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给出的很多》
文/李威
耶稣见一个穷寡妇捐了两个小钱,
说,她投的比众人还多。
众人给出的是自己有余,
她是自己不足,把一切都给出了。
我也见过给出很多很多的:
每到年关,有身份的人
到贫困人家去给点儿的时候。
我说的不是那个信封,
虽然给出的人像捧着很重很重的钱财,
虽然围绕的人哗哗地拍照。
我说的是伸出空空的双手
去接那个信封的穷人。
他(她)是自己不足,
却把一年中一切的宽容和微笑,
都向这些到他(她)家来留下美好影像的人士
给出了。
神青赶读诗:
给是一个词,接受是另一个词。究竟谁在给谁?又究竟谁在接受?
一个胖人因为太臃肿,因为喘,减掉了脂肪,是不是给呢?
一个饱撑之人,饱到呕吐,将自己的呕吐物给出,是不是给呢
美德有时会赋予某个行为,但与实质并非相恰。虽非相恰,但行为仍坦然接受。
读到最后,我读到苦涩的人,不能欢乐的人,献出了他的微笑,如同贫乏到没有血的人献出了他的血。
似乎在那样的时刻,他应该献出他的血,以此来对应另一种高高在上的给予。
在某些悲哀的抑郁的时刻,我反复摩挲一些词,仔细辨别嗟来之食与给予之间并不太排斥的联系。
真给予是因为爱,不是炫耀给予。自己也吃不饱,把自己的饼分一份给另一饥饿的人是给予,不是高高在上的恩赐,恩赐给他人看。
编者按:
乐善好施是一种美德。如果把美德当做亵玩的对象,那么美德沦为娼妇也就不足为奇了。奇怪的是,有这么些嫖客,总是比谁嫖得多嫖得狠而又破费少,仿佛非如此不能决胜负。仿佛如此才能不辜负哗哗地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