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青赶文/舟自横渡
我管他叫神兄
但他却是一个人
地道
本分
实在
简单到不能简单的
一个
人
无法称重
无与伦比
若李白在世
桃花潭
恐怕深愈万尺
都不及
他的慷慨
让一只横渡之舟
直挂云帆
碧波荡漾处
“天空总有鸟儿飞过
雨最初在的地方是天空”
为什么泪滴滚烫
只因大地
还有一朵花未放
后记:
引号里的句子为神青赶所言,彼时,我突然消失于诗群,删除了诗友。他心焦如焚,四处打探,寻找我的下落——千里之遥仿佛咫尺古道,素昧平生顿成刎颈莫逆——更有曼青、李威、雾都蓉儿、金陵倦客等诸位流派挚友甚至准备捐款相救。短暂的羁縻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如此恒久,这额外的收获既偶然又必然,盖因他们的真诚善良与生俱来。若说此生有什么值得骄傲,我骄傲于茫茫人海有那么几盏灯点亮过我幽黑的夜路。使我的脚步不那么慌乱、紧张,使道路尽头的光明更值得期盼!
读此旧作,往事历历,万千感慨中,记之以慰夜寒。
戴安娜读诗:
用泪滴浇灌的花朵
关于神青赶的诗读到过很多,尤其是他的《月亮》记忆深刻,堪称经典。而以神青赶为题的诗却是第一次读到。印象中神青赶是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诗人,舟自横渡好像是浙江宁波的诗人。舟自横渡的这首《神青赶》及其后记以质朴真挚的语言,歌颂了人间一份罕见而珍贵的友情,并由此升华为对人性之善的礼赞。天南地北,茫茫人海竟然有如此深情厚谊值得诗人一记再记,我怀着好奇之心和羡慕之情试图解开个中奥秘。
事实上, “神青赶”的笔名或者这个称呼本身就充满了张力。“神”字赋予对象超凡脱俗的光环,“青赶”则显得朴素甚至略带乡土气息(青青麦苗风中荡漾,“赶”则有朴实、耿直之意)。开篇“我管他叫神兄 / 但他却是一个人”立刻点明核心矛盾:在诗人心中,这位朋友具有“神性”般的光彩,而其本质又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这种张力贯穿全诗。
诗的第二部分用最朴素的词汇勾勒“神兄”的形象:“地道 / 本分 / 实在 / 简单到不能简单的 / 一个 / 人”。这些词语没有华丽的修饰,却精准地描绘出一个纯粹、真诚、不事张扬的灵魂。正是这种极致的“简单”,成就了他的“无法称重 / 无与伦比”——精神的高度无法用世俗标准衡量。
诗人用李白与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千古友情典故作为参照。大胆断言:“若李白在世 / 桃花潭 / 恐怕深愈万尺 / 都不及 / 他的慷慨”。这不仅是对“神兄”慷慨品格的极致赞美,更是暗示这份情谊的深度超越了历史上有名的佳话。友情的力量,化作实质性的支持:“让一只横渡之舟 / 直挂云帆”——诗人在人生困境或迷途中,因这份情谊获得了巨大的鼓舞和动力,得以重新扬帆起航。“碧波荡漾处”既是实景虚写,也隐喻心境的开阔与希望。这里,舟自横渡笔名的化用真是神来之笔!
“天空总有鸟儿飞过
雨最初在的地方是天空”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哲理,却是最关键的诗眼,在此语境下意义非凡,象征着永恒的信念: “天空总有鸟儿飞过” 暗示着生命常在、希望永存,即使有暂时的阴霾(如同鸟儿飞过可能带来降雨)。这或许是他寻找失踪朋友时内心的信念支柱。“雨最初在的地方是天空” 点明了事物的本源。雨(泪水、困难)最终归于大地,但它的起源是天空(生命、情感的发源地)。这强调了情感(包括寻找朋友的焦虑)的自然与纯粹。理解了朋友话语中蕴含的深切关怀与坚定信念,诗人被深深触动:
“为什么泪滴滚烫
只因大地
还有一朵花未放”
滚烫的泪滴是感动,是感佩于朋友的深情厚谊与赤子之心。未放的花象征着牵挂、未了的责任、尚存的希望或需要守护的美好。朋友对他的牵挂就如同牵挂着一朵未开放的花,这份牵挂如此纯粹而炽热,让诗人内心滚烫。
后记则为诗歌提供了坚实的现实背景和情感支撑,使诗歌的每一句都有了血肉:诗人一次“突然消失”的举动(删除诗友),竟引发神青赶“心焦如焚,四处打探”,乃至“千里之遥仿佛咫尺古道”,一群素未谋面的诗友(曼青、李威、雾都蓉儿、金陵倦客等)甚至“准备捐款相救”。这个故事本身极具震撼力,展现了网络时代也能滋长出堪比古时生死之交的深厚情谊。虽然诗人没有具体点明突然变故的原由和细节,但情谊的本质足以打消一切怀疑和猜测: 诗人深刻认识到这份情谊的珍贵源于“他们的真诚善良与生俱来”。这种善良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天性使然。
“茫茫人海有那么几盏灯点亮过我幽黑的夜路” 完美地呼应了诗中“神兄”的形象及其带来的力量。这些朋友就是黑暗人生路上的明灯,带给诗人温暖、方向、勇气和希望(“使我的脚步不那么慌乱、紧张,使道路尽头的光明更值得期盼”)。这盏“灯”的意象,是诗歌精神最贴切的现实注脚。
“读此旧作,往事历历,万千感慨中,记之以慰夜寒。” 点明了写作的契机是重温旧作时的感动,写作的目的是记录这份真情以温暖寒夜(既指实际的夜晚,也指人生的孤寂或低谷)。
诗与后记的最大魅力在于其毫无矫饰的真情实感。对朋友品格的赞美、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对他人善行的感恩,都发自肺腑而真挚而饱满,极具感染力。
诗歌从极其平凡的个体(“简单到不能简单的人”)和事件(网络寻友)出发,挖掘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芒,展现了普通人不普通的灵魂深度和情感力量。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特别是引入李白与桃花潭的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谊置于深远历史背景中对比,既表达了对友情的极高赞誉,又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厚度和意境。而“神青赶”本人的话,不仅点明了其人格魅力(哲思、信念、关怀),更直接触发了诗人情感的最高潮(滚烫的泪滴),并最终升华到对生命、希望与责任的深刻感悟(未放的花)。
诗歌语言简练、朴实无华,没有繁复的修辞,却字字有力,精准地传达了情感和意境。后记语言同样平实恳切,叙事清晰,情感真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与后记简直是珠联璧合: 诗歌是情感与意象的凝练结晶,后记是情感来源的真实注解。两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诗歌因后记的故事而更加厚重感人,后记因诗歌的升华而更具精神高度。
无疑,舟自横渡的《神青赶》及其后记,是一曲献给纯粹友情与人性光辉的颂歌。它证明了即使在平凡甚至虚拟的空间里,真挚、无私、深厚的友谊依然存在,并能迸发出照亮人生幽暗的强大力量。诗中“神兄”的形象,代表着一种源于简单、本分、实在,却能达到“无与伦比”境界的人格魅力。而那份因“大地 / 还有一朵花未放”而催生的“滚烫泪滴”,则是对人间至善至情最深切的感怀与礼赞。它温暖了诗人的“夜寒”,也足以温暖每一位读者的心。这是一首关于人间值得的动人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