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夜,围炉夜读
文/苟平刚(甘肃)
还没有好好享受冬日暖阳的拂照,就已经是红日西尘,暮色苍茫了。若有若无的炊烟扶摇在灰暗的瓦脊上,渐渐归于寒彻入骨的小寒之夜了。
这个时候和往常一样,在一盏柔柔的灯光下捧读着一本心仪的《瓦尔登湖》,心旷神怡。有星无月的角落里,炉火正旺、炭火通红,哔哔啵啵那是火的激情思绪的火花。书中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宁静、恬淡亦如此刻般美好,没有琐碎的牵绊,没有恼人的呼啸的风,也没有白天的繁乱,平静的心仿佛就是一处澄净的《瓦尔登湖》。

虽未字字揣摩,句句剖析,但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赫然在目。春夏秋冬,轮回不止。这不就是我们一步步走过的少年、青年、老年吗?路上的风景,遇见的人,要么一眼入心,要么匆忙而过,成为了一串串数不清道不明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过往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咸,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寄给远方亲人的一封家书”,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碎;有悠然见南山的淡然;有关于自然、人生和人性的感悟。其笔触之细腻温婉,想象力之丰富、心思之缜密,语出惊人,层层剖析。湖水、山林、天空、冰雪、鸟鸣以及四季色彩之变化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发笑的潜水鸟”“牛的叫声,是免费的自然音乐”、“松针细语”、“崭新而勇敢”,妙语连珠,俯拾皆是……
读着读着,就读到了精彩处。再也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心,于一窗之隔的两个世界里,窗外的星星、草木,屋内的炉火灯光都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我不甚完美的诵读。抑扬顿挫中,一轮不是明月的明月,悬挂在触手可及的玻璃窗上,悬挂在瘦骨嶙峋的国槐树上,或低头附和或陷入沉思之中,另一个“我”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凝视着吞云吐雾的自己寂静无声。
“一条彩虹是在我的两肩之上,透过纯净的空气。有一种轻微的叮当声隐隐传入我的耳中”“他身上的智力及所有的灵性,就像婴儿的灵性一样”“旅行者的车马声隐隐传入我的耳中,这时我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比如手指,向后指代表昨天,向前指代表明天,向头顶指代表今天……”

一书在手,喜不自胜。
夜,终究还是深了。小寒此刻就已伏在了我的窗台上,隔窗相望。过去的是小雪大雪,归来仍是少年的小寒。是啊!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古人云:“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的确如此。回不去的何止是时间,还有温馨一刻、还有天伦之乐的满足和幸福!四季也好,一生也罢。喋喋不休亦或默然不语,时光从未因人间悲喜而驻足感叹,与其彷徨徘徊,莫不如像梅花、松柏一样迎风伫立,在夹缝中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煎熬,越是艰难越要咬紧牙关硬生生挺过去,到那时必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了。
给时间一些时间,给自己一些光阴,俯仰之间,总有一缕阳光一朵花儿闯进我的心里……

苟平刚,甘肃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上学时就酷爱文学,生活跌宕反复,依然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从事林业工作,第十届宁县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