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窥探大学女生宿舍
——由朱令铊中毒案所想到的
作者:董惠安
这是个招人唾骂的题目。好好的大学女生宿舍,是随便可以窥探的吗?可是,清华大学朱令同学的宿舍,不是已经正在和继续被国人,甚至全世界堂而皇之的长达几十年的窥探了么?甚至可以说,已经不是普通人的肉眼一般性的窥探了,简直已经到了被警察侦探的专业目光,甚至警犬的鼻子搜寻过,把这种窥探甚至形容为用“天眼”扫描也不过分。
我四十年前读大学时,对于女生宿舍的基本猜想是,胜似神秘的少女闺房,又多了几分书卷气。跟后来清华铊投毒案的发生地点——朱令同学的女生宿舍完全是冰火两重。上世纪80年代有位名叫喻杉的女大学生写的反映女大学生宿舍的小说发表,并很快拍成电影,名字就叫《女大学生宿舍》,其中反映的是争上下铺、耍小心眼以及贫富差别对女生生活理想的影响,亲情、爱情、误会、和解构成了主要故事情节,被誉为“一支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校园之歌”。应当说,当时的时代氛围基本也就是那样积极向上的。随着商品大潮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女生宿舍也难以再冰清玉洁。我为写此文在网上搜寻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时,发现了一系列的名称类似的小说,题材就五花八门了,有香艳猎奇型的、有狐仙鬼怪型的,更有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型的,总之,女生宿舍已然成为了皇家后宫、青楼妓院。这不是侮辱斯文吗?然而,即使这些小说再低俗下作、藏污纳垢,都抵不过朱令宿舍中真实发生的投毒案那般震人心魄、颠覆三观。有人想到了马加爵锤击舍友、血溅五步的惨剧,但和朱令案的重大作案嫌疑的女生孙维相比,那马加爵真还算小巫。马加爵杀人是明火执仗,而毒害朱令的嫌疑人孙维却是杀人于无形;马加爵很快就归案伏法,而孙维竟然能逃过法律制裁,漂洋出国,尽享荣华。其作案、破案、案情不了了之、朱令在痛苦中挣扎30年后怅然离世的复杂离奇过程,想象力再丰富的作家都编不出来。

我不想探讨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大学如何培养出了众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问题,因为朱令案的重大嫌疑人孙维已经是精致的杀人诛心主义者了,在她面前,仅仅的“精致利己”又算得了什么?目前的社会舆论语境中,能和她的作为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刚刚被处决的心理极为强大的杀人女魔头劳荣枝了。也许孙维走进清华算是“人才浪费”,她若是踏进KGB的什么学院,当一只出色的“燕子”杀手应当是人尽其才的。
咱们再次聚焦朱令案中的女生宿舍吧。能踏进这个宿舍者绝非等闲之辈。朱令是妥妥的学霸,而且才艺绝佳,佳人自有人嫉,这不难理解。而孙维是不是学霸咱不清楚,但通过逐渐披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这是她得以进入这个宿舍的重要前提。她是不是学霸?不清楚,从她后来跑到澳洲去开装修公司来看,专业技术含量不高,很难证明她的学术成就。她是否才艺双馨?不清楚。看她能用阴招争夺演出古筝的机会,艺术实力欠足。这就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一巢不容二凤,正面不敢争锋,那就剑走偏锋。杀心起兮云飞扬……既要杀人作案,尤其是在大学的实验室窃毒到宿舍投毒,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记得案发初期,清华派出所民警说过:破案“就剩一张窗户纸了”。看起来此案告破指日可待。可是,30年过去,这层“窗户纸”愣是没捅破,或者说捅不破,再或者说是“不捅破”。
为什么?
这是我的疑惑,也是朱令家属的追问,更是海外华人乃至全世界正义之人的冲天一问。难道是这层“窗户纸”上罩了一层“金钟铁布衫”?还是法律的钢针不够尖利?或者说这“宿舍”的墙壁是特殊合金材料制成的?

事实上,围绕着这起诡异的投毒案,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几十年来一直围绕着朱令宿舍的那层“窗户纸”展开。这个女生宿舍,也就成了双方力量的角逐场。应当说,相当一段时间内,孙家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正如众人已知的,为证实孙维不是铊材料的唯一接触者,孙哥哥竟然可以自带摄像器材自由出入清华实验室,拍摄了任何人可以随便拿到铊材料的视频,让人感觉这学校就像是他孙家开办的;孙父去世后,孙维作为投毒嫌疑人才受到警察叔叔的询问,此时已是案发两年之后,期间还发生了“宿舍盗窃案”,所丢失物品偏偏就是可以成为重要物证的受害者朱令的茶缸、面包等生活品,这随后也就成了一桩“无头案”。让人感觉警方受到强大磁场的困扰,捅破“窗户纸”的钢针硬生生地对不准“窗户”;而伟大的“疑罪从无”的法律,在一些明显没有铁证(杀人)的案件中,该运用时就是羞答答地拒绝运用,而将所谓的嫌疑人打进死牢(如聂树斌、呼格案等),而对孙维却毫不吝啬地雪中送炭般地及时到位地运用上了。这叫不叫“选择性”运用呢?
30年前,法律的天平成功地倾斜到了孙家一方。饱受铊毒折磨的朱令,智力退化到了7岁左右,生活不能自理,每一天都在地狱般的煎熬之中。直到2023年底,生命定格在50岁的年轮之上。而孙维顺利毕业、更改名号、飞出国门,结婚生子,开始了甜蜜浪漫幸福无疆的生活。不过,孙家强大的影响力,还是在国门外有所衰减,那层捅不破的“窗户纸”,在国外早已被捅的稀耙烂。孙维起初在美国居住,但美国华人不吃孙家这一套,发起驱逐孙维的签名请愿,孙维被逐出美国,后潜入澳洲。就在朱令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澳洲华人也发起了驱孙活动。由此,处于幸福美满中的孙维(已改名孙释颜),美梦惊醒,陷入噩梦之中。

有人说,如果澳洲驱逐孙维,还有哪个国家敢收留她这个“蛇蝎女人”,她不成了丧家之犬?
我倒是给她想好了一个归宿。去哪里?还是回到清华大学女生宿舍吧。大家看吧,只要孙家影响的“金钟铁布衫”还在,孙维作案嫌疑的那层“窗户纸”永远就不会被捅破。还有,当年作案的证据早已灰飞烟灭,重证据的警察叔叔不会被舆论所动摇的。再则,尽管外界纷纷追问当年的投毒案,清华校园里却出奇的平静,这氛围很适合孙维。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伟大的“疑罪从无”的伟大法律条款,还会毫不吝啬地保护她的。再加之她的心理足够强大,哪怕舆论汹汹如惊天怒浪,又能耐她若何?对于她来说,完全可以筝照弹、舞照跳、酒照喝、福照享!
我想郑重地温馨地提示她一句:孙维同学,实在没地方去了,就回清华女生宿舍吧,对于当今的你,这里是你最后的安全之地了。放眼世界,还有更合适的容身之所吗?
董惠安2024.1.2



作者简介: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宝鸡。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97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0年以来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