为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王贵来精心打造一方名为《江南秋景》的砚台。此砚台,非同小可,乃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记。
砚盖的选材,源于名砚苴却砚,其紫膘、黄膘、绿膘色彩纯正,天然的水草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砚池则选用紫膘带石眼,每一处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其品质上乘。构思制图,是艺术家心中的蓝图,也是对大自然美的提炼。改制、雕刻、打磨,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江南秋景》石砚之韵,雕刻之魂
石砚,一片充满故事与历史痕迹的独特天地。在这片砚石的海洋中,每一块都有着它独特的韵味与内涵。而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一块堪称瑰宝的紫色膘石。经过巧夺天工的篆刻技艺,它仿佛化身为一幅生动的江南秋景,将大自然的壮美与艺术的魅力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黄色膘石上流畅而有力的松树与山石线条。它们浑然天成,宛如大自然的杰作,带给我们雄壮而豪放的情感体验。而小桥流水的意境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山谷,静静聆听着潺潺流水,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淡泊。
在画面的中心,亭台楼阁的刻画更是精致入微。每一砖每一瓦都栩栩如生,仿佛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亭台楼阁之间,仿佛能让我们闻到松木的清香,感受到那份高贵之气。这里,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最为神奇的是,画眼被巧妙地雕刻成一名撑船老者。他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在静谧的河面上轻轻划动船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气与活力。他的存在,使得这块砚石不再只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场景。
此外,绿膘石上面的水草花也经过了巧妙的俏色处理,它们自然形成,与山石上的树木植被相映成趣。每一处都充满了大自然的韵味,让人为之惊叹不已。
当我们欣赏这块多色的膘石时,不仅是在欣赏一块美丽的砚石,更是在体验一场与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它所传达的意境与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天地间的大美,往往不言而喻。石头,这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哲理。悟石之德,得以养生;通石之理,得以修身。赏石清心怡人,益智长寿。石来运转,福至心灵。当一个人的运气来临,心窍随之开启,心思也会变得灵巧。
张大君大师的这方《江南秋景》砚台,便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石以人贵,人以石雅。能够与这样一方珍贵的砚石结缘,无疑是上苍给予的莫大福报。石不能言,但其意却能被深刻理解。在此,我要向那位给予我精神鼓励的人表达由衷的感激,让我陋室生辉。愿我们的友情如这块奇石一样,石敢当,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当然,砚台同样可以作为收藏品。古有“美人爱镜,名士爱砚”之说,名士们因爱而用、因用而藏。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曾经实用的工具和物品都已成为收藏品。这也正是名砚从实用品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张大君简介:
张大君:君石砚庄庄主。1979年出生,安徽省歙县人。2000年学习砚雕技艺,亲得歙砚泰斗方见尘亲传。一招一式一笔一画深得方大师教诲,大君不远千里远离安徽老家,来到攀枝花,把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和歙砚的砚雕技艺融入直却石中,多年来,凭借自身聪颖和老乡的帮助,以及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赋予一方方精美的直却砚美丽的传说和新的生命。所雕作品先后在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中国泛亚石博览会等大型展览会上屡获大奖。创作中尊重石之肌理,石之膘色,石之瞳眼,石之品质,每方砚都在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方面都下功夫,不敢埋没了直却石固有的优秀石品,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艺海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品质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艺术家、砚雕非遗传承人、攀枝花市工艺美术师。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