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带你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中国作协2022年重点扶持的长篇小说项目《青山依旧在》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本书以1929年至1949年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为背景,展示了背景不同的五个年轻人的英勇事迹。他们中有东家少爷、有土匪、有账房伙计,但都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破阶级壁垒,以自觉的行动为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奉献出青春和热血,在他们身上深深体现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小说塑造了热血的革命青年英雄群像,展现了革命洪潮下西镇青年对理想的信仰和坚守,不仅带给读者闳深、宽广的情感体验,更是对峥嵘岁月的重温,红色基因的赓续,红色传统的发扬。

作者刘鹏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在省、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逾百万字,多部作品被权威文学选刊转载,或收入全国重要年度选本,出版个人专著多部,曾获各种文学奖项并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
刘鹏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写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创作过程以及她逐渐与写作素材融为一体的心路历程。
她说,2016年春,当她第一次踏上大别山腹地金寨时,是为了采写报告文学《赤澜,1929》。那时她还没有预料到日后会有一部关于大别山的长篇小说自她手中诞生,因为那段历史离她太远了,它只是尘埃落定地封存于故纸堆里,或者早已真相阙如地附着在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上。这都不是她感兴趣的小说素材。但是,一次,两次,三次……当她第五次往返于金寨与合肥之间的列车上时,她发现再也不能任由自己白白浪费一座金矿——那些被时光湮没的大量卷宗、档案、民歌、家谱等历史资料和写作素材,它们从来不甘心只变成一部干巴巴的报告文学。2019年,安徽电视台邀请她为大型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担任分集撰稿并参加相关拍摄,她与金寨的渊源更深了。此后几年,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陆续创作了若干中短篇小说,均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这些中短篇似乎是一朵朵浪花,不时跃出思想的长河,它们个个都活泼精彩,但远不能使她满足,她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若隐若现的长篇故事,等待着有朝一日完整地浮出水面。
刘鹏艳说,她知道近年来主题创作扎堆,想从“主题”中脱颖而出,确实需要底气,也许还需要一点运气。作为一名文学期刊的编辑,她也经常会审美疲劳,看到那么多千人一面的“作品”,委实觉得创作被主题缚住了手脚,这是一件很让人叹气的事;但作为写作者,她仍有自己的一点野心,希望写出不一样的东西。单是“不一样”三个字,已是极大的挑战,因为直到动笔那天,她似乎还不能确定自己能够做得到——这是2021年的秋天,距离她第一次赶赴金寨,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
刘鹏艳认为,如何把毫无悬念的历史讲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智商。作者不能用虚构的方法去胡说八道,当然完全实事求是也绝非文学的品质。因此作者要一边认清历史,一边尊重文艺规律;一边以历史的态度站位,一边用文学的方式呈现,把宏大的主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迷失方向或者凌空蹈虚,小说里的人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小说里的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事,写作者和阅读者可以达成精神上的契约,在逻辑保真的前提下回到历史现场,而不是只听到空洞的回声。
刘鹏艳最后说,这部作品,她尽了最大的努力。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宋俊忠)

特型演员刘般伸剧照
邀请刘般伸先生出席年会、庆典活动,收藏刘般伸先生墨宝,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洽谈协调,13325115197(微信同号)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