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独处的时光
龙梦琪
不知何时迷上独处,约莫是在那残阳如血的时候吧,只有在那独处的时光,才能感受到我们与万物同在。 -----题记
我并不认为独处是孤独、寂寞、空虚的,因为在这属于自己的时光中,你可以干一切只要你喜欢的事,看书、听歌,趴在窗外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听着盛夏时依旧长鸣的蝉声。
我以前其实不爱独处,总觉得自己是繁华城市的快节奏中那唯一的慢节奏,霓虹灯下迷了路的小孩,看着他人的欢声笑语,心中空落落的,我将强行挤去这热闹,但我并没有消除他给我带来的影响,反而让我更加疲惫,时间一长,生活变得压抑起来,但是我并不想放弃,终于我找到了打碎压抑的东西---书。
它是我在无意间找到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意识到,这是我唯一能打碎压抑的东西,我要好好珍藏它。
所以,在独处的时光,我常常同它对话,它也像我的知心朋友一样,了解我的喜好,一会变成活泼可爱,说话风趣的小女孩,一会变成身患疾病的小老头,不是让我开怀大笑,就是让我痛哭流涕。
我在草地上坐着,翻看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仔细品味着:“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底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站在桥上细细琢磨着《野草》中的:“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想象着自己就是那瘫痪、身有多种疾病的史铁生,推轮椅的充满茧子的手忽的一下蒙上了他的双眼,整个世界都是黑的,没有光明的;想象着我是鲁迅,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是多么难以掩盖啊!
与书对话,与万物同在,与历史同在,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读中华传统经典《论语》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四十、五十而无问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表现出了孔子对弟子的期待与心愿,传达出儒家的精神和文化理念。
它的力量强大,用绚丽的色彩一次又一次打动我: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现实、苏轼的豁达,辛弃疾的爱国都让我惊叹不已。
它是一位正在浏览壮丽山河的老人,它对我说:“从万国侵略到万国敬仰,从不平等条约到无人再敢欺负,这一切都是先辈的力量。”
书是我唯一能打碎压抑的东西,它是坚固的,是可靠的。因为有了它,我才突破了重围;因为有了它,我再也不会害怕独处,反而是享受独处,它是我心灵的唯一慰藉。
因为有了它,独处更精彩。
作者简介:
龙梦琪,12岁,就读于南充十中2023级1班,喜欢打排球,阅读和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