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501
即 兴
宋善岭(江苏)
丛竹发新笋,石榴争着花。
倚窗无所事,看燕入谁家。
全诗见一“闲”字,“看燕入谁家”情真味远,得体者也!(归樵)
1502
宿西津渡
楚成(武汉)
濯足长江春复秋,西津古渡月同游。
唐舟宋楫明清桨,卷起涛声到枕头。
取“唐舟”“宋楫”“明清桨”者,既为“春复秋”铺张,又通过时空交感,加浓了诗的遒劲意味。(归樵)
1503
过翠湖见旧岁枯荷
陈海洋(云南)
骨立残枝似不禁,樱花渐谢柳成阴。
淤泥水底积三丈,中有青莲未死心。
第二句“樱花渐谢柳成阴”看似与枯荷无涉,其实是对时间春夏之交的补叙,对“青莲未死心”的结果,即不日将有芙蓉出水的暗指的铺垫。(归樵)
1504
“五·一”留吟
范东学(湖南)
纵是假期身未歇,纷繁稼事无穷绝。
犁耙撂下捡锄镰,不敢虚过劳动节。
1505
河北师大顺天大道楸树花
江合友(河北)
每岁花云过碧空,双排紫气自来东。
半于高处无人赏,半落街头细雨中。
三四句警动,楸花之高低皆不宜也。敏感、悲伤一个好诗人具备的基本能力。(归樵)
1506
石压兰花
李树喜(北京)
石压兰花不肯屈,芳心直欲向天齐。
栏杆在侧拒攀附,为有根深据老泥。
压而不屈,拒攀附,因芳心向天,因根深据老泥。自尊、自强、自立,自持清高者也,专注、趋善乃诗家根本也。(归樵)
1507
过居庸关
孙怀中(山西)
居庸山色至今闲,一段残墙夕照间。
不见将军驱马过,鸟声啼到白云边。
结句用“鸟声啼到白云边”这样最精细,最确定的形式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所谓不尽之意也。(归樵)1508
淄博烧烤文化现象探微之《新月初圆》
宋彩霞(北京)
商机蓦地结齐缘,一火烧开百姓天。
不治穷根心不死,家山新月正初圆。
最具烟火气,最贴近生活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境界和感染力的好作品。“一火烧开百姓天”“不治穷根心不死”有壮思,见壮气。(归樵)
1509
立夏
王十二
百花昨夜正当红,今日飘零客串中。
雷雨如期来上演,头牌已不是春风。
“当红”“客串”“上演”“头牌”词汇的嫁接非常巧妙,所谓诗的问题,不是简单语言问题,是人与语言的结合,甚至是诗人与语言的共舞。(归樵)1510
重谒龙门石窟
王海亮(河北)
俯瞰尘寰一水流,千条王气汇中州。
春风省识前朝路,拂上摩崖旧石头。
此诗于石窟佛像未著一字,只抓住眼前景,流水,春风写来,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汇”“拂”,前者言王气,后者言春风,恰如其分也。(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