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节气散文
【小寒】
作者:罗雅博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一般是在公历一月五-七日之间。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每年一月五日或六日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俗话说“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还有解释为: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鹊,喜鹊也;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越是寒冷,越是能感受到温暖,越是寒风刺骨,越是留恋阳光明媚的时光,越是凛冬,越盼望春暖花开。所以看到小寒“三候”,忍不住想马上欣赏到大雁的优雅,邂逅喜鹊的欢腾,聆听雉鸡的欢鸣。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小寒节气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节气的民间风俗是探梅、吃糯米饭、吃菜饭、数九过寒冬、腊祭等。
时至小寒,腊梅已开,红梅含苞,挑选一处有梅的绝佳胜境,细细赏玩,闻孤雅幽香,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吃糯米饭。在广州小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一些油脂类掺和吃起来才香。
吃菜饭。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古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
数九过寒冬。数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数九计算寒天这一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小寒逢三九,新年有暖衣”。

腊祭。“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古人照例在孤寂肃杀的寒冷冬季寻找着温暖的诗意,豪放地抒发着对传统节气的敬意,小寒节气自然也不例外。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中国古代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黄钟是对应子月即十一月,大吕对应十二月。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野鸡开始鸣叫。虽然仍是严冬,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宋】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这是一首寻访友人的诗。江雨蒙蒙,颇有寒意,雪花飘荡,使人鬓边斑白。马上就要进城了,可我却立在这里,望着后山。我的朋友就住在那里。

《望月婆罗门·元夕》
【元】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
蛾儿雪柳风光。
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
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宦游异乡。
对节物、只堪伤。
冷落谯楼水淡月,燕寝馀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穷愁九曲肠。
休更问、勋业行藏。
冬天有冬天的魅力,可冬天也最容易让人惆怅落寞。年少时,四野奔腾,何等快意,如今同样的季节,却是踌躇满志,半步不前。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思量却似,无情有思。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机会到郊野散散步,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诗人正是怀着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品赏竹下之景的。
小寒虽冷,然阳气渐生,有感于此,“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鸟们或北向而进,或筑巢求偶,开始新的生活。
阳气初生的重要标志,是花信风荡漾于腊梅枝头。腊梅又名蜡梅,还有金梅、雪梅、香梅等诸多别名。腊梅属灌木科,与乔木科的梅花有着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差别,如腊梅花以黄色为主,梅花则有白、红、紫等颜色;腊梅叶片对生,而梅花叶片互生;腊梅花期早于梅花2个月。数九寒天,踏雪寻梅,情趣盎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很奇怪,冬天下雪的时日似乎愈来愈少了。像兔年的今日小寒节气,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更也不见雪的踪影。盼望下雪的日子里,就像盼望着一场浪漫的邂逅。日日盼雪,盼雪的日子里,很像是在盼一位已预约好却爽约的好朋友。有一点点些许的失望,也有一点点急切的想念,盼啊盼啊,可惜今日地上连浮白都没有见到。今日,虽然没看到雪,可是年味已经来了。“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偶尔出门发现路旁大树上已经缀满了灯笼,于是又喜欢上了华灯初上,喜欢红色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摆。
小寒时节,蜡梅也悄然绽放,那一抹鹅黄随风摇曳给凛冽的天地增添了活力。进入腊月以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写春联、剪窗花,
陆续为春节做准备,日子便这般热闹起来。
小寒时节,古人一般不外出,讲究的是“焐 ”,焐的秘决在于养身避寒。古不欺今,我们从中悟到睿智,获得力量,一定会走出困顿。寒既末,春将来;愿山河无恙!
小寒虽寒,望春则暖,愿你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拥抱冬日的暖阳。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转眼已到年末,小寒节气到来,意味着进入隆冬时节。岁已寒,梅花绽。赏一季花,煮一壶茶,问一句安,心中向暖,岁月不寒。
新的一年,从最冷的时刻开始,眼前是萧索,心里是希望,在寒风中积蓄走向未来的力量。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赵沈南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小学教师,霞满天文化传媒主播。喜欢静静的看书,看山,看水看浮云流转。喜欢诵读,愿在诵读中寻觅知音,共度快乐时光。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