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人物点评:
晁盖:成也梁山,毁也梁山
杨浩然推荐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苏冬梅
无晁不梁山
晁盖,仁义宽洪,梁山泊第二位寨主。可惜早早亡故,108位梁山好汉排名竟然没有他,以致他的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其实晁盖才是梁山的真正奠基者,功不可没!

晁盖上梁山纯属偶然和被迫。他本为郓城县东溪村保正,也就是村长,有身份有头脸,生活无忧,涉河托塔镇西溪一事,显出其一身正气和力量,他和那些有点小钱,便和官府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富裕地主截然不同,而是是非分明,几乎完全站在了百姓的立场上,尽管他和官府的关系也不错。他深谙官府潜规则,平时小恩惠小贿赂不断,和督头雷横、朱仝等关系深厚,和宋江更是心腹之交。虽然有点官府不好惹,搞好关系为上的意思 ,但心里一直是正义充塞,侠义相交。平时刺枪使棒,打熬筋骨,连妻室亦不娶。尚武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亦是晁盖的个人爱好,和后来的聚义和反叛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平生又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江湖最重义气。这些注定了他的声名远播,因此被刘唐慕名来寻,共谋劫夺梁中书生辰纲一事,揭开了梁山聚义的序幕。促使晁盖参与这一次行动的,有下面几点:一是刘唐来寻,二是梦中有示: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三是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四是上一年劫取生辰纲的人至今也没有捉到,白得了这泼天的富贵!这些都是晁盖等人敢劫当朝宰相蔡京女婿堂堂梁中书钱财的原因。所以此次事件,晁盖是举大事的一面旗帜,没有他,没有他在江湖上的名气和个人魅力,生辰纲劫不成,更没有梁山泊小聚义。
聚居梁山以后,他散己财为公财,积极充实梁山实力,又把三阮等人的妻小搬上梁山,还时时记挂着要解救被官府捉住早已背叛他们的白胜,念念不忘要报恩为他们通风报信、提供庇护的宋江、朱仝等人。这个时候的晁盖,完全是江湖大哥风范,做事宽洪,勇于奉献,义气为先。在军师吴用的谋划协助下,晁盖在梁山修房盖屋,设岗掘汊,整顿器械,训练兵士,一切兴旺井然 ,他的作为,又为梁山竖起了一面大旗,猎猎风扬,令天下英雄钦羡向往。所以说没有晁盖,就没有梁山,也就没有后来的108将!
有晁梁山难
晁盖的简单,是在有了宋江的对比之后。
晁盖比宋江纯。他一腔义气,知恩图报,一直视宋江为兄弟。他也从来没觉得自己落草为寇,早已和宋江成了不同立场的人,被宋江嫌弃。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晁盖闻听宋江吃了官司,除了一次次诚邀宋江上梁山,还远赴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
到了梁山,晁盖又出让寨主之位,话语朴素又真诚:“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晁盖的话出自肺腑,这个时候他是毫不留恋这个寨主之位的。但这话却没说到宋江心里:只论恩义,不论本事,这话怎能服众?所以宋江不接受,他要用自己的济济之众、将帅之才证明自己!因此他带上山的兄弟宋江不让他们和晁盖的旧部坐在一起,而是分成了鲜明的主客两排,一排长,一排短 ,其实是明显的实力对比,主弱客强, 宋江早已和晁盖离心。
晁盖比宋江“仁”。上梁山后第一次打劫,晁盖一再嘱咐只可轻取财,不可害客命。江州劫宋江法场,面对李逵不分好坏、砍瓜剁菜般的屠杀,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大声制止。宋江却狠得多,为了诱使秦明上山,不惜杀了几百无辜百姓,逼得太守杀了秦明全家。宋江想要朱仝上山,又让李逵杀了小衙内这样一个可爱的几岁小儿 。赚卢俊义,更是折磨得他死去活来,家破财亡,险些丧命。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再造反,坏了他的名声,就用毒酒毒死李逵……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毒辣?哪一件讲道义?几乎可以说是暴虐残忍 ,这些晁盖应是万万做不来的。

晁盖比宋江拙。一是口拙,不会笼络人心;二是心拙,缺少长远谋划。有几个小细节反映出了晁盖的“不足为大”。当花荣说起自己一箭射断绒绦,分开吕方郭盛难解的厮打,晁盖意思不信。引得花荣梁山射雁,精准无比。“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称花荣”神臂将军” .独吴用夸赞道:“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像这等大光明、大格局、大得人心的赞语最应该由晁盖说,可是他想不到,也说不出。再是杨雄、石秀来投,说到时迁行为不检,偷了祝家店里报晓鸡 。晁盖便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说什么“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 ,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因此连累我等受辱”。这番话真是不分青红,意气用事,很可能因此堵塞英雄上山之路。再看宋江分析此事,方方面面,句句在理:一不折梁山锐气,为兄弟出头免辱;二又得许多粮食,充实山寨;三还可趁机招贤纳士,壮大队伍。两人的心胸格局已然判若云泥。正是由于他的“拙”,在以后的诸多战事中,晁盖很多时候都是只出来坐镇,却无一点安排筹谋,一切全靠宋江吴用张罗,有时候甚至一言不发。可见他胸中少点墨,计谋万点无,已然成了身居高位的摆设。
所以,有晁盖在位,梁山难处多多。
壮大发展难。曾国藩说:“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梁山若发展,也得壮大自己的基业和力量。晁盖没有远谋,更没有想借招安重新洗白自己的大计。 他只想偏安一隅,得过且过,顶多充实一下梁山,以便官军来犯时能抵挡一阵。尽管花荣、秦明到来时都感到梁山山寨壮丽,秩序俨然,其实都是军师吴用的筹谋应对之功。宋江却取“海纳百川”之策,杀死阎婆惜、断配江州几乎成了他走亲访友、搜罗部属的良机,所到之处,广交朋友,大行恩惠,一下子给梁山增添了27位头领。以后更是找个机会就主动出击,筹粮夺财,丰厚基业;晁盖死后,又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出了“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大旗,明确了梁山的主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立威服众难。梁山108将,人才济济,晁盖是领导不了这些人的 。这些人出身不同,阶级地位不同,心胸见识亦不同。晁盖一介草莽,乡野村夫见识,又加武艺平平,肯定不能令这些人口服心服。而这些人的投奔,又绝大多数是因为宋江,他仗义疏财,言语得体,义气深重 ,处事得当,既有高超领导才能,又有杰出军事才能,可谓将帅之才。他们佩服宋江,受恩于宋江,所以甘愿唯宋江马首是瞻。就连朝廷命官呼延赞、关胜等人亦是被宋江迟早要招安的大政所安慰,追随宋江,鞍前马后为其死命效力 。宋江的心腹有好多,吴用、花荣、戴宗、李逵、吕方、郭盛……晁盖好似一个没有, 最早和他一起上梁山的吴用在宋江到来后马上弃晁投宋。因为吴用看出了晁盖的简单愚拙,难当大任。
显灵示真诚
晁盖死后有两次显灵。一次是宋江领兵攻打北京城,欲解救卢员外、石秀等人,结果连日难破,宋江忧闷。晁盖显灵,告诉他:“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次日,宋江便觉道神思疲倦,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似笼蒸,一卧不起。”可见晁盖言语之灵。宋江还多心,认为晁天王是为责备他未替自己报仇而来。晁盖到底为什么要关心宋江呢?他生前对宋江可是非常不满呀!晁盖的死也可以说是宋江间接造成的。因为晁盖单纯,生前的怨愤可能因死后宋江的一系列表现又让他原谅了宋江。在王伦面前,晁盖尚且被蒙骗,认为他的热情完全是真心留客,更何况宋江言语高超,屈伸自如,能哭能跪,颇能表演自己呢?所以晁盖是又一次相信了宋江,仍视他为自己的兄弟。报仇也是离不开宋江的,或许晁盖对自己未传位于宋江有了愧疚之意,所以显灵救他。这正是晁盖的可爱处,亦是可悲处。
第二次显灵,则是在宋江攻破曾头市后,史文恭仓皇出逃时。打仗之前,吴用调兵遣将,百般用计,只为让将领们活捉或者打死史文恭,把功劳算在宋江头上,以便让宋江名正言顺接手梁山大权。可事成在天,史文恭和他的千里白龙驹照夜玉狮子马,逃出了战阵,正被埋伏在平川的卢俊义等到。此时晁盖显圣,“只见阴云冉冉,冷气嗖嗖,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卢俊义捉史文恭已是轻而易举,”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 史文恭武艺超群,连霹雳火秦明都不是对手,此时却如呆鹅一般,几乎束手就擒,完全是晁盖的阴魂之功。可见晁盖出师未捷,恨入骨髓,是此仇必报,为什么偏偏在此时此地显灵,当然是助力卢俊义,推其坐梁山之主,分解宋江权力。这又是晁盖的可爱处,爱恨分明;亦是可悲处,不知人心复杂。如果射死他的仅仅是对方的一个小卒呢?这仇报了又有什么意思?他始终没明白谁在逼迫他走向死地。结果呢,宋江作红脸,提晁遗言,执意让位;吴用作白脸,示意手下,不服别人。晁盖的遗言最终被漠视和窜改。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过:“在我们人生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一个人拿下所有,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也许结局会更好。”晁盖是特别单纯的一个人,论义气,他直抵云霄;论仁德,他远胜宋江,堪称英雄。可论格局、心胸、权诈、机谋,论笼络人心、领导梁山的本领,别说宋江、吴用,这里面很多人他都不及。连他最初的好兄弟刘唐都发声推宋江为主。所以晁盖作为梁山之主,要么登上云端,视宋江为良好帅才,大德大用;要么主动退出,让贤让权,甘居下位。而不要如此一意孤行,意气出军。落得如此悲剧下场。
但晁盖终究是时代的先锋,是竖起梁山第一面反抗大旗的人!
晁盖终究是理想的行者,如烈火燃山,江河涌波,轰轰烈烈地活过!
晁盖终究是生命的觉者,见过世间的黑暗,仍然保持不灭的赤诚和慈悲!(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杨浩然,山东沂水人,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集团业务校长、北京文鑫教育写作学校校长、《传奇故事•校园作家》主编、《经典美文》执行主编等职,兼任中国教育科学院成功作文课题组执行组长、北大青少年手拉手立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主任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等一千九百余篇。主编《小美文大智慧》《经典阅读》《月亮的温度》《小河轻轻对我说》《一棵小草的品格》《我和夕阳有个约》《雪与霜的记忆》《鸟儿的故乡在哪里》等文学图书二十余部,策划主编中小学作文、阅读理解、识字练字、诗词讲解等语文配套教材六百多本,三十多年来累计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报刊指导推荐点评学生作文发表一万三千多篇,个人出版小说、影视剧本、散文诗图书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