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十年
作者:陈希文
退休已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往,思绪绵绵,感慨万千。
退休了,没有在职时的怱怱忙忙,没有过多的责任压力,远离纷繁复杂事务的缠绕,自由了,轻松了,成了普通公民,夲应适应新的环境,随遇而安,好好休息。但事情的变化不如人意。退休后的身体很不争气,疾病交加,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
疾病的困扰打破了平静安宁的生活,也给老伴和孩子们增添了额外负担,让他们经常牵挂揪心和受累。我很困惑,也很无奈,深感这健康的身体对老年人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十年来,面对疾病的折磨,我常承受着别人难以感知的痛苦。因身体不适,活动受限,好多事不如人愿。就此一蹶不振吗?晚年生活就这样甘愿平庸而过吗?难道只能如此坐以待毙吗?以我终生做人的秉性,回答是否定的。我以为有病就应正确对待,积极治疗,与病魔抗争,在战胜疾患中保健康,得新生。让自已的晚年有个健康之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再不要给家庭和孩子们增加負担。因此,十年来,生病时不推不托,小病不马虎,及时找医生。大病住医院集中治疗。平时多注意预防和保养。总的看,我对身体健康还是负责任的。这可能就是老了更爱惜自已吧。
我的性格内敛,晚年的生活喜欢安静祥和,耐得住寂寞。从𣎴抽烟喝酒打麻将,这已是多年的习惯。数十年的职场生涯喜欢看书学习和写作,也成了我退休后的生存状态。我是个文学的边缘人,这些年也以多种方式,交往文化艺术界的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较少参与了一些文化公益活动。退休后的闲余时间较多,我常欣赏生活中的奇闻趣事,随时动笔记录下来,集少成多。几年来先后集结出版了《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散文诗歌集。这些作品大都以子孙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为蓝夲,注重挖掘美的东西,以美为乐,小中见大,深度开凿,阐发哲理。使他们在欣赏美,热爱美,讴歌美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些作品虽则品位不高,难登大雅之堂,但也受到了同仁们和多数读者的青睐。因作品充满了正能量,弘扬了新时代的主旋律,直面人生,直击社会生活现实,对后辈人的积极进取丶正派做人丶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启迪和励志作用。一些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切身利益,也会引起读者的共鳴。我虽不是职业作家,亦不是新闻宣传工作者,但关心时事政治丶国家大事、民众的安居乐业也是天下匹夫的责任。我常为此动脑动手动心,甘愿而为,乐此不疲。
提到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也占用了我的大量时间。在西安我和老伴照管上小学的孙女时,为了辅导孩子的学习,我提前学习孩子的课本,先当学生,再做先生。数学课老师常出一些测试题,将课本正常进度中没有的奥数题列在其中。我集中一段时间自修了奥数800题,便于给孙女讲解。语文课教材中每学期都有些古诗词或文言文,我对此知识欠缺,平时自学中也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多读书也成了我的喜好。几年来先后读了市人大老领导裴育民主任的《岁月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等;市原作协主席、文学大家杨焕亭的历史巨著《武则天》三卷夲;文化名人作家咸阳市楹联协会主席杨波海先生的《有梦真好》《书意人生》;乾县文化大师、史志专家袁富民先生的《为霞满天》四卷夲等系列丛书;原咸阳报编辑记者陈德宝丶王彩琴夫妇,记者编辑辛建斌、鲁曦等出版的系列作品及主编的报刋杂志等读物,还挑选阅读了我储存的相关书籍。这些作品常与我相伴,往往成了我的精神大餐。读书常让我沉浸其中并带来快乐,并不觉得寂寞枯燥和孤独。反之,不读书总觉得空当当的,好似缺了什么。
说到读书写作,真是天赐良机,又燃起了我晚年的文学梦。今年暑期从西安回咸阳后,以文会友,常向文友圈内的名人、学者、大家学习文学,交流互鉴。老领导裴育民先生是文化官員,也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退休后又任陕西省决咨委委員,咸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他是文坛大家,著书颇丰,又是《世界文学》签约优秀作家,多年笔耕不辍,其精神让人敬佩。在他举荐带动下,我也将大量稿件投向《白鹭文刊》编辑部,已发表20多篇,也成了《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从文学爱好者成为签约作家,这是我从来没想到的事。我珍视这样的称谓,深知这是编辑部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其所以会这样,要感谢《白鹭文刊》编辑部提供的作品发表平台,更要感谢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文坛好友,还要感谢广大热心的读者。名誉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是我前行的动力,要紧的是还须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期实至名归。
当今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人们的辛劳奔波大都为着经济而来。前几天,有几个老同事来家闲聊,从关心我的健康出发,说道:他们退休多年,很少看书,好多字都忘了,手也抓不住笔,还谈写什么文章。有的竟说,当今社会人都在赚钱,文学作品少有人看,文不养人,你还带病坚持写作,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这些说法亦有道理,关心我的健康我很感谢,但有些说法我不完全赞同。我虽不富有,但退休金可保正常生活。当下文学发展处于低谷期,我以为利用手中之笔,弘扬社会正能量,歌颂人间美好的事物,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积极奉献微薄之力,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人生价值。况且爱好读书写作亦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我晚年的基夲生存状态,更是我情感的栖息和灵魂的归宿。我愿为此继续努力,不负余生。
经常的亲情关爱让我觉得老年生活处处温暖。自从2016年做了骨股头置换术后,双膝关节疼得厉害,行动困难,多宅家,少外出,常与书籍和电视为伴,我依然快乐,生活充实。我的老伴性格外向,常与西安咸阳小区的姐妹们参加歌舞健身活动,也多次外出旅游,她先后游览过国外十几个国家。她说:“我如果是你那样,把我非逼疯不可″。幸好我的妹陈丽萍她在乾陵博物館任职多年,对西安丶咸阳等地文物旅游风景熟悉。她一有空就驾车拉我外出游览。日常生活中,她也常来我家,帮我们干这干那,热心服务,解决了诸多难题。我庆幸一生中有这样一个亲人帮我,真是天赐多福。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广州,一个在西安。他们常为我的病求医买药,牵肠挂肚,倾力而为,让我心底感动。百善孝为先。他俩是在为我尽孝啊!老伴,孩子,丽萍妹经常关照我的生活,亲朋们都关心着我的健康,平常电话询问,有机会来家看望,我很感激他们。
这十年我虽受疾病折磨,觉得困惑,但在亲朋们的关怀下也很暖心。随着环境的改变我的心态也在改变。急燥的性格越来越缓,情绪得到理性把控,远离烦恼。终言逆耳都听得进去。豁达开朗,大有容人之量。自已的事尽量自已办,減少对别人的过多依赖,力争给儿子们不添负担。晚年舍得为自已的健康买单,把晚年的保健作为人生的唯一。我坚信,晚年人生的寒冬即将过去,阳光明媚的暖春就要到来。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啊!退休十年来,我总觉得忙忙碌碌,有事可干,并非游手好闲,逍遥自在。这也可能是固有的秉性和做人的习惯。晚年虽疾病困扰,但不沮丧,不悲观,不抱怨。多时呈现良好的心态。这心态时常提醒我:知足送昨天,开心过今天,愉快迎明天,欢乐健康每一天。
退休已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染白发,时光催人老。谁知道人生还有多少个十年。不求长生不老,但求不虚度光阴,不负此生,不留遗憾!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