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语言,有时比暴力更伤人
文/陈学林
现实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语言暴力?有一句话说:“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人。
游戏充斥“语言暴力” 脏话连篇的网络把孩子教坏,游戏充斥“语言暴力”网络主播“以丑为美”!脏话连篇的网络把孩子教坏

上周六晚8点,邻居小陈一周一度的“欢乐时光”到来了。盼了许久的他,接过了爸爸手中的iPad。就在两个月前,10岁的小陈与父母约定,只要按时完成作业,就能在周六周日玩上一个小时的网络游戏。

点亮屏幕,小陈选择了一款多人在线射击类游戏。这款被爱好者称为“吃鸡”的游戏,在未成年人圈子中十分流行。
准时上线、选择模式、点击匹配,小陈手中的平板忽然响起了一阵人声,那是他游戏中的“队友”,正在屏幕的另一端说话。
“3号你说句话听听,是不是小学生啊,笨蛋小学生赶紧退啊,叔叔不带小笨孩。”
“这又到菜鸡时间啦,垃圾赶紧退好不好,别犯傻X行不行?”
听到iPad里的语音,小陈默默地点了“静音”按钮,这是他与爸爸的另一个约定——只要听到游戏中出现骂人的脏话,不要理睬,更不要学着说,先点“静音”。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时间,小陈共玩了5盘游戏,3次都点了“静音”。
这样的场景,陈先生已经习以为常,在他眼中,让孩子玩游戏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不玩,孩子的天性难以得到释放;玩,如今的游戏环境,在他看来多少有些肮脏。“我在旁边听过好多次,随口骂人的很多,甚至有些人就针对孩子骂。”
据他观察,游戏中骂人的大概分两种——游戏开始阶段,有人就满口污言秽语,没有什么针对性,是网友口中的“喷子”;另一种,则是看到队友发挥不好的时候,就开始贬低队友。游戏经验不足的孩子,往往会成为被骂的对象。网络游戏推出时间限制后,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让陈先生比较欣慰的是,孩子对于游戏中的污言秽语,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自己也跟孩子沟通过,要求孩子“不听不学”,才能保证游戏时间。但孩子对于游戏中的脏话,并不能完全理解,有时还觉得“很好玩”;听到有人骂自己,10岁的小孙不仅委屈,还总想“反击”。
事实上,骂人的未必都是成年人,陈先生听到过多次,光从声音就能辨别,对方顶多是中学生。更有甚者,陈先生还听到过几次孩子对骂,“对孩子的影响太不好了,只能静音处理。”
不仅仅是游戏中的不文明语言,如今在网络视频平台里,也有许多“脏话视频”,还有人专门把主播在直播时的谩骂与脏话剪辑出来成为视频的亮点,供他人观看。
在某视频平台上,一则名叫“某主播直播间被封怒喷超管”的视频,足足有52.7万的播放量。在这则9分20秒的视频中,前5分钟是主播玩游戏的实况,相对还算正常。可在5分钟之后直到视频结束,主播似乎与什么人起了冲突,视频完全变成了“骂人集锦”,脏话层出不穷。从视频弹幕留言来看,观众显然对视频后半部分的谩骂更感兴趣,留言数量比前半部分要多得多。留言中不乏“哈哈哈哈”“小嘴抹了蜜”“口才很好”等调侃性话语,完全把主播骂人当成乐子来看。该视频的发布时间是2023年12月13日,记者找到该视频时,已经过去了20多天,但视频网站显示,此时仍有32人正在一起观看。
有些博主骂人是因为起了冲突,还有的博主,自己就“以丑为美”,故意用夸张的表演和恶俗的语言,博取网友的好奇心。这些视频的观看者中,不乏未成年人。
“傻X,它怎么不穿裤子啊?”“傻X,滚!”某短视频平台上,一条时长1分钟、点赞数超过66万的视频中,就出现了两次脏话,而这条视频的内容,仅是两个成年人在观看儿童教育动画。
无独有偶,同一个主播其他“观看动画”的视频中,也频繁出现“傻X”等词语,而这些视频的点赞量,有些是二十几万,多的甚至能到七八十万。
要不是孩子在那里学,我都没注意。”王女士的孩子刚上3年级,偶尔会拿着常女士的手机,刷一会儿短视频。此前,看到孩子观看的都是动画、游戏解说等视频,王女士便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听到孩子学着视频里“傻X傻X”的叫,她才发现问题——不少游戏解说、动画解说的视频里,视频创作者居然脏字连篇,甚至还给脏话配上字幕。
从王女士提供的视频看,视频的创作者是故意为之,有些视频为了避免被监管,还会将语音中的脏字故意换成其他字幕——视频里明明说的“傻X”,字幕里却变成了“帅哥”。“视频都是剪辑出来的,为什么脏字还会出现得那么频繁,还给这些话配上字幕?”
只要是玩过游戏的朋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过被队友骂的经历。
每天上班已经够累了,本来玩游戏是为了解压的,结果玩了半天感觉压力不但没释放,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怎么办?
有的朋友被骂以后会脑子短路,一时间结结巴巴,不知道怎么反击,事后往往会越想越生气。所以,我隆重推出这一版无脑话术,非常有效,以后直接用就完事了。
我从来不主动骂人,但如果他把我逼急了,我就会说,小狗,继续叫,他如果还骂,我就说真听话,继续。
这种情况下,队友如果接着骂,就证明他承认自己是剁给;如果不骂,那正合我意。四两拨千斤,不管怎么样都不亏。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万能模板用起来太单调,不得劲。
我就拿吃鸡这款游戏举例,抛砖引玉~
被骂以后,我们不要着急回怼,而是应该观察一下他的热力值(吃鸡中充值越多,热力值越高)和段位,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热力值>自己,段位<自己
这种情况下要避重就轻,强调自己的优势,不谈自己的劣势,甚至打击对方的优势。
示例:充这么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菜得扣脚,爷一毛不充都比你玩得好~
②热力值<自己,段位>自己
这种情况没有上一种情况那么好避重就轻,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嘲笑对方。
示例:瞅你穿的跟个人机式的。
③热力值和段位都跟自己差不多
这种情况,对方其实是没有理由骂的。所以,重点就要放在强调对方资格不够上。
示例:匹配到一局,你有啥资格指手画脚的。
④热力值和段位均高于自己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点担忧了,这完全是自己占劣势呀。
NONONO,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最好反驳的,直接嘲讽对方游戏人生就好啦~
示例:往游戏里充这么多钱,段位还刷这么高,一看就没有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鲨人诛心,从我做起~
这个方法,我曾亲眼目睹过。
当时,我和朋友匹配到了两个小学生,这俩一上来就无缘无故骂我们,还追着我们扫射。
但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我与朋友都不急不躁,甚至跟着他们一起笑,徒留我一人与小学生争吵。
结果,等到快到决赛圈的时候,两个小学生不骂了,开始专心玩游戏了,这时,小编的朋友不声不响,直接两颗手雷将他们连炸带补了。
事后我采访朋友,他慢条斯理地说:“这种情况就不能急,也不要回骂,最好就是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让他们放松警惕。”
所以,对于那些正面打不过的朋友,此款背刺法,你值得拥有。(话说,这种方法还真有点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味道哈)
吵架这件事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的朋友吵完架以后反而不会感到舒畅,而是心中任然有一团怒气,久久消除不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小编建议,直接快刀斩乱麻,将对方的语音屏蔽,或者退出游戏。时间精力宝贵,远离烂人烂事。
所以呢,大家不要盲目地想:着,不是不太好,是不是就显得自己怂,而是要为自己的情绪服务。
如果刚了以后会更舒服,干就完了;如果刚了以后越想越不舒服,那就没必要啦!
综上所说:网暴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人,语言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这一类言论、文字、图片、视频会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的危害
1、网络暴力混淆真假
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
2、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
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随着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甚至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对不需要披着道德外衣打着正义旗帜的暴力去解决。
3、网络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1、保护隐私
不要随意在各种网络平台上透露自己的任何个人信息,最好定期百度搜索一下自己的各种联系号码,看看是否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里,如果出现了,就应该及时想办法删除。
2、平和处世
很多网络暴力往往源自于现实社会,因此你在现实社会中也应该低调为人,平和处世,不给他人留有网络攻击的把柄,这样就算偶尔有人存心找茬,网民也不至于群起攻击。
3、良好网络言行
遭遇网络暴力的时候,你在网络上留下的历史痕迹,很可能成为好事者煽风点火的筹码,因此你要注意在网络上谨言慎行,赶快与相关网络平台沟通删除不良历史。
4、冷静观察
遭遇网络暴力的初期,你最好不要做出任何反应,应该静观事态变化,冷落那些跟事情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的网络暴民,最好能将他们幸灾乐祸的疯狂热情扼杀在最早的阶段。
5、法律维权
如果网络暴力在你单方面想息事宁人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恶化,必然是有人推波助澜,如果已经侵犯到你的合法权益,你可以借助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吸取经验
网络暴力事件平息以后,你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反省自我是否在道德方面触犯了大众的底线,然后及时改过自新,千万不能恼羞成怒,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
我们希望的是在虚拟世界可以共同感受到温暖,而不是互相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