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克服“在画板上确定点帮助绣叶子”的难点
——美术社团的故事分享之十四
作者/加贝
在往画板上用丝带绣叶子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是比较懵,第一是如何点对应的针点,完以后该怎么绣?反复讲,如何画叶脉,画叶子对应的点,孩子们总是不很理解,依然常常画好了也绣不好……这成了一个瓶颈,难以突破。
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讲,在画板上点出刺绣叶片相对应的针点,一一相对,八字形向下生长,尾端要有一个单独的叶片,符合叶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效果甚微。孩子们在画板上扎的洞,乱的像芝麻粒。

后来我决定拿一枝叶片,给孩子们分析讲解,因为直观教学往往比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先给孩子们讲完叶片生长的规律,确定怎么样在画板上点、刺绣相对应的针点。的确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总结如下:

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叶子的形状和结构。叶子有叶片、叶柄和叶脉三个主要部分。叶片是绿色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柄是叶片与植物枝条之间的连接部分;叶脉则是支撑叶片的内部结构。
然后,告诉孩子们,叶子是向着阳光生长的,所以它们会尽可能地展开,以便吸收更多的阳光。同时,叶脉也会随着生长而逐渐增多,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叶片。

在讲述这些规律时,结合画板上的图案进行示范。比如,可先在画板上用线画出叶子大致骨架形状和结构,然后根据叶子的生长规律,确定需要绣制的针点。对于八字形向下或向上生长的叶子,可以在画板上画出叶脉,然后用马克笔点制出相应的刺绣叶片的针点。叶片一一相对,尾端要点出一个单独的叶片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绣制。

通过这样的讲述和示范,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世界中的叶子都是从树干或树枝上生长出来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树叶。所以,在刺绣中,我们也要根据这个规律,通过点出叶子的位置,来展示出这种生长规律。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遇到事情思考,多联系实际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