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74):2023年第52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李明科:纯用白描,不着纹饰。细节尤为真切,意象于是逼真。一“轻出”,一“碰倒”,形成反差,遂生情趣。归樵:风轻云淡,不做作,有情节,丝毫没有思想上的入侵感,读来不禁莞尔。
潘泓:场景感十足,生活气息十足。真是善于在生活中捕捉诗意的好手段。沈利斌:小诗写生活琐事,事虽朴实寻常,但作者匠心独运,短短二十字,叙事跌宕起伏,读到结语处,更觉趣味盎然。有诗心之人,生活中皆是诗。李明科:山、水,生茶之境,海风、晓露,承之而具体,意象开阔。颈联稍有隔,诗气为之滞,未能升华意境。潘泓:首尾照应。中二联渲染,虚实相得。收放自如,句句扣物。丰满工稳,是之谓也。沈利斌:崖柏应有凌云之志,更有“铮铮之骨”,却终被磨去棱角,做成了被人把玩的“串串珠”,纵然十分圆滑,作者却不堪视之。一个“忍见”,感慨尽在。李明科:寻梅之境,亦梅之境也。转句甚佳,含蓄深沉,遂生境界,惜结句稍弱。试改之:苦风频送冷香来。潘泓:“一点春光封不住,风吹时见粉红来。”有画意,清丽醒目。西湖诗社壬寅重阳雅集次韵苏轼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潘泓:“老觉人情犹可惜,愁知心事总相违”,此二句哲思,良可点赞。诗有此联,便能立起来。沈利斌:此作甚是清雅流丽,和古人之作,亦有古人风致。诗前半写景,远近虚实,声色兼备。后半写情,由伤怀到豁达,转换自然。中二联甚喜。
李明科:境依稀而犹在,温残梦而见情。荷锄携月之像,尤为亲切。李明科:编笼之叙,笼之形质也,前“如”可再酌。转结巧思,遂成佳构。归樵:寒气与兵气两种意象挽合自如,把个立冬写的肃杀逼人。格老意古。归樵:“无高下”“有浅深”诗意在此转深,见出主旨,看山或如看人,景色万变,各有其美,故得“何须分次第”之境界。归樵:渡人,只缘心地自有气节,行走于人世,渡人即是渡己。记得有句话说: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得伞,都会化作来日躲雨的屋檐。小善大仁,为兄点赞!归樵:“惜时”“爱鱼头”是因“少珍羞,”将鱼身留给子女。“今日”“爱鱼头”是日久成习。小情节见大母爱。归樵:通过“忽忆”将现时与那年两个时空所见情景挽合起来,在对比反差中见出市场萧条的主旨。归樵:凡作诗,须选取意象,服务于主旨,此诗是为凭吊柳永,故诗人选取了“杨柳风”“琪花瑶草”“江声帆影”“鹧鸪烟雨”等意象赋兴,如此借题发挥,灵活取意,皆与柳永词风相关,轻描淡写中既拓展了凭吊意境,又深化了凭吊诗旨。潘泓:“雪湖红日出,满载辗冰声”想象奇而美。这样的诗,不到实地不可得,到实地而无诗性思维也不可得。潘泓:山水画境写得引人入胜。标题有“不遇”二字,主人当在“沧浪片帆”处。潘泓:中二联有实写有虚写,“依、聚、落、起、流、喧”让诗鲜活起来了。布局、炼字,皆见功夫。潘泓:前二联取象、描写可能容易做到,后二联之阐发、议论可能不易做到。从寻常事物中,写出诗意,更写出哲思,应该更难。潘泓:结构严谨,四联分工明确。“已藏、不见”是放开了虚写,颈联又能收回思绪。末联扣题,意蕴优美隽远。怜予久作南荒客,椰巷蕉庐,夜色轻涂,一片乡愁海上铺。羡君冬夜能清坐,茶盏闲书,独自偎炉,风雪灯窗梦我无。潘泓:“一片乡愁海上铺”“风雪灯窗梦我无?”,皆是怀人寄远入味之语。数九雪冰寒,何处喧阗?飞花令出句联翩。一寸光阴谁采撷,快马加鞭。湖水映青天,自远尘寰。唐音宋韵任回环。八皖少年多俊杰,长念诗仙。潘泓:写境、述事生动鲜活,读来如在眼前。收笔利索,得是词牌之味。
沈利斌:古人咏蝉名作甚多,虞世南、骆宾王和李商隐三首咏蝉诗更是被誉为“唐人咏蝉三绝”,且各有寄寓。而此首咏蝉诗,翻出古人常见“高洁”“漂泊”“悲秋”之意,将“山蝉”之高调,喻当下某种不良之风,并有劝诫之意。“词意何其浅,氛围如此浓”,更是刻画传神,讽谕甚深。沈利斌:此诗作者为“老范”,但四句诗中,最出色的尾句应是出自“小小范”之口,“老范”听了甚是新奇,速速记下,并补足全诗。写诗之人,须有善“偷”之能,不仅要“偷”古人之语,更要“偷”当下口头语。如能善“偷”童子之语,或能使小诗别出新意。沈利斌:诗写“小巷”,开篇两句却笔力雄健,颇有气势。如此描写,是为后二句的孤寂、落寞作铺垫,既是铺垫亦是对比,让“相逢更是白头人”的情感更加浓烈。用“凉”字形容“日影”,用字新且独到。
李明科 安徽蚌埠人,笔名梅斋,蚌埠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高海生(归樵) 山西蒲县人。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晋社副社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出版诗集《归樵吟》。
潘 泓 网名夫复何言。生于1957年。湖北红安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