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优秀诗人:
冯全喜
《云台山漫游记》
作者/冯全喜(山西)
准备出行
深秋的凌晨四点,天还是那么黑,街道两旁依稀看到的只有那几家商铺门头亮着的霓虹灯,还有那电子走字灯,闪烁着一点点亮光,为黑沉沉的街道点缀着活力。
这天,正是国庆黄金日的第三天,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方山乡中学第十五届全体师生聚会出去旅游,同学们早就在网上吵闹成一锅粥了。有叫人的,有通知人的,网络早已经成了当今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少的通迅工具。
我被一名学生用车接走,来到了一家早餐馆,这时三三两两的同学们相跟着,提着带有标志的旅行包,带着旅游帽,都集合在小餐馆门前。有的在吃饭,有的在等人,有的仍在用手机通知人。由于餐馆小40几个人就看见拥挤的很多,但是,同学们相互礼让着。早餐是稀饭馒头,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了。
出发前的所见所闻
旅游车还没到,我们只好等着。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激情四溢,整装待发。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多,一辆豪华型大轿车从远处徐徐开来,亮着耀眼的灯光,随着一声长笛划破了寂静的晨曦。好像是在和出游的人们打招呼。车停在了路边,同学们提着行礼有顺序地登上了轿车,晕车的自然就坐在了车的前面。
同学们把各自的行李整齐地放在行李架上,找到了自己觉的合适坐位上。我透过玻璃车窗,看见了还有几个未上车的学生,他们在搬运路上准备的小吃,有葵花籽,花生,还有些水果,全部放在车的备厢里,一会儿收拾停当了。又有两个学生,一个抱着礼花炮,一个抱着一盘足几千响的鞭炮,平铺在轿车的后面,他们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点响了礼炮,点燃了鞭炮。
礼炮腾空响起,鞭炮响声连天,震耳欲聋,随着微微的晨风车箱里闻到了-一股股扑鼻的火药味。炮声响处燃起了一缕缕白烟,缓缓地升向天空。礼炮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或许也惊扰了正在酣睡的人们。这时我觉得同学真的长大成人了,办事这么成熟,安排的这么细致入微。炮声是一钟喜庆的象征,是一种驱邪的标志。预示着我们这次长途旅游顺顺利利,平安大吉!
同学们都上车了,旅行社清点了所有人数,司机同志按了电钮慢慢地关上了车门。打开了路灯,随着一声轻轻的马达声,轿车缓缓地上路了,汽笛声再一次的响起,告诫所有的人,我们启程了,大家请注意。车由慢到快行驶着,路边的一棵課大树,一排排楼房,对面一座座看不清的山峦飞快地跑到了车的后面,这是一种錯觉,是动态和静态的交替反应。这时车箱里寂静了很多,有的头靠着座椅在打盹,有的在窃窃私语。随着车体的颠簸再加上激动得心情我难以入睡,欣赏着窗外路过的一切景色。
沿途的风景
过了半个多小时,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天渐渐地亮了。沿途的各种景色尽收眼底。大武镇至离石的新城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时不时听到工地上传来有敲击的声音,这是建筑工人在加班修建,我想在不久的几年里,这里将成为吕梁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歌声洒满高速路
上高速公路了,我们去旅游的第一站是河南焦作云台山。这時司机同志按规定要求速度,平稳行驶着。车箱里同学们顿时活起来了,有组织地开始了唱歌,游戏等活动。30年的相聚,30年的思念,今天都融洽到了这里。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学们开始轮流唱歌,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别别扭扭,后来大家涌跃显身,有的同学歌词记不清,就唱到那算那,有的唱的走了腔调,同学们还是掌声一片,有男女互唱的,有师生对唱的,喇叭声,笑声,呼叫声,彼此起伏,整个车厢里呈现出一了片歌的海洋。
到达目的地
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行驶,我们终于穿过太行山,来到了河南焦作地区,也是我们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几个小时的長途行驶,同学们有点受不了,虽然,路上打点了小吃,但还是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加之,仍有一部分同学稍有晕车,更是体力不支。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在一家饭店落坐。这是一家专门为旅游团开设的饭馆,饥不择食,可能是同学们饥饿的缘故,不分荤素端起碗筷,品尝着异地他乡的風味饭食。有几个炒菜,主食是大米,馒头,还有大米粥,同学们吃的津津有味,一点都不剩。
直达云台山
饭毕,大家稍息一会,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直达旅游景点云台山。一路上,导游介绍了焦作地区如何发展,开发,重视旅游产业,并介绍了当地的特色种植有铁棍山药,石斛,牛膝,还有竹产品加工等。导游滔滔不绝的讲述,道出了该地区的农业,工业,旅游业,加工业的飞速发展,也表露了导游渊博的知识和扣人心弦的解见。从焦作到云台山旅游景点处有30多公里,一路上导游不停的讲述,不觉的就到距旅游景点不远的地方。交警的出现,旅游车不得不停止行驶。我们只好提着上山用的东西,下了车。眼前的一幕真让人吃惊。号称亚州最大的停车场,能停6000多辆大小车辆,己经爆满,通往景点处的一条約3公里的公路,一旁停满了旅游轿车。我们只好跟着导游步行到达目地。(未完待续)
云台山旅游管理处
云台山旅游管理处,负责整个云台山大大小小30多处的旅游景点的有关事宜。大厅外’云台山,’’三个鲜红的大字矗立在大厅建筑物的上面。在很远处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大厅内外进出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大厅内设有进口和出口,都由当地武警人员把守,并且负责整个管理区域内的秩序。大厅中央正面悬挂着一块很大的液晶电视屏幕,随时滚动播放着各旅游景点的情况。
旅游区规定,第一,凡进入旅游区的车辆一律存放在停车场,不能随便进入旅游区。第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进入。第三,一般人员必须的买票进入。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通过出口,来到站台,坐上了开往红石峡的旅游景点的专用大型轿车。这是云台山管理处为了安全,专门增设的接送游客的车辆。开往红石峡景点的路程大约有半个多小时,路面窄而多弯,一路上很少看见过其他车辆通过,在急弯处都设有弯道反光镜,司机同志在弯的这边就可以看到弯的那边过来的车辆。排除更多的安全隐患。
太行山红石峡
大峡谷
景点一幕
红石峡云台山旅游区一个较大的旅游景点。10月3日这一天,正是国庆黄金日的旺季。也是我们方山乡中学第十五届全体师生聚会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趁车来到这里,已经是下午的3点多了。下车第一眼望去就看见“红石峡入口处”,这六个红色的大字,夺人眼目,早已经堆积了黑压压的一大堆人群。导游安排让我们自己去,注意安全,单行线不会走错路的。
我们顺着人群,跟着一起挤进人堆里。哎呀,真没想到,距入口处不足百米,堆积的人群水塞不通,人与人几乎是身体紧贴,细听能感觉到身前身后游客的心脏在跳动,甚至感觉到周身热呼呼的。如若,你的胳膊垂着要伸起来,必须的用力动几下才能行,否则挤的紧紧的动不了的。向前望去,只见人头不见身。每动一下,只是挪动一点点,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寸步难行啊!入口处,都由武警把守。
大约四十多分钟吧,正式进入避逢通道。这时我有些纳闷,为什么不让直接进去呢?这样拐来拐去好像迷宫似的,这不是故意折腾人吗?眼看时间不早了,心里有些召急了。拐了六个弯,慢慢地明白了景区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是为了缓解峡谷,人流量的拥挤。在入口处专门设置的人为缓冲通道。用钢管焊接而成的迂回曲折的通道,有六个弯点,来来回回也得一个小时。
步入峡谷
通过检票口,到了空旷地带,人们能自由行走,不受任何限制,觉得舒服了很多。我们跟随着其他游客穿过了灌木林,下了好几段石台阶,缓缓降到半山腰,这时又出现了人潮拥堵的场面。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盘山小道上挤满了密密的人群。挪一步停一下,脚下是悬崖,身后是峭壁,路面极窄,但比较平坦好走。一会只见峭壁处有一个洞口,高约1.5米,宽约一米多点,。人们从涌道进入,行进的速度相当缓慢。说是蠕行一点也不为过。
看上去涌道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凿出来的。因为,这里的岩石呈夹层状。凿洞看来也较容易。涌道成不规则形,不是逼直逼直的,而是凹凸形状的。当你不小心就会撞在凸出来的石尖上。所以里面间隔一段设有多处地灯,看起来昏暗,但也稍微有点亮度。再看间隔不远处,发现有通向山体外的小洞口,透进来的光线,使洞内明亮了很多。透过小洞口看见对面山体峭壁矗立,一眼望不到顶。前前后后的游客,有相识的,也有不相识的,都相互照应的,没有拥挤,没有喧闹,都是慢慢地在蠕动。出了洞口,眼前一亮,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栈道,象一条长长的莽蛇缠绕在悬崖峭壁上。人们是在半山腰里穿行,这里的山体是夹层的岩石,偶有一段很是工整壮观,整个栈道呈半开口状。游客们都在忙碌着,有的用手机,有的用摄像机,拍摄着这大自然美好的画面。
峡谷美景
站在栈道的中央,只見峡谷两侧红色的巨大岩石层层叠叠地矗立着,很是醒目,此峡正是因这红色的岩石而得名红石峡。站在这嵌石中的栈道中,伸手就能触及到这里的红色砂石岩。它们都诞生在10多亿年前。此时,不由的感慨几十岁的人生是何等的声渺小。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听,边看边拍,拍不完的美景,赏不尽的风光。真是:身伫悬崖观其景,脚踏峭壁多豪情。双眸尽收千山景,指处皆是瑶琼境。
迈向黑龙潭
顺着轰鸣般水流的声音,我们一直向峡谷深处迈进。瞰看谷底,只見清彻見底的哗哗流水,汹涌倾泻,但是,却看不到水的流向。几经峰回崖转,终于看到了水瀑声的来源,这巨大的水声,来自黑龙潭。黑龙瀑水声势浩大。仿佛从天而降,水量极大,落差又高,所以瀑水落下来发出的声音是震耳欲望聋的。当看到围陡峭的岩石,眼睛就不够用了,这些巨大的岩石,既有被流水冲洗的很圆滑,也有千万年傲气不改其尖利的;既有独自顶天立地一手擎天的,也有相互依偎,相互交错的。凌利与圆润,阳刚与阴柔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时,不得不感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起们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动。有一快‘试心石‘的景观叫人久久不能望怀,悬崖峭壁间有一块突兀的岩石,像泰山压顶一般地悬在头顶上,令人叫绝。
在看看身边是或悬吊或矗立的红石峭崖,脚下是百丈的深渊,耳边是飞漾跌落的发生的巨人的嘶吼声。还有夹杂着阴沟里散发出来的水雾和凉风,冷冷地从身边吹过,还真是有些让人胆颤心惊。
黄龙潭一景
再往前走,耳边涛涛水声,如万马奔腾,这是景区内最宽处。有红石,有碧水,有石桥,有栈道,是最美的地方了。特别是那黄龙潭,水深湛蓝无比,水浅处清彻见底。黄龙潭瀑布,是从百米山顶倾泻而下,形成了一条白哗哗的水带,潇洒飘逸,令人心旷神怡。
蜿蜒的栈道,高耸入云的山峦,微微的凉风潺潺的流水,始终伴随着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过了一站又一站。天渐渐暗下来了,沿途的地灯陆续两亮起来了,我们慢慢地走出了红石峡。回头望去,峡谷里的路灯星星点点,如同天堂里的繁星一闪一闪的,甚是好看。
几个小时的游玩,红石峡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永恒难忘!
(作者简介)
冯全喜,山西省方山县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所。曾任教师,公务员工作,现已退休。现在搞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本人喜欢文学,诗词等写作。
华夏诗词文学社(金牌主播)
焰
华夏诗词文学社(金牌主播)
荷塘秋影
【官网:诗韵星光访谈】
编辑:管玲玲
投稿热线电话:13969166185
【百度】【腾讯】【搜狐】【今日头条】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特邀顾问:石生
世界著名作家.国家级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
国家一级作家:常跃强
国家一级作家:孙述考
特邀文学顾问:
河北一线诗人:付凤云
(特邀总监/付凤云)
河北著名作家:韩中清
辽宁在线作家:李伟
山东校园作家:孟宪法
山东济南作家:赵志刚
山东著名作家:王波
陕西军旅作家:段清华
济南在线作家:姜广印
山西在线作家:段天池
甘肃在线作家:韦振宇
黑龙江在线作家:宋洋
总社长:郭申虎
社长:付凤云(总编)
常务总社长:郭申虎(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总监:王炳华
微小说散文:审稿总监:
杨长荣(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童话(主编)
常务社长:赵继洲(总编)
现代诗终审总监:王炳华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王朝明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徐军
副社长:王兴文
副社长:祝天艳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干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霍玉明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王朝明
诵读团队总社长:龍
诵读团队社长:细细的雨
副社长:宝石蓝
宣传总部长:细细的雨
陈灵儿
宣传部部长:霍玉明
梦露:王兴文: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华夏诗词文学社)金牌主播
诵读团队总社长:龍
副社长:宝石蓝
龍-宝石蓝-芭妮(Bunny)
一梦-梦露-细细的雨
传奇-赵成波-罗恩雷
并非不同-如水
水之静 -青青草
37度女人老师 -
云淡风轻- 为爱而歌
吉祥- 荷塘秋影
人每文 -无尘
焰 - 水竹 -仁娟
梅花三弄- 婉如清扬
(华夏诗词文学社)优秀主播团队社长:细细的雨
(优秀主播)
叶淑娟-清风-周莉莉
王桂芬-小草-方华
西域琴声-军方-张洋
紫罗兰-冰凌花-夕阳红
李娜-家和万事兴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管玲玲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朱建新
视频音乐制作总编:夕阳红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平台投稿总编:童话
19862707080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
头条编辑: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