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海南避冬的朱先生收到了一个快递。毛儿等一众人围了上来,包裹拆开一瞧,是六支外壳金黄、体壮滚圆的冬笋和三包冬腌菜。大伙儿起先一楞,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高兴之际,朱先生立马开启了微信互动模式:




原来毛儿同朱先生和董先生一行数人,于去年12月来海南趋暖避冬。年底时接待了到海南游玩的好友周大哥与家人。朋友在异乡相聚,自然开心快乐,略备酒菜招待,也在情理之中。

席间朱先生上了一盘咸菜炒肉片,顺带说了一句:“再加点冬笋片的话,这菜的味道还要好,可惜海南买不到冬笋呀。” 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行的周大哥的亲家母听了,当即拍板:“回杭州后,我给你们寄点冬笋来,还有我自己做的冬腌菜,让你们尝尝老家的味道。”
本以为路过说过算过,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而已。哪里料到大姐真的按时把东西寄来了,真是一个淳朴厚道的实在人啊!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味道,如果人在异地,能吃上一道充满故土气息的家乡菜,肯定是令人回味无穷。带有家乡符号的味道,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早已化为乡思乡愁最深沉的一部分。
毛儿从老家来到了海南,同朋友们在此乐享清福。但是,说实话,心里仍记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仍忘不了暖心暖胃的家乡菜味道。正如北京人喜爱北京烤鸭,上海人钟情四喜烤麸,宁波人见了红膏炝蟹口水直流,北方人热衷于热呼呼的猪肉炖粉条,重庆人离不开麻辣辣的毛血旺,当然还有新疆的烤全羊,内蒙的手把肉……等等,数不胜数,你一辈子都尝不过来。幅员辽阔的祖国,老百姓的美食各异,却都是人们难忘的家乡记忆。
杭州的名菜也不少,其中冬笋炒冬腌菜,俗称“炒二冬”,就是本地人喜爱的一道美食。试想一下,寒冬腊月,喜迎新春,亲人团聚,鸡鸭鱼肉,大饱口福之余,总嫌油腻太重。此时,来上一盘“炒二冬”,只见鲜嫩的冬笋片和爽口的冬腌菜梗,放入几片红辣椒,猛火爆炒,淋上香油,摆在了你的面前,既解油腻又嘎嘣脆,顿时让人味蕾大开,你一定会直呼痛快,赞不绝口。

望着眼前大姐寄来的新鲜大冬笋和黄澄澄的长梗冬腌菜,大伙儿的心头热呼呼的。要衷心的感谢她,让毛儿们能制作地道的老家本帮菜,即饱口福,又解乡愁。俗话说,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须真材实料,还要去杂选优,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

今天毛儿满怀着希望,等待朱先生的拿手菜。中午时分,朱夫人给毛儿端来了一盘“炒二冬”,菜倒烧的蛮入味,但总觉的不正宗:冬笋片和冬腌菜廖廖无几,黄豆芽成了主角,还有油豆腐来充数,再添了几片硬梆梆的猪肉片。
毛儿本想去问一问朱先生:你的厨艺不错是公认的,却为啥烧了个大杂烩?转而仔细想了想:朱先生大概是为了省着吃,所以他才烧了一点点,他要让冬笋和冬腌菜分批分次进入五臟庙,让乡思乡愁的记忆更悠长。再说了,毛儿你自己不动手,吃到现成烧好的菜,还要挑三拣四评头论足乱放马后炮?
哈哈哈,罢了罢了,要求不能太高了,老酒快斟满,坦悠悠地尝一尝变了样的家乡菜。这厢毛儿在屋里品酒菜,只听见楼下的朱先生在大声喊:“谢谢啦,周大哥,你们的心意全领了!” 毛儿赶紧跑到楼道往下瞧,朱先生正朝着家乡的方向在挥手。呵呵,朱先生是个热心人,他只要情绪一激动,搞笑的举动真是乐死人,不知道千里外的老朋友有没有听到和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