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诗歌“十项大事”出炉
作者:丘树宏
2024年1月4日,“2023年广东省诗歌十项大事”顺利出炉。作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今天拟就这个事项向大家汇报几句。
跟以往一样,广东省年度诗歌大事由全省各市、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关诗人推荐,遴选后由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审议,再报省作协审定后正式发布。
2023年十项大事中,“第八届中国长诗公益品鉴暨第八届中国长诗奖颁奖典礼在广东佛山举办”排在第一位。自2015年在佛山创办以来,中国长诗奖已经是第八届,是全国目前唯一的长诗类奖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影响全国文学界的诗歌活动和著名品牌,排在第一位,确乃实至名归。东莞市有三个项目入选。今年荣膺“中国诗歌之城”称号、近年来诗歌活动和诗歌成就突出的的东莞,三项入选理所当然。按原来规定,本年度诗人个人事项是不列入评选范围的,但英年早逝的韶关诗人陈国胜捐资三十万元设立文学奖,事迹感人,最终以特例入选,此该是诗歌精神的应有之义,是诗歌灵魂的最好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评选,都是充满遗憾的,全省还有许许多多的诗歌活动很优秀,影响力很大,但囿于“十项”之限,只好忍痛割爱,希望相关方面理解和谅解。
广东诗歌年度大事评选是从2020年开始的,至今已经是第四年。此举开全国诗坛风气之先,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诗歌创作委员会在无专人、无资金、无阵地的“三无”境况下,只好借助于各市的基层资源和力量来做事情。全省二十一个城市都非常努力,特别是面临连续三年新冠疫情,每年都能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佛山、东莞,以及广州、深圳、清远、中山、茂名、韶关、阳江等城市的诗歌机构和诗人们,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将诗歌、诗歌创作和活动作为自己的义务、责任来看待,甚至作为一种使命来担当、践行,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对本地、全省,甚至对中国的诗歌事业兴旺发展贡献甚大。在这中间,诗人张况、方舟、黄礼孩、唐成茂、桂汉标、张慧谋、唐德亮、王晓波等人,克艰克难,任劳任怨,除了个人创作成就突出外,更将一些诗歌活动办成了全省、全国的品牌,尤其让人感动。
我们十分感谢著名诗人、全国的“诗头”叶延滨老师,他对广东的诗歌界可谓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广东但凡有活动,都予以大力支持,源源动力,难以言表。特别是,他作为“大咖”却以学生待人,是江海却以溪流自称,是森林却甘居小草之位,谦谦君子,大家风范,是我们极好的老师和榜样。
当然,我们还要感谢广东省作家协会、各城市的宣传部、文联、作协等部门,以及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等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是广东诗歌创作、诗歌活动的强大后盾。
古来金风南越起,征帆日夜看珠江。广东是诗歌大省,但还不是诗歌强省,任重而道远,广东当自强。
进入2014年,春风浩荡,龙行炯炯,我们充满期待,我们充满力量,我们充满信心。
2024年1月5日于珠海阅秋阁
2023年广东省诗歌十项大事
一、第八届中国长诗公益品鉴暨第八届中国长诗奖颁奖典礼在广东佛山举办
12月17日,第八届中国长诗公益品鉴暨第八届中国长诗奖颁奖典礼在广东佛山举办。全国共有26位诗人获奖,其中包括鲁迅文学奖得主西川、路也与著名诗人阎志等。活动由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以及佛山市作家协会、佛山禅城区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担任组委会主任,诗坛名家丘树宏、胡红拴、梁平、张况等担任评委。此次征诗,经全国诗坛名家、全国文学刊物名编提名推荐及诗人自荐,共收到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5位诗人的165部长诗作品,最终评定全国26位诗人的26部长诗获奖。其中,5人获“最佳成就奖”,12人获“最佳文本奖”,9人获“最佳新锐奖”。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吴志良,著名诗人唐晓渡、丘树宏、张况等出席颁奖典礼。中国长诗奖是全国目前唯一的长诗类奖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已成为影响全国文学界的诗歌活动和著名品牌。
二、东莞荣膺“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12月2日下午,在让诗歌照亮城市——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上,中国诗歌学会正式授予东莞“中国诗歌之城”牌匾,授予东莞谢岗“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牌匾。东莞成为全国第10个、广东首个“中国诗歌之城”。中国诗歌学会在《关于同意授予东莞市“中国诗歌之城”的决定》中评价:东莞诗歌创作历史悠久,由宋朝发韧,以诗结社、以作品立足,逐渐发展至鼎盛。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还出现了影响全国的“打工诗歌”等群体,是“新工业诗”“生态诗歌”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东莞诗歌演进有序,成果丰硕,群体递增,是我国诗歌创作、理论研究并举的重要城市,值得各地借鉴。特别是东莞市文化馆发挥了“领头羊”的重要作用,不仅主导打造了两年一届的东莞市诗歌大赛、一年一届的东莞儿童诗大赛、两年一届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品牌、一年一度的东莞新年诗会、著名诗人生态东莞采风行等诗歌赛事活动,还依托文化馆总分馆体系,让整座城市充盈着浪漫诗意。全市设立了14个文学、诗歌重点创作基地,南城的“诗歌文化日”、东城的“五月诗会”、凤岗的“兴贤诗会”、谢岗的“诗歌季”,诗歌文化品牌活动在东莞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各具特色。
三、“自然城市:首届梧桐山诗歌节”在深圳举行
2023年11月3日至5日,在深圳罗湖举行的“自然城市:首届梧桐山诗歌节”为深圳带来全新的文化注解。在深圳最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梧桐山的见证下,“自然城市:首届梧桐山诗歌节”通过名家采风、专题研讨、讲座交流等方式,多视角、多领域、多维度展示深圳“山海连城”城市名片及“湾区枢纽万象罗湖”良好生态人文形象,打造深圳本土诗歌活动品牌与文化话语场,让诗歌成为生活本身、让市民感受美好诗意。活动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作家协会,以及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笋岗街道办等合办。《诗刊》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以及娜夜、林秀美、叶玉琳、谷禾、刘川等来自全国的名家与广东、深圳本地诗人30余人与会。活动期间,还举行了“自然城市:自然与城市在当代诗歌写作中的结合维度与可能”主题研讨会和多场专题讲座。
四、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举行
12月1日至3日,让诗歌照亮城市——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暨大型森林诗会在东莞谢岗隆重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原主任、《诗刊》社原主编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诗刊》社编委黄亚洲,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王久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诗评家胡丘陵、何言宏、高旭旺、方舟等出席活动。诗歌节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谢岗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市文化馆、谢岗镇文化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中国诗歌网协办。森林诗歌节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生态诗歌写作,活动项目包括诗人嘉宾进校园讲座、全国生态诗歌“银瓶山圆桌对话会”、著名诗人生态诗歌采风、森林诗歌节开幕式暨大型森林诗会、“银瓶杯”第五届东莞市诗歌大赛颁奖暨获奖作品朗诵会等系列诗歌文化活动,东莞各镇街亦以分会场的方式举办了诗歌讲座、诗歌采风、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
五、广东省朗诵协会十周年系列活动成果丰盛
2023年,是广东省朗诵协会成立十周年。十年来,省朗诵协会始终坚持“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宗旨,先后举办了近900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朗诵艺术活动。今年的系列活动更是琳琅满目、成果丰硕。“放怀岭南·湾区行名家经典作品朗诵会”“粤港澳大湾区朗诵艺术节”等在国内影响广泛,成为著名品牌。先后举办了杨克、丘树宏、欧震、阿紫、黄礼孩、张况、逸野、秋月、赵南城、尚钧鹏、盛慧、刘怀宇、王国省等七十多位诗人作品朗诵会。引领会员热爱文学,培养阅读习惯。出版了广东省朗诵协会会员优秀诗文作品集《岁月如诗》,以独特而丰富的岭南声音,为推动广东朗诵艺术事业的发展和传播优秀文学作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清远举办第十届诗歌节暨第五届生态诗歌笔会
2023年6月9日至11日,“生态写作:现在·未来”第十届清远诗歌节暨第五届生态诗歌笔会举行。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以及清远市文联.、清远市作家协会等合办。今年的诗歌节笔会新增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整体提升了活动规格。叶延滨、杨克、金石开、邢建建、胡伟、陈希、韦清琦、伍方斐、谢超、冯娜、胡红拴、方舟、潘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诗评家出席诗歌节笔会并作交流,华海、唐德亮、唐小桃、曾新友等清远本地诗人参加笔会。
七、汕尾市获颁“中国散文诗之乡”匾牌并举行首届散文诗节
1月7至9日,由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散文学会、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讴歌新时代·逐梦红土地”——“冬养汕尾”文旅品牌推广活动暨首届中国散文诗节在汕尾举行。在1月7日晚于汕尾马思聪艺术中心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散文学会为汕尾颁发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中国散文诗之乡”荣誉牌匾,并发布了中国散文诗第一部蓝皮书。1月8日, 中国散文诗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汕尾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就中国散文诗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围绕当前散文诗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散文诗的发展方向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高洪波、叶梅、张清华、王幅明、黄恩鹏、秦兆基、王志清等著名作家、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研讨会。
八、第三届南湖诗歌论坛聚焦广东诗歌现状与前景
5月21日,第三届南湖诗歌论坛在广州举行,主题为“广东诗歌现状与前景”。活动由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专委会承办。专家学者们一起为广东诗歌把脉,围绕广东诗坛的现状进行研讨。认为当前无论在诗人数量、诗歌群落还是作品数量上,广东都称得上是诗歌大省。目前广东正在朝着诗歌强省努力。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广东诗人不拉帮结派,一心一意写诗,这是广东诗坛最突出的优秀品质。诗人们默默写作、潜行,涌现出了众多优秀诗人和作品,打工诗歌成为广东诗坛的亮丽风景线。目前广东诗坛处于沉潜、蓄力之势。上百年来,广东诗歌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如黄遵宪、李金发等激励广大诗人们勇于探案、不断开拓前行,相信终将会把广东诗歌推上强省的高位。此外,广东的民间诗歌力量,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必须予以重视和支持。
九、东莞小诗人沙龙引发全国关注
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是东莞市文化馆推出的中小学生诗歌阅读与创作的公益项目,2023年已经迈进第八个年头。在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大型诗歌会议——2023中国诗歌之城(抚州)论坛和第二届“童诗中国”论坛(浙江兰溪)上,东莞市作了诗教品牌案例的经验介绍。东莞两个学校荣获“全国诗教校园”,引发全国诗教同行关注。2023年仍面向全市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征稿。大赛由东莞市文化馆联合东莞日报社共同主办,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为指导单位,由杨克、丘树宏担任顾问。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106名。同时,主办单位根据各学校来稿数量和获奖情况,评出29个优秀组织奖单位,63名优秀指导老师。
十、韶关诗人陈国胜捐资三十万元设立文学奖
陈国胜是韶关五月诗社的资深成员,也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评论,2011年出版诗集《天亮的时候》,电视纪录片《一起走过的日子》获国务院外宣金桥奖,《夏日的信》《芒夏》《风吹麦浪《告别年代》等微电影作品先后获全国及省市级大奖。
6月11日,陈国胜因病逝世,在临终之前二十多日,他的诗文集《仰望蔚蓝》出版,同时他向韶关五月诗社捐款30万元,设立鼓励支持五月诗友和粤北年轻作者、坚持文学信仰的“陈国胜文学奖”。
6月13日,韶关五月诗社发出“关于征集首届‘陈国胜文学奖’作品的公告”,收到各地作者众多应征作品。经评委会认真评审,依据陈国胜的遗愿和原定的评奖宗旨,突出领略陈国胜遗著《仰望蔚蓝》思想艺术内涵,兼顾已出版“五月不惑文丛”的推介分享,评出了一批获奖作品并颁奖,陈国胜文化精神得到传承并在社会获得广泛赞誉。
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
2023年12月
丘树宏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等10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来源于“广东作家网”】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