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人物点评:
高俅:小人是谁“培养”大的?
杨浩然推荐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中:苏冬梅
高俅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这毋庸置疑。
俗语说,人若不善,必有记号。吴用曾说高俅:“我观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无恩之人。” 长相就暗示了高俅的不义。论出身,高俅只不过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浮浪,无固定住地和户籍,放荡不务正业的人;破落户,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他本无正名,排行第二,序称高二;因毬踢得好,绰号“高毬”。(发迹后感姓名不雅,自改毛字旁为立人旁,成为“高俅”。俅,恭顺的样子。)书中说他:“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几句话说尽高俅的人生底色:有点闲才,却无品行。一个有文化却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而已。判断君子与小人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品行。高俅一出场,就是一个小人,只是这时的高俅,还无大恶。

后来高俅因帮一地主的儿子消耗钱财,“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地主告到开封府衙,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而且“东京城人民都不容他在家食宿”。这是他作为小人遭到的第一次惩戒。那时候人们对小人的态度还是很对的,“群起而逐之”,不许其成为害群之马。于是他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一住三年。这几年的高俅并没有改进,仍然是浪子行为,帮闲癖性,可能只是更加熟练了而已。如果高俅就这样活一生,倒也无甚大碍,顶多是家庭环境不好,社会土壤不好,滋生小人闲痞。
可发迹后的高俅就不是这样一个“等闲小人”了。他的能力大大增强,到了祸国殃民的程度。他位高权重,却肆意弄权,睚眦必报;结党营私,欺下媚上;阴险狡诈,残害忠良;搜刮百姓,不存民苦。身为高官重臣,不但没为主上解一点忧愁,反而搅得大宋民怨沸腾,国势日衰。高俅是怎样被“培养”起来的呢?其实很多人都是不自知的助推手!
闲人的“纵”
′高俅在柳大郎家帮闲玩耍,适逢大赦,欲回东京,被柳大郎推送到自己的亲戚董将士家。董将士嫌弃其没信行,又有前科,不敢收留,又转荐其到小苏学士处。苏学士又因相同理由转荐他到当时被称为小王都太尉的驸马王晋卿府里,小王都太尉一见便喜,留下做了亲随。高俅这就平步青云了。
看这个过程,高俅本身是一个有劣迹、无根基的草根,却因为这些人的“爱面子、与我无关”的心理,被层层举荐,一下子飞上了云端,进入了皇家大院,结识了皇家高等人物!董将士和小苏学士便成了推动小人高升的第一“功臣”!他们明明嫌弃,却最终为高俅大开方便之门,这就是不负责任地放纵行为。小人就像毒草,如果不及时铲除,肯定会疯狂生长,侵吞良田。正确的做法是不给小人生长的空间,让其走投无路,逼其向善才好!
昏君的“宠”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高俅有幸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不辨忠奸的昏君。
是一次偶然的机遇,高俅从小王都太尉府去给时任端王的徽宗送东西,正逢端王玩蹴鞠,高俅大胆出脚,一个鸳鸯拐,将落到他脚下的毬踢还了端王,一鸣惊人,从此高俅得到了端王的赏识。后来端王登基,没半年,高俅亦扶摇直上,做了殿帅府太尉。高俅的本事是什么?玩!高俅的蹴鞠技艺确实高!他能让“这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可皇上的责任是“玩”吗?或者是靠这些“玩家”保天下吗?喜欢高俅,顶多给他一个皇家足球队教练干干也就罢了,却一心抬举他,竟然让他作起了国防部部长,管起天下军马来了!岂不滑稽!多少善于逢迎巴结的小人就是因为国君的宠幸而一步登天,为所欲为的,所以国君的昏庸是造就小人的最重要因素。也正是徽宗自己让高俅羽翼丰满,大权在握,敢对上欺瞒,对下欺压、结党营私,谋害贤良的。
贤臣志士若遇明君圣主,其心胸气度、本事才干,足以让他们如蛟龙入海,猛虎镇山,使国泰民安,社会欣欣向荣,也使自己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小人和昏君的遇合恰恰相反,他们会在昏君的保护伞下极度膨胀,胆大妄为,将自己的“恶”发挥到极致。高俅就是这样一个小人。
高俅自告奋勇,带领十路节度使、军马一十三万亲讨梁山泊,却先“在京师俄延了二十余日,天子降敕,催促起军,高俅先发御营军马出城,又选教坊司歌儿舞女三十余人,随军消遣。”“于路上纵容军士,尽去村中纵横掳掠,黎民受害,非止一端。”高俅名为朝廷平寇剿匪,却贪图享乐,放纵手下,比寇匪还要伤害百姓。一败之后,不敢实奏朝廷,又从百姓中拘刷船只、匠人再战,又害民不浅。二败之后,又无视宋江的诚心投诚和天子的圣旨之信,实施阴险狡诈之谋,矫诏破句读:“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众人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诱骗英雄下山,拟加害宋江。三战之时,高俅被捉上梁山,信誓旦旦 :“若是义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将全家于天子前保奏义士,定来招安,国家重用。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又留下闻焕章为信,带走萧让、乐和领取见天子,奏闻梁山泊衷曲之事 。可他回去就装病,将一切事情紧紧隐瞒,并且软禁了萧让和乐和,更不管梁山的闻焕章死活了。真是无耻无信的小人之举 。
宋江无奈又派燕青到李师师家,燕青月夜遇道君,诉说了委曲,否则此番招安又是竹篮打水。道君皇帝一向被高俅、童贯等蒙蔽,这次终于一悟:其斥责语完全可概括高俅小人之状:“汝这不才奸佞之臣!政不奏闻寡人,以致坏了国家大事。……高俅那厮,废了州郡多少钱粮,陷害了许多兵船,折了若干军马,……寡人闻宋江等,不侵州府,不掠良民,只待招安,与国家出力。都是汝等嫉贤妒能之臣壅蔽,不使下情上达,何异城狐社鼠也!”其实盛怒的道君皇帝最应该反省一下,到底是谁敢让他们这样一手遮天,肆意妄为的?不正是皇帝你的宠幸么?已经如此坏国害民,还只是几句斥责了之,不加任何惩罚,这样小人又有何惧?

果不其然,招安之后,四个贼臣又设计,教枢密童贯启奏,欲将宋江等众赚入京城,尽数剿除 。若不是宿太尉挺身而出阻止,梁山此次必被一网打尽。此时大宋朝已是狼烟四起,衰败不堪。小人是什么?就是自私狠毒,挟嫌怀怨,巧言善辩,却从不以国家责任为重,以百姓疾苦为上的人!
′宋江等人出生入死,北破大辽,南征方腊,竭忠尽智,攻坚克难,回京之时,108将,十存二三,却仍被高俅等小人嫉恨,说什么:“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近日倒吃他做了有功大臣,受朝廷这等钦恩赏赐,却叫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又于皇上面前进谗言,设计陷害。可怜宋江,在任上屁股还没坐热,便被奸佞下毒害死。为求忠义一名,宋江自落草那日便为此拼杀,可怜还是难逃小人之手!皇帝昏聩,致使小人弄权,豺狼成害,实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宋不亡,天理难容!
属下的“忍”
高俅小人得志便猖狂。当上殿帅府太尉,到任第一天便打击报复,寻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不是,说他装病,又骂:“这厮!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什么武艺!”就因为先时曾学使棒,被王进的父亲王升一棒打翻过。面对这样的寻衅滋事,王进选择了忍和逃,片刻不敢多留,亡命延安府,一走了之。同在朝纲,又是80万禁军教头,却不敢有半句辩解和反抗。
再就是林冲。也是80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三番五次引诱调戏,林冲都选择了忍 ;后来高俅为了遂自己儿子心愿,设计让林冲误入白虎堂 ,欲置他于死地,林冲还是选择了忍;林冲被发配沧州,高俅又暗嘱咐解差于路上结果林冲,若不是鲁智深野猪林相救,林冲早已无命 ,可林冲还是选择“忍”,伏罪认命;若不是风雪夜在山神庙偷听到陆虞候几个歹人的密谋,林冲还在‘忍“中作他发配期满,重回东京的美梦呢!小人为什么敢步步紧逼,不就是你在步步退让么?在开封府时 ,若不是孔目孙定耿直好善,敢于为林冲说话:“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说动滕府尹为林冲据理力争,林冲也早含冤而死。世事长如此,你有多软弱,小人就有多强硬!若换作李逵、鲁智深,依他们的本性,“舍得一身剐,敢将皇帝拉下马”,即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想为所欲为,恐怕也得思量思量!
所以谁在“培养小人”?正是这些不敢反抗的受害者!小人绝不同于贤者,忍一时不会风平浪静,退一步更不会海阔天空!忍只能壮大他们的胆量,让他们倚势豪强、欺压更甚。高廉,高俅的叔伯兄弟,在高唐州做知府,其妻舅殷天锡强占柴进叔叔柴皇城的花园,直至殴死人命。柴进一家还是有丹书铁券的,都已经被欺压到这种地步,其飞扬跋扈已经到了何等程度,他们都是高俅的缩影和折射。所以,不管是小民还是高官,若想通过“忍”让小人明白事理,无异于痴人说梦,最后反而都会被小人所害!
梁山的“畏
宋江虽然三败高太尉,因为他有想被招安的欲求,对高俅一直是以礼相待,恭谨有加。所以,被活捉到梁山的高俅心理上还是居高临下的。看他对宋江的称呼:“宋公明,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当重奏,请将宽恩大赦,前来招安,重赏加官,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直呼其名,口气甚大,俨然上司许恩。这还是看了“梁山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勇烈,智勇威严;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惧怯”。若梁山好汉皆如宋江,畏惧高俅,低眉顺眼,高俅这个小人恐更要作威作色,不但不答应招安,还要斥责他们冒犯欺上了。待到高俅大醉,疏狂放荡,卖弄自己“自小学的一身相扑,天下无对”,却被燕青一跤攧翻,半晌挣不起,高俅这才惶恐无限,知道了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厉害 。这场小斗算是煞了煞高俅的威风。高俅次日便称宋江为“义士”了。
所以高俅回京后为什么敢食言,又为什么敢在招安后几次三番找梁山的麻烦,直至立功后又设计害死卢俊义和宋江,都是对他威慑不够 。若高俅梁山一行宋江不是以礼相待,而是以“武”相待,让李逵、林冲、杨志等解解恨、示之以狠,吓破高俅的胆,震掉高俅的魂,效果可能会更好。不单一个高俅,恐蔡京、童贯、杨戬都要有所收敛。自古说邪不压正,小人不能畏,而应该让小人“畏”,使其如过街老鼠,露面便人人喊打,人人得而诛之,那天下何愁不太平,百姓何愁不安宁,英雄又何得含恨早亡?宋江知道高俅是当权小人,还是执意选择招安,对其恭敬有加,悲剧是注定的了。
这样看来,小人其实是靠众多的“好人”培养出来的。与其恨小人做恶,不如多反省自我:有没有袖手旁观,有没有推波助澜,有没有纵容畏惧,有没有不自觉的同流合污……小人是永远存在的,正如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君子就有小人。关键是不要再给小人营造适宜其生存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君要远离小人,民要同仇敌忾。

其实,作为小人从来都是目光短浅,自私狭隘,无家国之念,亦罔顾人格尊严。他们关心的只是小我,重在私欲的满足,自我的安适。所以高俅固然活在几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享尽荣华富贵,又得平安一生 ,但其低劣的人格,奸臣的本性,早已为世人唾弃,为君子不齿 。豆豆《背叛》中的宋一坤说:“人真得有高贵的人格,人格立不起来,人就立不起来。人格一倒,一切都变质了。这个世界谁是英雄好汉?是那些坦坦荡荡,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经得起阳光照射的人。这样的人,就是钉进棺材埋进土里,也镇鬼神。”
所以,我们的人生,既要杜绝助推高俅类小人,更要活出梁山好汉的潇洒勇毅 ,在有限的时间里,赴一场生命的万水千山,流光溢彩!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杨浩然,山东沂水人,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集团业务校长、北京文鑫教育写作学校校长、《传奇故事•校园作家》主编、《经典美文》执行主编等职,兼任中国教育科学院成功作文课题组执行组长、北大青少年手拉手立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主任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等一千九百余篇。主编《小美文大智慧》《经典阅读》《月亮的温度》《小河轻轻对我说》《一棵小草的品格》《我和夕阳有个约》《雪与霜的记忆》《鸟儿的故乡在哪里》等文学图书二十余部,策划主编中小学作文、阅读理解、识字练字、诗词讲解等语文配套教材六百多本,三十多年来累计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报刊指导推荐点评学生作文发表一万三千多篇,个人出版小说、影视剧本、散文诗图书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