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这样绽放的
——周至聋哑学校献爱心活动散记
作者:梁喜红
12月30日下午,我随雅芳女子会所的美女们,前往周至聋哑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归来后,心情难以平静,思来想去,唯有用文笔记录这场不寻常的遇见。
见孩子们之前,充满着对他们的各种想象,见人没有什么表情,目光呆滞,交流很困难,行动不是很灵活,可能穿着不太干净,整体精神面貌不是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切都在颠覆着我的想象。
刚到校门口,有个10多岁的小男孩,就先看见我们了,开心地喊着跳着转着圈向我们走来,欢迎的程度大大超出了正常孩子的反应。随后又跟来好几个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争先恐后地帮忙拿东西。
学校的总体设计像是北京的四合院:四周都是房,和正门对的是三层楼,有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其他地方是一些配套设施,中间是孩子的活动场地,有四个教室那么大,铺有绿色草坪垫。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总共40多人。孩子们统一着装,穿天蓝色校服,这样的蓝色,清淡舒适宜人。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桌子上堆满了大家给孩子们买的零食、水果,及保暖的衣物。元旦将至,雅芳的美女们很用心地为全体师生每人送了一条火红的围巾,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当我将目光投向那些孩子的时候,有三个聋哑女孩,一个眼睛小点,瓜子脸,很白净,个子高挑;一个皮肤有点黑,但精神面貌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样子;一个身子稍微扭动着,笑意在嘴角荡漾,她们兴高采烈地用手语交流,我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但我在感受着她们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如果没有手语透露她们的身份,一点看不出她们跟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一个很胖的女孩,皮肤黝黑,不笑的时候,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怀里抱着袋装的零食,走到一位美女面前,一下子挽住美女的胳膊……,那一刻,就像是有了母爱的陪伴,我跟她打招呼,她不理我,一直是若有所思般陶醉的眼神,这个世界,在她眼里,都是懵懂的,都是迷宫,但她不需要知道,只感受自己感受的一切,与他人无关。
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眼睛很大、很亮的那种,白皙的皮肤令人怀疑是否长错了,像一个女孩,跑过来,牵着我的手,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话语:“妈,回”“妈,回”。我将一脸的疑惑投向孩子的老师,“孩子是想他妈和他的家了,可能你和他妈长得有点像吧。”老师这样回答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孩子,拿了一些吃的塞给孩子,安抚了一下他的情绪,孩子离开我了,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小手又紧紧地拉住了我,不想松开的样子,小手暖呼呼的,这样的动作反反复复了四次,渴盼的目光着实刺痛了我。
一个圆脸的女孩,一笑,脸上就有了酒窝,相对于其他孩子,比较健谈,和人交流较容易些。我和她攀谈,聊些琐事,她拉我去她们的教室,说是两个同学腿脚不方便,出不来,我就进去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前一后趴在桌子上的两个男孩,也不懂他们是先天什么病导致的,腰部挺不直,身子左右摇晃,头在肩部的位置总是偏的,面部五官有些许错位,但是还好,可以简单地交流。他们一个21岁,另一个20岁了。我问他们,在学校开心不?他俩都说开心,说话有些吃力。又问:“想家不?”“不想。”还将他们用尽全力写的字给我看,确实写得一笔一画,非常工整,我有些惊愕,夸他们写得太好了!很棒!他俩竟流露出害羞不好意思的神情。这个女孩一会拍一下这个男孩,一会又拍一下那个男孩,三个人就开始会心地笑着,就像是一家子的兄弟姐妹那般融洽。女孩告诉我,他们平常在学校的基本生活,就是学唱歌,跳舞,写字,玩游戏,还要学劳动技能。她手里拿着手机,问我:“阿姨,你看过这部影片吗?”我一看,是小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不熟悉,便回答说:“没看”,她略有些遗憾,说道“太好看了,我很喜欢!”
我趁这个机会,在教室浏览了一下,黑板上方,五星红旗图案位于最中央,两边各是四个字,从左到右,“自信自爱,自立自强。”黑板被分成了四小块,左边两块,用彩色粉笔画着蔬菜和水果,蔬菜有白菜、茄子、红萝卜、大葱,水果有苹果、梨、桃、西瓜,还挺栩栩如生。右边两块上,写着《涛声依旧》这首歌歌词,粉笔字笔画清晰,整洁美观,有好些词语加了下划线,可能是重点讲解的部分,这首歌也是我的最爱,从词曲到歌词,百听不厌。在这个地方看到,尤其让我对老师颇有好感,美的熏陶无处不在!教室的墙壁上,还有学生们的画作,有向日葵,菊花,腊梅,彩色气球,冰淇淋,有动画片里的人物,像喜羊羊等。正沉浸在对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探寻里,外面的音响把我拉回到院子里。
一首感人的歌曲《听我说谢谢你》正在学校的上空回荡!
送给你小心心,
送你花一朵。
你在我生命中,
太多的感动;
你是我的天使,
一路指引我。
无论岁月变幻,
爱你唱成歌,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 ,感谢有你,
世界更美丽……
此时的我,看着孩子们,虔诚的模样儿,各式各样的自由自在的动作,想起我作为高中老师所接触那些正常的孩子,不禁泪如雨下……
凡是来到这里的客人,都被一种来自特殊世界的喜欢和关注包裹着,有人带领孩子们玩游戏,有人带他们跳舞、跳绳、踢毽子,有人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这些特殊的孩子。
对于这所学校,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有着太多想了解的事情,于是,我主动和学校的老师及校长进行了交流,首先向他们表达了敬意和赞美!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学校的创立以及一路走来遇到的辛酸和坎坷。

首任校长史金凤曾经捡到一个只有一两个月大的婴儿小明,他除了严重的心脏疾病外还先天聋哑。为了能让小明接受教育,才萌发创办聋哑学校的念头。现在的校长已经换成她的儿媳,因为老人于2016年因病去世。如今的小明在聋哑学校,在机电维修方面是一个能手。小明和他在这里的同学,一位漂亮的聋哑姑娘结婚,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当天还看见他们小两口了。他们的双胞胎孩子目前在某小学三年级就读,孩子发育正常。
学校的孩子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聋哑,一类是弱智。聋哑的孩子有些很聪明,领悟力很强,智障的孩子有轻度的和重度的。个别孩子刚送来的时候,情绪不好,狂躁发作,就乱砸东西,或者撕扯自己的衣物,做出一些有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竟意想不到后果的严重。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曾有一个年龄不小的男孩,上完厕所不会提裤子,傻傻地站在那里,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这些孩子的背后,都背负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苦痛:有些是父母离异,有些是家徒四壁,而有些是家里有了正常的孩子,就不被待见和爱了。这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而言,成了负担和累赘,成了被嫌弃和厌烦对象,好些父母把孩子放在这里,就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了。
据校长介绍,这所学校的老师都是多年坚守在这里的,尽管领着微薄的工资,但是却毫无怨言。她们说,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产生了感情,越发怜爱和同情她们;孩子在这里享受着大爱,时不时地会有单位、团体和个人为孩子们捐款捐物,送去爱和关怀,还有就是,弱势的孩子共同生活,相互抱团取暖,也有助于她们获得更好地适应生活的能力。
对于她自己而言,因为她曾经参与和见证了老校长为这个学校所付出的一切,以及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影响,还有就是孩子们虽然和正常人有这样和那样的差距,但是生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看到,更需要被呵护,所以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接过老人的事业,继续干下去!办学过程中,家长的不配合,办学经费的短缺,孩子们的状况百出,办学条件的改善,各种社会关系的正确处理,都令她身心疲惫!
从聋哑学校归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你身临其境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而且是这些孩子集中的地方,心就柔软成一朵朵棉花了。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可以计较的,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孩子们的存在,就是对于正常人的一种警示和提醒!对待生命,我们是否过于苛刻?看到芸芸众生,审视自己,一直热衷于寻找自己的烦恼,什么自己没有本事了,挣钱不够多,职称问题慢慢不能解决,想干的事老是不能如意,孩子不争气,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老人不理解自己了等等,不胜枚举!就使劲痛苦,使劲烦恼!用世俗的尺子去丈量每一个生活的瞬间,而且被世俗绑架,比如一个人一生,每一个生活节点就得跟上,啥时候应该上学,啥时候应该工作,啥时候应该结婚,啥时候应该生孩子,啥时候应该怎么怎么样,这些应该,曾让多少人迷失和崩溃?!
看到这些孩子,简简单单地存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且对于人们递过来的善意,总是很敏感地捕捉到,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不太会有正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烦恼,他们有着自己对于这个社会发自内心本真的冲动,亲人的嫌弃和抛弃,不会耿耿于怀,也不会对自己的命运自暴自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对于他们,日子是用来过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人类将要走向哪里?他们以后将往何处去?未来的生活如何有保障?他们全然不知,只是在被动等待别人的引领,别人的救济,别人为他们做安排,因为命运把他们放在一个位置,就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着生命的绽放!
离开聋哑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发自内心真诚地喊着:“阿姨,再见!”“谢谢阿姨!”如果这些声音来自正常的孩子,可能不会让人产生很大的震动,因为这些孩子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的群体,他们在这里,能接受到比较好的照顾和关爱,能像一个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而且许多孩子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教育,走向社会还能自食其力,能养活自己,的确让人欣慰和感动!
行走于红尘之中,走过了才知山高,路远,水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最好的安排!不必妄自菲薄,暗自神伤,那些你不愿看到的现象,一直在发生,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些你不愿认识的人,就在生活中经常撞见,成了逃避不了的事实;那些你不愿意遇到的事,偏偏就发生在你身上,让你手足无措,而又无可奈何!那些孩子,就是这一切最好的佐证!如果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够选择,还有谁会叹息命运无常?如果活着,一切皆如所愿,人生哪来挑战的乐趣?活着已经太不容易,又何必为世事纷扰而焦虑不安?
看见聋哑学校的孩子,内心承载不了正常人的负荷,无法左右自己生命的宽度和长度,那就让自己顺应一切,不必去费劲讨好这个世界,一切交给天意,这不是消极的想法,而是你面对先天不足的条件时,被逼无奈的妥协!没有必需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因为有那些正常的人!当自己那种质朴的生存需要被满足,就可以活成作为一个人生命该有的样子,有眼睛就能看见美好,有跳动的心就能感受人间暖意和善良!一个正常的人,因为有智慧有能力,是否别因太多太多的贪欲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们需要按捺那颗浮躁的心,做力所能及而又无怨无悔的事情,撑不起的放下,让热爱和深情来抵岁月漫长!



作者简介:梁喜红,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周至中学教师。尽管红尘滚滚,总愿诗意地栖息,一只拙笔,努力挽留文字的馨香,仰慕名家,不断地去欣赏学习,也望与同行者并肩,让生活更优雅更恬静更美。有诗歌在刊物和网络上发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