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姨毌
作者:陈希文
2023年7月28日,是我的姨母三周年祭日。当天,两个表妹携子孙及亲朋去陵园祭奠,因我有病住院就未参加,甚憾!
回首姨母老人的一生,真让我心情悲凉。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出身农家寒门。那时,生计艰难,加上封建礼教困扰,女孩子很少上学读书。姨有见识,明白事理,经过一番抗争,是夲村第一个上师范求学的女生。学校毕业后,她跟随社会进步潮流,是个积极争取民主自由的热血女性。后经招考,她被宝鸡市一家国企录用为首批女工。
新中国的建立使工人阶级成了企业的主人,姨很热爱她的工作,勤劳肯干,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宝鸡安身成家后,她和丈夫育有两女。文革动乱,她的丈夫成为"走資派″遭到人身迫害,原温馨的小家已支离破碎,姨的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
受到迫害,姨和两个女儿由宝鸡巿里搬到市外金台冠的半山坡上居住。仅有一间破陋的砖瓦房,她们母女动手在一侧搭建了半间油毡房做灶房。从此,母女三人相依为命,靠姨每月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我工作后,曾在宝鸡电力机务段实习,星期天常去她家,帮她从巿里买面买蜂窝煤,拉运到金台冠的半山坡家中。这个矩家的坡道又陡又长,拉运粮煤极𣎴方便。我一个青年小伙,买回粮煤总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想,我不在时,她们娘母们要受多少苦难啊!
姨很要强,是逆境中的坚強女性。她倾心抚育两个女儿的成长,这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总是她一个人默默承受。尽管家底清贫,艰难困苦,但两个女儿总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言传身教,生活俭朴,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女儿受母耳濡目染,从小明白事理,刻苦读书,通过考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
姨母心底良善,正直做人,总不忘记老家亲人和乡邻的恩惠。逢年过节回老家看望受苦的姐姐(我的母亲)和两个哥哥(我的舅舅)及乡邻父老。我老母早年患脑血拴半身不遂重病,她克服困难接到宝鸡家中,找名中医针疗二十多天。我的两个舅舅晚年患病,她常牵挂放心不下,到处求医问药,为其治病。我的姐姐得了脑溢血,姨母已年迈,几次来家床前照管多天。她虽不富裕,但亲朋和乡邻谁有个难处,总想着去帮一把。看望老的,关爱小的,每次离别时,亲情总是难舍难分。
姨母退休后,跟随大女儿女婿在虢镇生活多年。我每年都去看她,她高兴地对我说,女儿女婿和孙子很孝敬她,她再不受苦受难了,生活很幸福,死了也不后悔。
看到她晚年快乐幸福的生活,我真盼望她多多保重,延年益寿。谁知这病魔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
2020年7月28日,姨母去逝的噩耗传来,我即赶到虢镇,看到与她曾共事的姐妹和街坊邻居纷纷前来吊唁,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在痛苦中沉思,姨母前半生深受苦难,后半生幸福安然。她当工人数十年,一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劳肯干,默默奉献,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她的一生彰显着工人阶级优良的品质和风范,这是留给后辈儿孙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虽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范,将永远护佑着子孙们前行。我们永远怀念她!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年末岁首的时刻,我以叙事诗的形式表达对她三周年的祭奠。
(一)
惊闻姨母逝陈仓,
噩耗让人心惆怅。
驱车飞赶数百里,
天昏地暗同悲怆。
跪拜灵堂泪两行,
千言万语诉衷肠。
好人一生多蒙难,
病魔侵肌难安康。
八十一春已过往,
人生苦短梦一场。
阴阳两隔不相见,
生离死别甚悲伤。
寿终正寢是归宿,
生死法则不可挡。
(二)
姨母一生命运舛,
荆棘道上逆行前。
少时曾怀凌云志,
此生不弱男子汉。
家贫读书甚艰难,
女子求学她为先。
几经周折到西府,
宝鸡一隅将身安。
国事为大身心许,
多年业绩已斐然。
立业成家是为序,
重前轻后不周全。
十年浩劫遭祸端,
全家无辜受株连。
和睦家庭被拆散,
破镜难得再重圆。
(三)
屋陋偏逢连阴雨,
家徒四壁雪加霜。
一双女儿心头肉,
缺少父爱自哀伤。
母女相依母爱在,
艰难困苦度时光。
节衣缩食为生计,
勤俭持家求自強。
女儿成人历风霜,
事业家庭两担当。
孝老爱亲报母恩,
天伦之乐共分享。
姨母康健全家乐,
子孙欢快伴高堂。
(四)
姨母別故六十春,
常念北方亲情深。
回乡探遍亲友群,
帮困济贫暖人心。
终生辛劳多受累,
广洒大爱众口亲。
心底正直胸襟宽,
巾帼烈女铸英魂。
姨母驾鹤天国去,
望断白云痛失亲。
阴阳两隔难相见,
想念亲人泪沾襟。
音容犹在佑家业,
德范常昭励子孙。
慎终须尽三年孝,
追远长存一片心。
2023年12月30日
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