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世法天道,沧海化桑田 104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缘转皆前定
寿夭非我能
少无凌云志
庸碌蔽终生
驰马非藉鞭
志高自扬帆
临世法天道
沧海化桑田
驶舟逆流难
打虎何畏关
度尽寒窗苦
晚成近湛然
巍巍天街旁
衰林见玉芳
此花天上有
人间几闻香
冰封大地,万物萧然,川野茫茫,一鹤翩翩。山风凄厉,林埜绵绵,雪域源外,忽见一鹤独展,绝谷空旷,列岫冲天。似乎忘我,自娱如闲,不执万象,尔雅自然。在我们生命万花筒的百花竞姿中,语言、行为、心态三者几乎是我们智慧与气质的集中体现所在!在生死相续的世界里人人都在播下希望的种子,而种子又皆愿成长为参天大树,心中有志就是种下优雅的种子,如同寒旷白鹤,用仰天长颈优雅地唱响天地之歌。天生其才必要用,人生不管得意还是失望,永远保持那幅平生修来的优雅之姿!优雅是一种幸福的外溢,优雅是一种意志的磨砺,优雅是一种道法自然的豁达。快乐!知足为要,财富其次;树人!品质为要,能力其次;干事!正道为要,勤务其次!君子为“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虽生小草之姿却直面白云霞光,虽落丛野之深却赋长天胸怀,虽处蛙井之境却有四海之志,山高不阻其观,春深不恋枝秀,白鹤唳天与白云星辰为伴,与山川林野为邻,这样的优雅才是生命如歌的境界大美,才是道法自然的魂归本求。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而富,强行有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生命之悲,平生之患,在于自怜,而非他怜,失于自信,而非他信。生命优雅来之于何?“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奋慷喟忘己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犹似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一切生命脱胎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我们生命的优雅本色。优雅是什么?是表里如一没有伪饰!是自尊尊他和谐共荣,没有半丝半缕忸怩娇态。人生最大的魅力不是身形修短合度,而是源于言谈举止优雅荦荦,语言之优雅,行为之优雅,气质之优雅,姿态之优雅,衣饰之优雅。岁岁人异,年年花同,愿那粒优雅的种子在万物凋零冰封大地之后,依然在春风化雨中傲骨岩旁。
料得天作赋,意为君情添 104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霄若丹青状
梅宛玉蓉翩
暝暝凌雪夜
讪讪问衣单
月阴寂陋室
松澜韵生梵
料得天作赋
意为君情添
寒风袭袭,白雪翩翩,晓以待旦,夜色阑珊。山气夕来起,飞鸟比翼返,文中有真意,得鱼即忘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自古洎今,文人墨士皆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无我境界,或天人合一,或内圣外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以期人间公道正义,而晋代陶公亦复如是,其《世外桃源》更为后人留下无限遐想,此之理想国也,而非他之理想国矣。在人间构筑草庐而居又无车马闹市之喧嚷,此乃陶公所绘南山仙境美图矣。世外桃源自古以来皆是志士仁人的向往之地。中国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九章中有“鸡犬之声相闻,人至死不相往来”之“小国寡民”式社会构想,儒家对于大同社会的构筑则体现于《礼记》之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近代孙中山先生则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天下为公”思想,当今中国也为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倡议。 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的共同选择,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张人类在“正义”基础上建立“分配合理”的理想社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空想家托马斯.莫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乌托邦”式的公有制社会制度,其后欧洲学者圣西门、傳立叶、欧文又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提出自己的主张,而马克思则是乌托邦主张、现实判断与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者,他将乌托邦思想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通过巴黎公社实践丰富思想内涵,以致发出真理的光芒,指引世界进入轰轰烈烈共产主义运动。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那么人类文明理想社会应当具备什么条件呢? 无论民族之大小,无论个体之贵贱,人类需要尊严、互利、正义与平等,尊严是社会交往的精神基础,人类自信源于尊严。互利是社会分工的必须选择,人类共赢必须在互利中实现生存尊严。正义体现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分配合理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而人权平等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人的思想境界划分为欲望、激情、理性三个层级,其中高度突出了正义的重要性。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这三个等级就是欲望、情志、理性,亦即肉体需要(六欲)、情感需要(七情)、理性需要(灵魂意识)。因此人生的精神修炼应首先从寡欲、敛情、少私开始。由之可见,世外桃源有山林之的桃源之境,也有内心深处的世外桃源,也是文人墨客大同之境的冰山一角。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所做若如陶公一样心无旁骛,是因为“心远”则“地偏”而己。南山风景勾勒出古代中国文人墨客的理想世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大到理想国度小到桃源南山一隅,文人墨者所构筑的理想蓝图总让后人慨叹不已,人物如是相似,历史如是相似,天地季律循循又何不如是相似! 我们欣赏柏拉图胸怀万邦的正义主张,也欣赏陶渊明公夜睹悬繁星的自娱自乐,“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与天地为伴与诗文为友之情怀。心之高洁便无名利可浸,心怀天下便具“天下为公”之意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可从悠悠见南山之中得采菊闻香之乐,又从道法自然之中知人类命运之同归与天下忧乐之感同身受。人,活于自我,活于自然,活于无束,确为快事,但以己之能,推动天下大同之路,更为快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以天下为公者大有人在,尧舜之治,周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皆为天下“公治”作出探索。 但人类大同之路,超越一国一族一域之利益,功在千秋万代之人类大业,和平康宁的世界梦应当是中国梦之社会延伸与文化共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全世界唯有中华民族知行合一道法自然!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