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杀”与“被绝杀”
作者:饶晓辉(江西)
绝杀与被绝杀一词,通常是在竞技体育的比赛时,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或看到的画面。意思是指在比赛行将结束的读秒时刻,落后的一方反败为胜,或领先的一方遭到逆转。

在CBA(中国男子职业联赛)的赛场,提到“绝杀”一词,人们往往会想起广东深圳男篮,因为他们很多次都上演了最后关头的“绝杀”好戏。其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场绝杀,发生在2019年11月24日CBA常规赛第九轮,深圳队主场对阵新疆队的比赛中,两队上演了精彩的绝平和绝杀,新疆队阿布都沙拉木在比赛还剩1.7秒时三分命中扳平比分。102:102平,此时,留给深圳队的进攻时间,也就是距离全场比赛的结束只有1.7秒,而且还是在对方的篮下发起进攻。要知道,一个标准篮球场的长度为28米,这电光火石间的1.7秒,转瞬即逝。更何况还要持球过对方的防守球员,就算让百米短跑世界冠军来,那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就在人们认为比赛被迫拖入加时赛的时候,只见深圳队球员顾全,在底线单臂将球长传到已站位己方篮下的队友沈梓捷,完成了这次空中接力的绝杀。这速度这力量以及恰到好处的精准落点,堪称经典一掷,深圳队也因此以104:102取得了这场比赛的最后胜利。这一进球几乎是《绝杀慕尼黑》的“神还原”,原本电影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和还原。而深圳队的绝杀更是证明了体育比赛中坚持的意义和不到最后绝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事后有网友惊呼“天啊,简直是神剧本,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呀!”从此,深圳队也被人们称之为CBA赛场的“绝杀队”。

当然,上演绝杀的背后有运气,但也有平时为之付出的努力。据悉,深圳队的球员顾全,为练这一后场传球的技术活,花费了4年的时间。可见,球员这得为之付出多少汗水?通过赛场上的各种绝杀与被绝杀的版本,我们不仅看到了运动员在场上的顽强和拼搏,更读懂了什么叫竞技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