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民,出生、成长于文学世家,他的老家杨楼村位于洸府河畔,这里有着清澈的河水,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家庭条件促使他走进文学殿堂。自然环境让他对鱼情有独钟,每当夏天来临,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河边,一边欣赏着河边的景色,一边寻找着自己心仪的猎物下河摸鱼。

近水识鱼性,在少年时代,杨士民逐渐认识到了各种鱼类的习性和特点。他喜欢观察鱼在水中的姿态和动作,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摸索,他逐渐掌握了鱼的习性,姿态,动静特点。
杨士民喜欢摸鱼,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课。他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于是,他不断地努力着,考大学考入了师范类美术专业。

杨士民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他的绘画技巧也不断提高。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得了多个奖项。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如今,杨士民已经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天赋和努力,更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杨士民看来,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鱼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将鱼赋予了诸多意义,鱼不仅是盘中餐,更有诸多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鲤鱼跳龙门和年年有鱼。鲤鱼跳龙门象征着无畏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而年年有鱼则寓意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此外,还有九如图,这是古人根据鱼的外形和习性所创作的图画,寓意着对人们美好的祝福。

杨士民把对鱼的热爱展现在了绘画中。他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鱼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那些经典的画作,如《鲤鱼跃龙门图》、《年年有余图》和《九如图》等,不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观杨士民所绘之鱼,仿佛能听到它们在水中畅游的声音,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和灵动性。那些细腻的线条和精致的色彩,让鱼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真实。不仅如此,古人在画鱼时还融入了许多典故和寓意,使得这些画作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庄子》中就有记载。传说中,黄河有一条鲤鱼,它为了能够跃过龙门,不惜刻苦修行,最终成功地跳过了龙门,变成了神龙。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梦想而奋斗,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年年有鱼则是一种祝福,寓意着每年都有充足的食物和财富,生活幸福美满。

杨士民画鱼,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用画笔传递着文化、传承着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观杨士民之画,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画面,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文化底蕴,杨士民在让人们感受作品的魅力的同时,也会将这份热爱和期许传承下去。
画家简介:

杨士民,号笠翁,忘筌斋主人,济宁市开发区洸河办杨楼村人,毕业于曲阜师范美术专业班,师承王增祥、孔端甫等名家。1990年加入省青年美协。现任济宁市诗词文化学会副会长、任城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杨士民年少时受长兄杨士林启蒙喜爱绘画。工作后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业余时间研习书法绘画,主攻中国画,深得传统笔墨真髓,技法精进,擅长花卉、鱼虫、鸟兽等。
近年来,为实现儿时喜欢画鱼的梦想,杨士民先生专注于对画鱼的深入研究,平素沉湎游鱼观察,朝夕揣摩,探索鱼文化的深刻内涵,注重工笔与写意的有机融合,追求自然和谐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
他笔下的鱼,功夫独到,刻画灵动自然,绚丽多姿,栩栩如生,真切动人,赋予鱼以鲜活优美的艺术生命,其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济宁杨金鱼”。
杨士民的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2017年,在省总工会《山东工人报》迎十九大书画展中,其作品《锦绣满神州》荣获三等奖。
(清风 清法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