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汉江航运
文|刘家胜
我在写字台前椅子上看书,看见书架子上放着相册夹子,翻开看看,不经意间发现有张旬阳上渡口的船舶照片。那不是我当年运货的船吗?此刻心情十分激动,三十多年前在这里装运过货物的场景历历在目,无法抹去那一缕汉水航运的记忆。
于是我就从旬阳高家沟磬安小区家里走出,从黄虎路去上渡口,再去看看当年那个上渡口柳树林边停船的地方。
我立在原地河滨路边,看到碧波荡漾的汉江静静地流淌。旬阳老城河街变了样,汉江河岸也变了样,昔日的大河洲河套已不复存在,河街河堤向汉江边延伸了许多。滔滔汉水碧绿碧蓝的,缓缓地怀抱着旬阳老城,微风轻轻吹过,江面上泛起粼粼波纹,河水的光泽像一面镜子,映影着美丽中华太极城,看到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忆起三十七年前的往事。
一九八五年金秋十月,旬阳县首届物资交流会在汉江大河洲隆重召开,这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人潮涌动,这么热闹非凡的场景吸引着人们向往,南来北往的旬阳人汇集在老城河街和河滩上。来参加交流会的有坐火车来的,也有乘旬蜀汉江机动船来的,江北旬白路和安旬路正在修建之中,坐船而行比较方便些。当然也有旬阳北区从旬小公路来的,有购物的,卖货的,还有赶热闹的。
棕溪区供销社也有几支木帆船,往返于旬阳段汉江上装运化肥和百货等物资。我们厂生产的农机具和棕溪的农副产品也随之乘船带进交流会上展销。展销点在汉江河套上端,大约60多平方的空间,用彩条塑料布合围而成。每个展点白天忙于销售业务,夜晚轮流值班,沒有时间去繁华的场景看演出活动。
十月中旬明月像个皎洁的玉盘挂在太极城上空,那欢庆展销会的烟花和彩灯冉冉地向上升腾,我们不时地在河滩上远眺五彩缤纷的灯火,那种"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的美景,吸引着眼球。
那张汉江码头船舶的照片,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一幕幕情景。我在旬阳县棕溪区农具厂工作,那个小厂子生产农铧、铁锅、翻砂烤烟炉桥等产品,后随着住房和基础建设需要,扩大再生产,办起元钉厂,生产元钉和铁丝及桐油植物油生产线。由于交通和地理条件制约,厂里生产所需原材料和燃料要从旬阳和安康等地购进,小厂子举步维艰,唯有一条汉江航运,是企业物资流动的血脉。
在八十年代里,我厂每年在旬阳县物资局购买钢材,旬阳县计委分配20多吨线材计划内指标,只够两个多月生产量,不足部分由企业自找供应商。生产农具的原十件生铁和钢材和燃十件焦炭及煤炭,从旬阳工业局(经贸委)物资处协商购进。物资仓库在老体育场馆里,运输材经过老城河街,用车辆转运到上渡口码头上。由于和县工业局物资股几年交道,比较熟悉,杨会计还是支持我们的。我们所用原材料供应紧张,经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央求上面给我们帮忙多供应些原材料。旬阳工业局物资部杨会计告诉我:县工业局物资主要供应旬阳修造厂等县办企业,满足不了各区乡镇企业需求。他给我们联系到安康地区工业局物资供应股周股长,帮我们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也可以到外省外县去找市场,找供应渠道。
我们在谝闲传中谈到,一九七九年我厂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购焦炭的过程,如今已变成了丹江水库,汉江航运发生了历史变迁。
我们来到安康地区工业局物资处,联系到周股长后,给我厂安排10吨钢材,10吨焦炭。我们的货船停泊在安康大桥头下,给船长交待好后,就去安运司找汽车到工业局物资处去,焦炭堆放在露天货场上,还要找搬运工用草带子装好,一袋子一袋子过磅装上车。钢筋生铁和焦炭装上车后,同工业局物资部结帐后,一同随货车到汉江桥头下码头上。就这样来来去去,几个小时,同搬运工人一起,把车上所有物资装进船舱。当这些焦炭和钢材装好后,就立即扬帆起航,从汉水安康汉江航道上乘风破浪,一路顺风顺水,经过五个小时航行,到达棕溪渡口。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地到了耄耋之年。当我看到了这几张照片时感概万千,人生意想不到的过往难以予料,那些逝去的流年不再回荡,沉淀的往事只是人生梦点,随即渐行渐远。当年的汉水安康汉江航运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到了暮年,走好今后的路,慢慢品味慢慢行走,不负夕阳好光阴。
【作者简介】刘家胜,中共党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陕西旬阳市棕溪镇人,蜀河中学六六级老三届,下过乡上过三线建没,曾在旬阳县棕溪区综合厂工作。现在是旬阳县太极城研究会会员。热爱文学,在各类平台发表二十余万字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