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画面要素——诗、书、画、印
邯媒书画院
由于历代文人画家中许多是担任文官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们从事绘画创作,给绘画带进了新的内容。多数文人画的画面结构,除了绘画本身之外还具备另外三个要素:诗文、书法、印章。
元、明以来,文人画成为主流,题款风气盛行,绘画逐步形成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模式。中国绘画独有的东方风韵,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例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图》,除了梅花以外,画家题了一首七言绝句:“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著名的咏梅诗,深化了梅花的主题。旁边钤有画家的印章。
一般或诗或文都与画面主体形象、情节相关。诗文以外,还要书写干支年月、画家姓氏名号,这些统称为题款,亦称落款。
题款有助于深化主题和创造意境。
齐白石的《不倒翁》中,画家题诗一首:“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
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点明了画面主题。
题款还对画面构图起着稳定和平衡的作用,还可以帮助画面形成气势,并填补构图的不足之处。因此,诗书画印这几个要素在作画之前必须构思好。
例如,清代郑板桥的《丛竹图》中,大面积的题款,起到构图中补白与画面平衡的作用。
明代李士达的《三驼图》中,以题诗点明此幅讽喻的主题,并有“多款”使构图平衡充实。
由于山水、人物、花鸟画的题材和风格不同,题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在画面上题写诗词、跋语、题记、画评。有“长款”、“多款”、“双款”或“穷款”等形式。
例如,明代文徵明《湘君湘夫人》题画为“长款”,其他题款形成“多款”,均为画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穷款”是指画家在他的作品上题款时,仅仅只写下他的名字。
例如,明代文徵明的《山水卷》,画面仅题“穷款”,卷后题字为“跋语”。
明代戴进的《乘鲤图》中,题款为“穷款”,以突出画面人物主题。
书法——画家常常将画中的诗意直接题在画上,并写上作者的籍贯、姓名和作画的时日等等,书写的艺术风格应当与绘画风格相协调。诗、书、画、印俱佳者,堪称“四绝”。
署名后一般加盖印章,表明自己是这件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是供他人鉴别的依据。
中国画很讲究用印,在画面上恰当和巧妙的用印,可以起到调整和平衡画面构图的辅助作用,有时还可起到增强画面色彩对比的“点睛”的作用。
例如,清代黄慎的《花卉册页》之一,及明代沈周的《山水扇面》,左下角均钤有“压角章”,起到平衡画面的重要作用。
印章的使用与题款一样,要服从于画面构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与画面的风格相适应。常用的印章有“名章”“压角章”“引首章”“闲章”“肖形印”“吉语印”“年代章”等。印章大小不一,朱文白文均可。
例如,明代董其昌《山水册页》中,画面题字下方印为“董氏玄宰”(字),书跋下方印为“董其昌印”,均为“名章”。
此外,为了使画面构图达到平衡或形成呼应关系,有时还要加盖几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大多是一些文人的格言,或者是画家对艺术的认识,也可以是补充介绍画家的身份。
例如,清代吴昌硕的《梅石图》中,梅花、山石、书法题款和印章,都达到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境界。吴昌硕书画用印章,多为“画奴”、“画癖”、“我无为”等“闲章”,一般适用于压角。
印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讲求刻刀技法和文字布局,在画面上也十分鲜艳。
注:序言部分取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冬日游公泉峪(通韵)
唐行国
风啸动松林,山阴残雪痕。
虔诚红庙暖,偶遇几行人。
大雪作画(通韵)
唐行国
琼花飞舞九洲白,素绢一张大地裁。
描绘丰年田野美,自题诗款表心怀。
大雪时节无雪
唐行国
秃树低眉听朔风,一心想扮白头翁。
奈何少有琼花落,且做和尚练武功。
癸卯冬初雪
唐行国
琼花盼望人间久,化作精灵下界来。
也许担心冬寂寞,早传春讯唤梅开。
深冬草莓
唐行国
玉润冰清遮绿伞,含羞娇艳裹红纱。
问童冬日长何处,春意大棚温暖家。
2023岁末感怀(通韵)
唐行国
梅花还与往年同,岁杪催春万点红。
玉兔回宫留不住,祥云东起唤青龙。
冬红果(通韵)
唐行国
万木萧萧枯叶黄,酒红串串暖寒阳。
谁知昨夜初冬雪,含泪娇娘湿红妆。
行香子·赏雪
唐行国
天使徜徉,玉蝶徜徉。鹅毛飘,大地苍茫。麦披棉被,树着冬装。又梨花绽,琼花谢,六花翔。
临轩观景,寻梅问讯。把生机,收入诗囊。雪中跑步,冰里寻章。赋童年乐,少年志,老年狂。
行香子·听雪(通韵)
唐行国
款款如约,寻梦蝴蝶。琼瑶舞、结伴相携。袅娜温润,簌簌如歌。似唱天籁,唱天使,唱天和。
静听领悟,人生如雪。让灵魂、祥意莲洁。远离尘世,恪守操节。愿心清醒,命恬淡,境无邪。
即景
王聚国
雪描银世界,风扫碧云天。
莫道冬无景,裁诗有好笺。
富旺山景游(通韵)
王聚国
别却尘嚣市,结游隐远山。
陂栌燃艳火,涧水奏鸣弦。
云入仙门里,径埋丛叶间。
痴心迷野趣,午过不知餐。
谒禹王庙(通韵)
王聚国
悠悠河故道,苍郁具丘山。
受命民危际,倾心水患间。
一招疏策力,万代治功传。
庙里寻真迹,王前谒圣颜。
以民为本(通韵)
王聚国
孟子留遗训,亲民乃本纲。
悠悠朝代史,历历鉴铭章。
执政怀天下,用心谋稻梁。
江山得永固,百姓乐安祥。
冬日闲吟
王聚国
寒山瘦水朔流侵,景自天然也自心。
雪作文章交白卷,风吟乐曲送清音。
雪中海棠果
王聚国
娇羞粉面舞春光,月下君来共语长。
凄美酡颜白纱著,痴情只为探花郎。
安澜湾 (通韵)
王聚国
脱缰烈马纵千山,一到高青便卸鞍。
沃野平川丰茂地,悠然信步遛东湾。
长津湖赞(通韵)
王聚国
联军北犯岭湖边,志愿雄兵急赴前。
极度低温寒彻骨,十分饿腹雪充餐。
银机铁甲迎身炸,榴弹步枪搏命歼。
血铸冰雕神鬼泣,史诗一战震人寰。
夏游杏花村
王聚国
才闻春放杏花香,又见夏披红紫装。
明镜倒生佳丽影,绿荷偏倚羽霓裳。
空中戏水魂惊落,崖上悬绳魄恐慌。
老树浓荫墩石坐,闲听鸟语沐清凉。
人月圆·稷下学宫遗址感怀(通韵)
王聚国
先河开创千秋誉,学术至今承。名师授课,君王谘政,诸子争鸣。
民生为本,法德并重,时下之风。欣观遗址,遥思盛况,惊叹长兴。
沁园春·淄河新貌
王聚国
故国繁都,一川碧水,百里流光。看岭姿云影,鱼翻藻鉴;蓼汀芦沚,鹭戏沙床。垂柳依依,肥羊荡荡,牧笛声声散夕阳。虹桥外,有危亭俏阁,曲径长廊。
昔时遍布鳞伤,长河泣,民心忍患殃。喜几经治理,徐徐蝶变;常施保护,渐渐名扬。遐客流连,迩民玩赏,醉在江南绮梦乡。真个是,入人间仙境,瑰丽天堂。
【正宫·汉东山】履职学会年终感怀(通韵)
王聚国
才从职场别,便有雅差接。有情寄诗歌,奉献也么哥,苦累于身亦无歇。诗社结,诗友些,乐呵呵。
【正宫·汉东山】喜雪(通韵)
王聚国
深冬舞雪娥,厚被盖青禾。田畴唱欢歌,兆丰也么哥,万户耕民乐呵呵。来季割,装满车,愿遂得。
【南商吕·山坡羊】田穰苴(通韵)
王聚国
身是名族之裔,将任危国之际,严明法纪军威立,(将士)心志齐,迎击进犯敌。收回失地军权赐,论著兵书后世遗。昔时,声威惹妒之;今时,功名召誉之。
元旦感怀
刘正齐 青州
已逝旧时轮,迎来今落银。
拈霜浮脸颊,裂蕊展梅唇。
极目苍山远,回头香气频。
心苏祥瑞聚,看到隔年春。
雪天邀友
刘正齐 青州
瑞雪纷飞无际涯,红泥炉子煮香茶。
诚心邀约佳朋坐,论罢诗词论法华。
韩公著书有感
文/刘正齐
杏林得有圣贤行,茅屋精修著作成。
家秘真传知事理,世尊正印惜苍生。
学医方晓病人苦,烧药追求疾厄清。
高德悬壶嘉谊在,温泉漱玉仿间明。
咏青州
刘正齐 青州
古韵悠悠自向荣,文人墨客聚青城。
云山掩映留幽趣,天水相涵有故情。
寺院古街馀雅韵,楸槐新阁满佳名。
炎凉世态众忧迫,唯我州池永太平。
醉花阴•冬情
刘正齐 青州
落雪无声风已住。满院飘银絮。醉了那支梅,疏影横斜,莫把冬情负。
一池水墨安台处。小字来倾诉。记取那时情,觅韵题诗,句句香如故。
朝中措•浮沉人生
刘正齐 青州
坐看窗外雪飘飘。闲自任逍遥。手把青樽向晚,西风渐次声高。
一帘清梦,几分幽独,夜色萧条。浊酒倾杯酣醉,怎堪愁绪难消。
江城梅花引•冬情
刘正齐 青州
北风瑟瑟起寒潮。树轻摇。雪轻摇。绿竹悠然,挺立耐冰雕。欲把冬情留绝句,折数叶,得清香、醉几朝。
几朝。几朝。盼明昭。墨细调。笔细敲。醉也醉也,醉也是、梦里逍遥。且把诗情,尺素寄君聊。盼得明年花好处,同执手,共香茶、话友交。
破阵子•人生
刘正齐 青州
昨夜挑灯把剑,今朝对酒高歌。花甲之年寻旧梦,尘世人生任他磨。此情莫问多。
日月星辰依旧,风云花草婆娑。料峭寒风吹过处,煮酒温茶自永和。浮沉管他跎。
江城子•夜游古城
刘正齐 青州
一轮明月挂城头。慢悠悠。聚人流。灯火映红,初夏夜风柔。谁弄琴声情婉转,犹却步,伫街楼。
楸槐身影醉含羞。阁新筹。古街游。韵里风光,又过几春秋。最是初心犹未改,研翰墨,泛诗舟。
江城梅花引•至君别后
刘正齐 青州
云笺弄墨又黄昏。倚斋门。闭斋门。几缕炊烟,直上小山村。寂寞轩窗孤影立,凝望处,雪纷飞、倍忆君。
忆君。忆君。对青樽。茶半分。酒半斤。醉也醉也,醉也是、独自伤神。回首前缘,众事化浮云。往后余生谁与共,台上墨,掌中诗、笔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