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说一说三原城隍庙(上)
文/刘玉伟
近日,我们跟西安和爱西铁店去三原泡温泉时,又一次来到三原城隍庙。我以前在三原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不知道来过这里多少回,从庙门口经过更是不计其数。
我记得早在1986年1月10日,三原县召开腊八物资交流会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就来过城隍庙。我感觉那时里面比现在能破旧一点,但总体感觉依然是富丽堂皇,楼阁庙宇也是绚丽多彩。我那时还在里面用120相机拍了一些黑白照片。

我是1985年年初调到三原工务段机关的,在党委办公室任宣传干事。我们段机关在县城的南面,而城隍庙在县城的北面,位于东大街的中段。庙最北面的围墙外面就是流经三原县城的清峪河,河北面是县城的北城,北城中学、汽标厂等学校和单位也都在那里。
三原城隍庙离三原的龙桥、体育场、电影院、基督教堂、县政府都不太远,也可以算是县城的中心地带。城隍庙距三原火车站也就二.三公里,我们段机关在火车站的西面,去城隍庙还能更近一点。

三原城隍庙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是一座历经六百多年,但保存相当完整、能充分体现明代独特艺术风格的建筑群。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后历朝历代又进行过二十多次的重修。城隍庙如今总建筑面积在13390平方米,包括各种楼、殿、亭等40多座建筑。建筑以砖石木结构为主,里面的楼阁殿宇雕梁画栋,五彩斑斓,蔚为壮观。整个城隍庙座北朝南,庙门前的木牌坊对面有一座10米多高的水磨砖照壁,壁上“鲤鱼跳龙门”的砖刻浮雕,四角龙凤的纹饰栩栩如生。壁前一对重约一万多公斤的铁旗杆上,铁头插着铁旗,旗下铁龙缠着铁柱,生动逼真,好似铁龙挟雷带电,从天而降一般。

三原城隍庙的大门巨匾上书写着“显佑城隍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五个遒劲有力的字是由三原清代秀才崔绍书写。显佑在明清时期是官位四品的意思,因此,三原城隍庙虽为县级城隍,但官位却是四品,有人就说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中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在我国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城隍庙,“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泰卦》:“城复于隍”。“城”的意思是“廓”,“隍”就是水,即护城河,连用泛指城池。
因此,城隍就是古代神话里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都建庙祭祀。说的更明白一点,城隍就是保护一方平安的土地神。
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唐代名将李靖。李靖是三原人,李靖(571——649年)字药师,隋末至初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故居位于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又称“唐园”,是古代园林,面积32000余平米,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因最初为唐卫公李靖修建而得名。我们大家熟悉的《西游记》里的托塔李天王李靖,和三原名将李靖是同一个人。这是因为唐朝大将李靖去世后,老百姓修庙纪念他,渐渐地真实的李靖就和神话传说中的“天王”融合在一起,演变成了神仙。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也大同小异,就是说李靖,号托塔天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军神,分别由佛教中的武财神“财宝天王”与隋唐名将李靖结合演变而成,是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尊的国祭神,信仰成唐代而盛于宋代。其文学形象散见于明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在这两本书里李靖分别以陈塘关总兵和天庭正神的身份出现。他的夫人为殷夫人,儿子有哪吒三兄弟等。
刘玉伟,2024年1月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