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十五)
秋实园
秋实园,如果从上游开始计数,是新开河23个游园的最后一个,位于锦水北街的大榆桥至向工街桥。锦水街过了大榆桥就结束了,虽然道路还在游园北面继续向西延伸,不过路的名字叫做元江街了;沅江街北面是“金水港湾”住宅小区。从大榆桥北桥头进入河北岸的游园,满眼是绿地以及常见的“慢道”;这里的“慢道”与其他游园有所不同,不是一条,而是两条且相互通联,好像若干个阿拉伯数字的“8”串在一起的模样。
我开始游走秋实园的时候,大榆桥河南岸的入口被封堵着,是那种常见的铁制施工围挡,黄色的,上面印有黑色的“注意安全”字样和三角形施工图标,还有“某某租赁”及联系电话;由向工街桥南桥头进入河南岸的秋实园,没多远过一座桥闸,路也被同样的挡板封堵着。为什么封堵不得而知,河南岸的秋实园什么样子也不得而知。不过桥闸西侧向南有路可以通行而且是别有洞天。走过两次之后得知,这座桥闸是将新开河的水引进“卫工明渠”的闸口;“卫工明渠”是沈阳市环城水系的另一条运河,由北向南流向。顺着“卫工明渠”的西岸走了一段,所见也是堤岸整洁,绿树成荫。由于河水刚出闸口,看上去有些湍急,带有哗哗的响声;两岸空间相对狭小,显得更加清幽。
2022年立春后的一天傍晚,当我再次来到秋实园的时候,与一场春雪不期而遇。雪静静地落着,没多大一会儿,大地万物就穿上了白白柔柔的衣服,铺上了白白柔柔的地毯。天地间一派苍茫,树木是白的,道路是白的,河的冰面是白的,河北岸旧砖墙的墙头是白的,红蓝两色简易房的屋顶也是白的,仿佛刹那间走进了童话世界,美丽、神奇而又神秘。
一个人走在这洁白的世界里。
起初,雪是细细的颗粒状,俗语称之为“米椮子”,落在身上、打在脸上、覆在地上都是有声音的,簌簌沙沙的响,犹如一首动听的乐曲,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动,令人心惊,令人心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雪由颗粒状变成了朵状、片状,变成了真正的“雪花”。这时候的落雪没有了簌簌沙沙的响声,而是静静无声地飘落着。但是另一种声音却在脚下传出,“嘎吱吱”、“嘎吱吱”的,犹如一首悦耳的曲调,一样的优美动听,一样的动心感人。
听着雪落的声音,听着踏雪的声音,内心油然升起一阵感动。因为很久很久没有听雪了。印象深刻且能够想起来的听雪经历,应该是上山下乡第一年的春节。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作为“青年点”“点长”的我留下来“看点”,美其名曰与贫下中农一起过“革命化春节”。记得那天晚上雪很大。雪是从头一天晚上开始下的。苍茫天地之中,皎洁月光之下,独自一人站在村口的墩台上听雪,既觉得自己很高大,又感到自己很渺小;孤独地走在村子的街巷里,听着脚下的积雪发出的声响,望着家家户户窗口外泄的孱弱的煤油灯光,心情极其复杂且难以表达。现在想来应该是四分思念,三分清爽,两分伤感,一分自豪。
墩台,当地的一种地理标志。说来也很奇怪,在辽北广袤的平原大地上,很突兀地隆起一道长长的、高高的、宽宽的土埂(当地人称之为老壕),犹如堤坝。在这土埂之上,还等距离筑有高于土埂的墩台。据当地贫下中农们讲,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我下乡务农的地方,村口恰恰就有一座这样的墩台,高高大大的圆顶,像一个巨型坟茔。这土埂与墩台的来历不得而知;墩和台有啥区别也不得而知;土埂延伸至哪里更是不得而知。曾经提议沿土埂走一走,看看究竟能通向哪里,因被村里人嬉笑“吃饱了撑的”而未能成行。
入夜了。因了这雪、这夜,秋实园没有了游人(本来就没有几个),出奇的安静。夜因雪而静谧,雪因夜而充满禅意。于是想起了两句话:天地如此静,何处不梵心。
在雪中默默地走着,偶尔停下来,回首望着身后孤独的脚印,犹如思想的墨迹,串起了现在与过去。很自然想起了辽河岸边的故乡,每逢下雪,大地莽莽,荒草离离,冰河凄凄,视野之内看不到人迹;人们都躲在屋子里,灶台下柴火旺燃,铁锅里飘出粘豆包的香气;暖暖的火炕上坐着一家老小,围着火盆,嗑着瓜子……当然,这景象是几十年来我根据奶奶、父母以及叔叔们的曾经讲述、还有书本上得来的印象合成的。因为我三岁就跟随父母离开了故乡,后来只回去过一次而且是在夏天,从来没有看过、没有亲身经历过故乡的雪。不过想像是很温馨、很温暖的,同时又带着一丝隐隐的惆怅,这大概就是乡愁吧!?
月亮已经高升,雪精灵舞得越发美丽了,似梦一般迷离。当我走完北岸的秋实园转身往回走的时候(因为南岸被封堵,只能走回头路),忽然发现雪地上多了一行清晰的小脚印,那是小狗狗留下的,不过并没有看到那个小家伙。望着眼前这长长而亲切的印记,伴着我留下的脚印,内心最柔软处好像被什么触碰到了,好一番感动,随口胡诌了四句“打油”:天空散落琼花,雪水湿寒脸颊。本是孤独无伴,履痕深印有它。
作者简介:吕家立,笔名:下午茶。六旬老者,务过农,做过工,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写了大半辈子公文。闲暇时喜欢写写工作以外的闲情、小事、凡人。早年偶有诗歌、散文见诸报端;著有散文游记《窗外的风景》、诗歌集《心灵的风景》。退休后作品常见于《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旗下《作家美文》《作家选文》等网络文学平台;相关作品曾4次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微刊作品联展》(第12、64、67、76期);曾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第2期)、人气作者名录(第7、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