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工艺美术领域中,有一位卓越的大师,他就是徐振亮。他以巧夺天工的手法,为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王贵来精心制作了一方名为《金沙秋韵》的砚台。这方砚台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
笔者王贵来观感:
在秋日的金沙之畔,一缕清风拂过,带走了夏日的热烈,带来了秋天的韵味。此刻,我手中的这方《金沙秋韵》盖砚,便是大自然的绝美景色在砚石上的精致呈现。
这方砚台,不仅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记。砚盖的选材,来自名砚苴却砚,其紫膘、黄膘、绿膘颜色纯正,天然的水草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砚池则选用紫膘带石眼,每一处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其品质上乘。
构思制图,是艺术家心中的蓝图,也是对大自然美的提炼。改制、雕刻、打磨,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绿色的膘石被巧妙地篆刻成松树和茅草屋,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松木的清香和茅草的淡雅。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4个人物的写意刻画。在画眼中,他们或站或坐,或沉思或欢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徐振亮大师的篆刻技艺,精湛、传神,让人叹为观止。
《金沙秋韵》这方盖砚,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一件文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珍藏。每当秋风吹过,金沙起舞,我们便想起这方砚台,想起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便是《金沙秋韵》给我们的馈赠,也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天地间的大美,往往不言而喻。石头,这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哲理。悟石之德,得以养生;通石之理,得以修身。赏石清心怡人,益智长寿。石来运转,福至心灵。当一个人的运气来临,心窍随之开启,心思也会变得灵巧。徐振亮大师的这方《金沙秋韵》砚台,便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石以人贵,人以石雅。能够与这样一方珍贵的砚石结缘,无疑是上苍给予的莫大福报。石不能言,但其意却能被深刻理解。在此,我要向那位给予我精神鼓励的人表达由衷的感激,让我陋室生辉。愿我们的友情如这块奇石一样,石敢当,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这方砚台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似砚非砚,亦砚亦奢,它的出现无疑为砚台这一传统工艺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每一刀、每一錾都浸润了时光的痕迹,将一块普通的石头雕琢成了珍贵的文化记忆。这便是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的魅力所在。
在欣赏这方砚台之余,不禁让人思考:砚台作为实用物品,曾是文房四宝之一,书写工具的代表。然而在现今时代,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砚台的使用频率已经大大降低。然而,它仍然是书画家们的必备之物。他们所用的砚台或许并不华美,但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这也正是砚台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
当然,砚台同样可以作为收藏品。古有“美人爱镜,名士爱砚”之说,名士们因爱而用、因用而藏。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曾经实用的工具和物品都已成为收藏品。这也正是名砚从实用品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徐振亮简介:
徐振亮,字渡石,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攀枝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艺术家、砚雕非遗传承人、入选攀枝花市“青鹏人才”,攀枝花市苴却石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攀枝花市工艺大师。2017年11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时至今日,全国砚台雕刻行业包括他在内也只有9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所雕作品供不应求,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级别展览并获得多项大奖,许多作品被苴却砚爱好者收藏。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