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影
李伟华
晚饭后,洗完澡,大脑清爽了许多。想记录一下元月二日在横店影视城的与影界朋友交流的故事。思来想去,做了两件事,一是舞笔弄墨,二呢拍摄影视。
于是就想取个标题,表个中心。名家都崇尚简约,往往字少而意丰。如朱自清《背影》、鲁迅《故乡》、冯冀才《神鞭》……我的脑海也就冒出了“墨·影”。
我认识于又川先生,是缘于“墨” 。我们共同的微信群也只有一个“川流不息实名业内书画院”。至于是哪位好心人把我拉入此群,我已忘记。但此群群主是于又川先生,又强调“实名”二字,又是一群爱好书画之士之群,我是颇为重视的。微信敢用实名的,多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之辈。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于是,我们两位因实名又有共同爱好的群友,加了微信,成了“微友”。
小时候,我对于不认识的字,查“新华字典”;现在,我对于还不够了解的“微友”,查“百度”,这样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于又川,主演参加过二百余部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题写片名30余部集,入伍40载,多次立功受奖。清华美院2016年写意花鸟研修班毕业,北京市西城区美协理事。京剧票友。
这履历,让我油然而生敬意!书画则是我们的共情点。
于又川先生全国各地拍剧忙,而我也是上课固定时间难外出,参加杭州、北京的活动也不少。彼此见面,也还是不容易。
巧合,于先生在横店影视城要拍摄较长时间,而我元旦后也有三天自由,这就成了2024年拜访第一人,并邀请儿子李致远同行。
上午10点,我们到达横店影视城浙江彦承天影视传媒公司。我给于先生带来了“海纳百川”四字。“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这符合于又川先生的名字取意,也符合影视演员丰富的人生体验。

毕业于解放艺术学院舞蹈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于先生,在影视圈人称“又哥”,是某部文工团的大校副政委,浑身透着英武之气,眼睛特别传神,说话亲切而又干脆。
一楼书画室柜上摆着于又川先生的书画作品,大书画桌上创作用品俱全。我们也开始了笔墨交流。可谓一见如故!

于又川先生建议写“横店好兄弟”、“彦承天影视”,挂在影视公司。我是“一提笔就兴奋”,情之所至笔端,挥毫而就。又借李白诗《赠汪伦》草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表与于先生之友情。
八零后的宋彦承导演一直忙于与演员们交流。我看了一些宋导的介绍,可谓年轻有为。编剧、导演的作品还真不少,近年来有《未来已来》《双头蛇》《水墨年华》《六扇门之血虫谜案》《无处可藏》《探底》《我的青春在这里》《家微》等。早年还是一位武打演员、武打编剧。午饭前,我们合影留念。
午饭后,于先生安排我们到宾馆住下,休息片刻,下午将一起去参加另外一个影视公司的拍摄,让我与李致远观看拍摄并安排酒宴订婚这一场中嘉宾角色。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何府,也就是演员何涌生的茶室。于先生为大家作了介绍,何先生在40集连续剧《张学良》饰张学良。
何涌生先生热情为大家泡茶,桌上茶具饰品满满,墙上也布满剧照。还挂着于又川先生元旦写的“今日有局”。何先生是山东大汉,帅气爽朗,声音洪亮,穿透力强。
十多年来,我交往了许多山东人朋友,去年还加入了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今年元旦又公布我为新成立“传拓(收藏)委员会委员”也是我在外省唯一加入的组织。对孔孟之乡最有好感。

我写了“横店之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李致远写了“儒雅风流”,与何涌生先生交流。何先生非常开心,哈哈大笑说道:“儒雅风骚”“儒雅风骚”。
下午3点多,剧组工作人员来接我们到拍摄地。这是一幢欧式大别墅。一楼正在这里正在拍摄一部现代剧。应该是豪门爱情故事。

下午5点多,剧组拍摄豪门订婚酒会,何涌生先生饰演男方父亲。我和于又川先生、李致远等演嘉宾。李致远十年前主演过阿里巴巴拍摄的《我常有一个梦》(饰青年马云),这是根据马云故事改编的。也有一点经验。其他演员还是初次见面。一个干练的女导演对我们每个角色的站位、表演进行了指导。
拍摄过程还是一段段的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四个摄影师齐上阵。只要有点不够满意,还得再一次拍摄,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当然,他们这些老演员都是轻松自如。而我算是初次体验群演角色。尽管以前也拍过多个电视访谈片,还是有所不同。这为我的人生又增加了精彩一笔。
2024年1月4日
作者简介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民进会员,就学中文专业及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等。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院士,国务外交礼品师。 被授予“中蒙友好文化交流使者”、“一带一路文化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
有文集《李伟华博客集》、《传承集》、《李伟华书画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