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弘治年间永宁县寺观(三)
张泽武收集整理
⑤【普通寺】:在王范镇东门外官道北侧。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卷六 寺观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普通寺,在方廓保。魏建,元至正七年重修。方廓,也指城廓。明朝有方廓保,后改为王范保。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永宁县志》记载:"普通寺,在王范保。魏至正元年海禅师建;元至正七年(1347年)僧明珠修,国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修。”
据《洛宁县历史文化资源情况介绍》记载:《了岸禅师行石实塔志》,1980年王范东门外群众盖房时掘出,高0.55米,宽0.38米,文13行,行22字。记王范普通寺王原智灯和尚学禅事,义湛书,山扬亭刻。清康熙四十五年立。

民国六年(1917年)《洛宁县志》记载:"普通寺,在王范里,魏至正元年海禅师建,元至正七年僧明珠修,清朝顺治十六年重修。”按:至正为元朝年号。魏、北魏没有至正年号。普通寺始建年代应为魏或北魏时期,是我县建寺时间最早的寺院之一。
王范普通寺为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是我县建寺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坐落于王范街东渐盘桥西,东门外即今长虹路西王范粮库院内,距寨墙有三丈远,中间隔着城壕。面积有十几亩大,呈簸箕型。分前后两个院落。有北殿6间,西殿6间,东殿6间,主殿分好几层。在明清之际直到民国时期,僧人众多,香火旺盛。每逢三月,春暖花开,有庙会五天,三台大戏,人山人海。从周边地区卢氏、灵宝、陕州、渑池、宜阳、洛阳等地前来做生意的有上百家。清至民初,又在其南建李家家庙,东南建有山陕会馆。王范一村民家中保存有普通寺一只大鼎,可惜现在均不知去向。解放后,普通寺才被拆毁建成王范粮库。
在今长虹路东、洛浦路南(今粮食局南边)是普通寺的和尚坟。今延寿河步行街以西,洛宁县粮食局、轴承厂以南一带是普通寺和尚的墓地和塔林。寺里通常为得道高僧建造墓塔。

解放初期,王范普通寺塔林尚存3座墓塔。上世纪60年代,墓塔尚存半截。起先发现了岸禅师墓坐化缸。坐化缸,又称和尚棺,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种独特方式,一般指得道高僧圆寂后,盘坐在一个特制的陶缸之中,并在遗体四周放下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来除湿防腐,再密封缸体一起安葬。后又在其东侧发现了《了岸禅师墓塔》石刻。
这块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制的《了岸禅师行实塔志》,高0.55米,宽0.38米,文13行,行22字,记王范普通寺智灯和尚学禅事,弟子义湛书,稷山杨亨刊碑。现在这块《了岸禅师行实塔志》保存在闯王坡新修的极乐禅寺观院内。
《了岸禅师行实》墓铭其内容为:
师讳智灯,字了岸,秦川三原人也。生而异貌,壮则立行,不乐世典。欲求无上事耳。遂投永邑王范镇普通寺守悦和尚处披剃,继而于西川香烟寺蜀和尚处具足,竭心为众锡飞,于陕州黑山寺严整丛席,又复于师祖处侍立左右,继席于院内,苦心有三十余年矣。嗣先昌后,□□有具。晨钟夕梵,瓦砾生辉。年方七旬,精严俞惕。相从弟子者,无不竭诚与其上,缁素人等岂不皈依于座下矣。今值造龛,不敢饰言,即师之生平实行而誌之。偈曰:
师生秦川,俗里三原;讳曰智灯,字称了岸。王氏之子,性秉天然;披剃永郡,苦行当前。戒秉尸罗,洁白清乾,七十余岁,缔造室龛。
后学弟子义湛书
徒:德琳、德五、德禄、德玉、德祥
孙:通福
大清康熙四十五年岁次丙戌秋月吉旦立
稷山:杨亨刊
《大清国了岸禅师塔》石刻,长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此石刻应为镶嵌在和尚塔上的标志。
在王范街一家院内发现了一块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永宁县王范镇普通禅院地基记》。

其内容为:
立文契人王范二里住人任尚理等,今将自己家东路北白地一段,计地四亩八分,其地东至路,南至官街,西至李怀,北至王端。又王端地一段,计地七亩。其地东至路,南至买主,西至鲁月,北至买主。其地四至俱各分明,今立文契,对众言定价钱,铜钱:任尚理授价五两,王端授价十四两七钱,一通卖于洛阳县西北峪二里民人邢让、王范一里民人王登二人,同舍与本里僧人真文名下,修盖寺院,永远为业。其钱俱各交足,并无欠少。如地、粮、草、站、役,随地办纳,如有两家争差违碍,各卖主一面承当。恐后无凭,故立文契二张,付与保人收执,永远为照用。
嘉靖十三年闰二月十六日
右仰给付僧人真文、门徒常月、常清、常秀、常智以及法孙、重孙、化缘僧人等
同立文契人:任尚理、任尚文、任政、任敏等五人
同立文契人:王端、男:王在朝
明甫人:王连、李守年、赵景、赵士贤、李怀等十四人
舍地人:邢让、男:邢福、王登
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
⑥【紫盖寺】:在今长水镇西一里许紫盖山下后寺湾。隋大业二年(606年)僧清公建。元至正七年重修,明正德年重修。清雍正九年、乾隆十一年重修。金大定十二年、清雍正九年修紫盖寺碑尚存。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紫盖寺,在冯东保,隋大业二年建,元至正七年重修。”
紫盖寺大殿
⑦【万泉寺】:在县西张村保。在今马店乡张村。万泉寺,唐宣宗时创建。元至正五年僧全公重建,康熙、乾隆年间重修。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万泉寺,在张村保。元至正五年建。”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二 记载“万全寺,在东仇里。唐宣宗时创建。明淸叠次重修。”
⑧【水峪寺】:在县东冀庄保。水峪寺,在今崛山村西。元至正元年僧悲公建,明正统年间、乾隆年间重修。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水峪寺,在嶥山村。元至正元年建。”
⑨【香泉寺】:在王范镇北二里许延寿山下。相传香泉寺创建于唐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邑民刘于渊重建,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今香泉寺为近年来所修。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香泉寺,在王范保。明洪武十五年建石。”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寺观志】:“天启二年知县汤思敬撰《重修香泉寺記》:凤翼王范镇之北二里有峻岭焉,曰延寿,山半渊泉澄沸,時出不竭,其味甚甘,酌之多寿,且馨香异常,不可言状,故云香泉。建寺于於兹,以香泉名之所从来矣。寺始创于唐,历年凡几代矣。国朝正统年间会释其壤,而修葺之第,缺而未备也。”
⑩【月山寺】:在县东北杨坡保。月山寺位于茶坊村西南三里许,在牛头村东北,郭头村西。宋天圣二年(1024年)建。元至正四年(1344年)重修。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月山寺,在杨坡保。宋天圣二年建。元至正四年重修。”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月山寺,在杨坡里。宋天圣二年僧道月建,元至正四年重修。” “《元河南路永宁县月山寺月山信公碑铭》在月山寺,至元四年,主持沙门桂岩立。”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宋西京河南永宁县月山惠安禅院记】碑载:天圣六年岁次甲子余月莫凋一片记,乡贡进士崔晓撰文并书。”

月山寺自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保存完好。刀环川世代流传谚语云:“琉璃寺,金銮殿;月山寺,后宫苑……。”月山寺为永宁县著名寺院,规模巨大,建筑雄伟,十分壮观前后,有多进院落。建有山门、影壁,数重佛殿、经房、禅房、钟楼等主要建筑。寺院内历朝历代建有许多经幢、立有十余通碑刻。在一九五三年,月山寺被毁。古碑、经幢皆被运到牛头村建桥之用。唯留一通古碑,记录了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月山寺正心,修己两僧,触犯清规戒律,被逐出山门,永不得复充八寺特示,碑由杨坡前里十六村乡约、施主、地方仝立石。
碑文内容如下:
大 清
署正堂蒋示革退月山寺(不守清规)僧人正心、修己、永不许复充八寺滋事特示
月山古寺历年最久,大元以来已重修,买原其创始无稽马總之建梵宇、置沙弥,施地余田。凡以为神非为人也,近寺正心、修己者,孽僧也,亦习僧,也滥耗寺利,日供淫从香人之资几熄焉,是春搆訟。
蒙縣悬批,逐此两僧不许入寺,又蒙面谕,嗣后无论僧俗,死有偷盜訛骗滋扰月山者,均孫違。
飭許寺僧協同施主官人具禀,以凭究办,恐不尽喻,故勒石以誌之。
杨坡前里十六村乡约,施主,地方仝立石
恶革○听有产业尽入香火官用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初十日
而今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国家提倡百姓信仰自由,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月山寺也被洛宁县宗教局定为开发项目,却苦于资金难筹。在众香客的大力募捐和义务出工,建起大殿三间,为香客众生礼佛上香有了一处场所,解了一时之难,实在令人欣慰。
二零一六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所立功德碑一通,上面刻有“月山寺功德碑记”。





⑪【文明寺】:明弘治《河南郡志》“文明寺在县东北○○保。”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寺观志】“文明寺:在坞西保。”
⑫【廖天观】:在洛宁县老城南三里许,今中经局村南。唐武德八年(625年)道士苏邱建。元中统五(1264年)年修。清朝后期洛河涨水,廖天观屡次被冲毁。民国时期,廖天观被废弃。解放初期,廖天观的石磨、石碾、石狮等遗物尚存。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记载:“寥天观在坊廓村。唐武德八年建,元中统五年重修。”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元 寥天观碑记】:“在观中寥阳殿下,欹卧瓦砾中,字迹漶漫,元中统年重修时立。夸耀关经局事文中,有永宁长官刘县令惜佚名,碑阴骈列仕女、讲师、提点、经童,凡七十余人,无足阅。惟有本县椒竹官仪荣,椒竹接年官吉元,巡护官竹园王屋,县司把总乌古,论姓名知邑中竹园,半属官与民争利。张中丞所论竹园赋之累,自元已然。”
参考文献:
1.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河南郡志》。
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
3.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
4.民国六年《洛宁县志》。
5.网络平台上的有关文献资料。李念东、周流宗、程卫东、金玉国、王嘉飞、张红歌等老师撰写考证的洛宁寺院有关文章。
6.调查采访资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