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学习已4年,在微信群的各位老师指点下,与诗友探讨诗词写作,受益良多,2023年12首作品得到点评,感到非常荣幸。小楼是我家,能成为小楼人,在这样的大家庭学习诗词很自豪,衷心地祝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越办越好!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诗友
贾建明

返乡所见
贾建明(四川)
老墙斑驳立黄昏,巷道家家自掩门。
脚下千坑似相识,上楼送我旧时痕。
陈志文评:如临其境,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衰败的真实写照。转有情,结句弱了些。
早 行
贾建明(四川)
灯红牧马路玄弓,辙印残星老树丛。
草色溪流轮下白,脱贫没在晓寒中。
注:牧马山曾为张翼德屯兵处。
雷海基评:
此作景致鲜明,文词易读,意蕴含蓄。写的是脱贫工作人员奔忙在途中。四句只尾句画龙点睛一般,点出主题。前面三句都是途中景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诗的留白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诗有四个层次的解读,一是文字解读,二是画面感,三是令读者产生联想,四是给读者想象空间。此作这四个层次都有,相当好的一首小诗。
小 贩
贾建明(四川)
带蒂南瓜石板铺,霜凝皮上小如珠。
山蜂也爱农家色,翻看提篮还剩无。
洪君默评:此诗独特之处在于以山蜂来看提篮子内的菜卖完了没,也是作者借山蜂为小贩担忧的心情,诗的妙处就在于借他人之口说出心中要说的话。
杨新跃评:前半描写细腻,后半着一山蜂,更见活力与灵动,如白石图画。
返乡所见
贾建明(四川)
斜坡瓦屋水边村,绿浪翻堤拍木门。
凳上山翁发如雪,斑鸠声里渐黄昏。
刘鲁宁评:起承句枝叶略显铺张,转结句立意造境通透深远。
光严禅院所见
贾建明(四川)
桢楠叶嵌满天星,侧耳红楼南藏经。
身著绿衣西岭下,流云堆里一龙形。
王海亮评:澄心见性,不染一尘,末句振起,尤见精神。
卖核桃的小贩
见老家修镇广高速公路
贾建明(四川)
谁把羊肠崩直弦,桩基箭立白云边。
巴山深处胡桃熟,百里车流进出川。
何其三:除首句太直白,缺乏诗味外,其余三句皆说得过去。
小 贩
李江湖评:三四句情景如在目前,描摹的细,有声有色。

磨刀人
王震宇评:三、四句白描传神,转觉前二句犹稍矜饰,“响如筝”三字跳出。
见老家通高速公路
贾建明(四川)
一箭犁开鹰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
车轮弹出乡村曲,野渚荒山尽唤醒。
陈廷佑评:诗贵形象思维,但一首诗的形象要统一,多则散而乱。此绝起句出现箭,很好。但“一箭”后面不要再用“犁”字了,“划开”也很好吧?不要消解“箭”的力道啊!承句出现弦,与箭对应,又很好;但转句蹦出了车轮,而且车轮还弹曲,而且让这个曲子把“野渚荒山”都“唤醒”了。窃以为曲子好听,就别让它去干“唤醒”的事儿,马户和又鸟也能唤醒不是?怎么办?或者前面不要“曲”,弄点儿别的动静,或者后面不要“唤醒”,改成听。我倒是建议转句以“长弓”开头,让它闹动静。尽量尊重原作,试调整为:一箭划开鹰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长弓拨得村村动,野渚荒山尽唤醒。形象集中了,统一了,效果咋样?请天下诗者明鉴。
儿时记忆
贾建明(四川)
竹篙点破水中天,芦苇撑开放鸭船。
逐到斜阳碗中落,湖风和米煮炊烟。
苏俊评:起二句极佳,动感十足且自然。转结立意好,表达尚隔。“逐”字未惬,“煮炊烟”亦觉牵强。
小 巷
沈利斌评:诗写“小巷”,开篇两句却笔力雄健,颇有气势。如此描写,是为后二句的孤寂、落寞作铺垫,既是铺垫亦是对比,让“相逢更是白头人”的情感更加浓烈。用“凉”字形容“日影”,用字新且独到。

贾建明 四川省成都人,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当代诗词》《小楼听雨诗刊》《成都诗词》《永川诗苑》等国内网刊及刊物。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