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长日记
之一 参与治理下河万亩梨园
(摘录时任中共马谷田镇党委副书记周文化同志日记)
一、引言
泌阳县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作,应该和全国同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1985年,我从高店公社高中转行到乡政府工作,1986年任政府秘书,参与了高店乡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这项工作一直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仍在继续,只不过口号变为“山水田林湖草沙”治理了。因此,1993年初我调马谷田乡(2005年改镇)工作,2022年初调县计生委工作;在马谷田工作期间,参与了马谷田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作,参与了治理下河万亩梨园的工作。
当时,梨园名字叫下河万亩果园。因为,下河梨园主要是入选《辞海》词条的“马谷田瓢梨”的主产地,当时总面积不够万亩,同时,还有其它林果品种。后来,计算上近邻孙庄村委的梨园,才有几千亩。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时,孙庄和下河是一个生产大队,也是“马谷田瓢梨”产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分为两个大队。把孙庄梨园计入总面积,也合乎情理。所以后来,对外就叫“下河万亩梨园”了。同时随后,马谷田镇政府又利用当时的农民每年20个“义务工”和“建勤工”,几乎连续三年,对下河北部和西部荒山又进行了治理,扩大了几平方公里,面积足够万亩,是真正的“万亩梨园”。
二、1999年11月13日晚上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会议
1、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当前“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成立镇治理下河荒山工程指挥部。
指挥长 周文化 党委副书记
政治委员 赵传法 镇纪委书记
副指挥长 陈 鑫 副镇长
纪大全 副镇长
宋学义 副镇长
段新忠 副镇长
副政委 刘书美 政协工委主席
陈丙超 政协工委副主席
成员 王道坡 陶遂堂 刘德国
张文栓 李其松 刘建成
几位机关同志为指挥部工作人员
司德海 派出所长
田永伟 法庭庭长
王光山 司法所长
陶一和 卫生院长
王玉明 电管站长
党委委员翟松才、赵清珍、贾会海几位同志,也是指挥部成员,由于有具体分工任务,暂不上山;有治山工地任务时,临时抽调参与治山工作。
2、工作措施
全镇按农业户口,按每人5个义务工安排工期。不出工者,每人收“自愿以资代劳”款50元,或小麦100斤。
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发“合格证”的办法。对村干部 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即一天在家,一天在工地。
凡需要爆破用雷管、炸药的村委,必须先申请,经指挥部批准后再实施。必须保证安全第一。
包村干部协助村委,动员出工,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完成任务。
指挥部每天通报出勤情况、工程质量、任务进度,并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条件。每一个行政村和每一个村民组,都要有红旗,每天上工带到工地,全镇统一检查。
在治山期间,指挥部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不定期召开现场会议,褒扬先进、鞭策落后。按照记录,在哪村工地召开一次示范工程现场会,奖励200元。
全镇工程结束进行验收评比。设村集体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设治山个人奖100名,专用于参加治山的组干部和村民。验收还要评出后三名,进行处罚。但主动完善提高,最后经验收合格,则取消处罚。
三、1999年11月16----11月25日
指挥长工作小结
此10天,早上六时起床出发,晚8点前后回镇。共治山约3平方公里,计4500亩。抽槽上口一米,下底70公分,高80公分。焊制了两个验收用的钢筋框架。放炮(雷管数)4200炮。是历年治山质量最好的。
其间,省水利厅、卢大伟专员、地水利局长、徐群才书记、王学杰县长、县委常委及几个副县长、县水利局等,还有人大郭清泉主任,到工地指导工作,给以了充分肯定。
治山期间,特别是前10天,治山现场大小山头的群众挥汗如雨,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架在指挥部帆布棚顶的高音喇叭,声震八方。整个工地红旗、彩旗150面;车辆总约4000多辆次;还有卖饭的、卖烟酒副食的等,很热闹。加上后续工期,历时20天左右。
工程后期,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现场会;各乡镇政府领导带人到工地参观。行署副专员王振国同志,在书记、县长陪同下,也到工地指导工作。
治山期间,指挥部进行了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三级联创活动、计划生育政策、护林防火知识、农民负担条例等。对工地上出现的好人好事,多次进行宣传表扬。
(此为原日记原文,附照片)
202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