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净美残荷
宁可威
立冬之日,带上厚厚的羽绒服,从温暖的三亚,赶去水面已结出薄薄冰茬的杭州,参加2023年“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赛的颁奖会。
去杭州,组委会必然安排游西湖。冬季游西湖,还是第一次。以往喧闹的西湖显得静谧,湖面呈现出淡淡的蓝色。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脚下的树层层叠叠,呈现秋冬的暗黄,水中倒影,层次分明,影影绰绰,平静而深沉。
由于是6月生人,对荷花有发自内心的偏爱。每每见到荷塘,如同雨后彩虹般让我驻足仰望。心随之荡漾开来,如春风拂面般舒畅。往日观赏荷花都是夏季,无论走到哪里,荷塘都是绿叶繁茂,清香淡雅。

冬季游西湖,引起我关注的,却是那些残荷。枝干枯黄,阔叶下垂,满目苍凉。我最爱的荷花,却是眼前这般模样,我的心隐隐的动了一下.....
夭折,还是枯萎?忧伤感充斥在心。
等待,还是孕育?瞬间让我感悟出另一番含义。
这些荷曾经开放过,展示过,美丽过。曾经的魅力,留住多少人的脚步。而如今,赤裸的枝干一览无余。残荷却没有一点羞涩,没有不甘。荷把美丽留在夏季,冬季的形象,只是到了她的暮年而已。
哦......优雅的老去,也不失一种美。
这时的残荷依然活着,等待时节,孕育新的生命。
残荷,是生命的记录,是生命的最高层次。铅华褪尽,不再招摇,不去炫耀,安宁思考生命的过程。退到生命的本真。
残荷是一种生命的沧桑,是一生的沉淀。
我突然对残荷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像我们人类一样,都会有衰老的那一天。肢体不再灵活,白发如霜,染白了鬓角,反应缓慢,记忆力衰退,目光浑浊,眯起双眼看手中的掌纹。行动迟缓,再也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
这时的我们,能否像这残荷一样,勇敢地展示暮年的自信和美丽?因为我们也有过如同荷花一样,自信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

站在护堤,心中豁然开朗起来。
感谢残荷,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不会染发,不再会纠结逐渐衰退的听力和视力。这是常理,是每个人必须的经历。我会用曾经的智慧去浸染人生的晚霞,五彩缤纷,久久挂在天际。
立这个题目,纠结在“静”还是“净”,最后选择了“净”。我想你一定会理解我的立意。
残荷依然净美。
宁可威简介:
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协会员、海南省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三亚市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出生于军人家庭,跟随同为军人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的父母南征北战,屯垦戍边,扎根北大荒。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
出版散文集《生命之约》、《生命的旋律》、《生命的依恋》
《拥挤的水乡古镇》获中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石板路上,寻找鲁迅的足迹》获2023年“魅力中国”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凤凰岭上》获三亚市散文大赛一等奖;
刚刚获得三亚市2023“年度创作突出奖”;
作为走进新世纪北大荒散文作家,散文创作评述收入《北大荒全书》文学艺术卷。
散文《在萧红故居寻到的落差》收入《黑龙江当代文学大系.散文卷》。
自1990年发表作品以来,有近二百万字的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
退休于黑龙江农垦九三局党委宣传部。现居住于海南三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