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自塑
-----《道德经》启示录之十一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11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gu:三声),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三声)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1章译文:三十根辐穿在车头,中间必须留出空处,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思绪流萤:
老子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说人若常以自己已有的东西,给别人以便利,就在客观上体现了“有”和“无”的转换价值;而实现这种“有无”之间相互赠予或转换的弥补价值,却需要人能强化自己悟性的开发和塑造。
正因为人在认知客观世界的“有”和“无”之间,需要不断进行适应自己人生发展的感悟和自我塑造,如同制作车辆和器物,须符合驱动和用途的原理一样,才可以促使人在客观世界的有无之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的一生,是“经历塑造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在性格形成的元素中,又是基因好坏起一定作用,决定了认知自己和客观世界的理解程度,并由此组成了人逐级深入的感知“驱动程序”,即“认知程度决定思想层级、思想层级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选择努力、选择努力决定人生结果”。这里,先分割剖析一下“基因+思维×热情×能力=人生结果”的方程式,以利清晰地了解人在成长路上的自我塑造。
在“基因+思维×热情×能力=人生结果”的方程式中,“基因”(遗传因子)是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是控制人体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更是人出生时父母给予的生命质量本源体(包括了运动神经、健康程度、才能特质和大脑智商等);“思维”是人大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动能和过程;“热情”是人参与客观社会活动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情感或态度,可由意志决定;“能力”是人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中须具备的基本适应素质(包括人在实践中二次练就的某种后天技能),可保证人有效地认识和参与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那么,基因、思维、热情和能力对人的成长而言,各有作用,亦是相互支持和彼此促进的相加或相乘关系,且在四者当中,除“基因”以外,其余三要素,皆可从0分别向100分递增,而基因是基础、思维是方法、热情是条件、能力是支撑,基因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棚顶、思维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热情决定了人生发展的快慢、能力决定了人生发展的质量;假设只谈人在正常的良性基因(特殊基因除外)基础上和同等条件下的发展,就会出现:有能力无热情的人,分数不高,结果不好;相反,能力相对不强,却积极燃烧热情的人,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果,遥遥领先于那些有先天良好基因和能力资质的懒人。
四要素中的“思维”方式,作用最不可小嘘,因为包括了思想、哲学和理念等诸多内涵,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和方法;而人行为状态的正负效应,既可制约人的行为降至零分,也可从负100分升到正100分;同时,如人的能力强、热情高,但思维的方向错了,或被畸形扭曲了,其它三要素相加相乘的关系,就会跟着出现相应的负值,这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到处皆是;如一个青年考不上大学或找不到工作,懊恼之时,一不小心,就可能思维“流号”地误入地痞流氓团伙或黑社会的帮派体系中,接着亦会灵魂扭曲地走上一条负面的人生之路;反之,如一名青年正常地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顺利地找到了合适工作,思维中就会有积极向上、思想前瞻、心怀感恩、善于协调、乐于共事、性格开朗、心态正向、充满善意、同情关爱、勤奋努力、自控贪欲、依规行事等良性的人生常态。
这看出,审视、把握、自勉、调整、激发好“基因+思维×热情×能力=人生结果”的方程式,既利于人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助于人生的良性发展。人生路上,人是一边前行、一边自我塑造,可在生活、工作、事业的参与或追求中,常常一波三折,缺少顺利,甚至还会出现“一片黑暗”的渺茫状态;事实上,出现感觉“不行的时候”,却可能是“一切良好”的“刚刚开始”;当然,这种时候多会让人失去信心,而许多不服输的人,就想到了“挑战”二字,进而鼓起和持有了“无论如何干到底”的勇气。不错,当各种形式的困难或压力袭来时,多数人会畏缩不前,或改变当初的信念,妥协退让,可善于战胜困难或压力的人,却会以“一定要成功”的思维认定和方法,热情不减、意志坚韧和能力持续地杀出一条“血路”,获得滴水穿石的效果。
这时,最重要的是要思维给出定力:相信自己的“可能性”,且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一切有利的条件,探索一切可行的具体方法,以“不离不弃”的毅力和姿态,去持续不断地寻找解决之策,进而迎来“柳暗花明”的新气象;到此,再看“挑战”二字,亦非单纯的勇气或坚韧不拔的意志,而是善用思维的方法论,找到了打开困局的“钥匙”(方略),这也是突破困局的持久耐力和思维塑造所在。如此,在竞争发展的人群中,可能多数人处于急功近利、衍生矛盾和欲速不达的状态,只有少数人却做到了谦让、利他和共赢,可恰恰是这部分人,因重修养、积善行、多体谅和有爱心的自我塑造和付出,命运却出现了持续呈祥的顺意,结果既消除了前世负累的“恶业”,又“争之不足、让之有余”地获得了人生良性竞争的最好效果。
人生的路,有坎坷曲折,也有平坦顺畅;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道;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有一直波折……风雨中,年龄增长了、心态成熟了、脾气温和了,逐渐看透了很多人、想通了很多事、咽下了很多话……有的人边走边看风景、有的人日夜兼程不停、有的人身上担子沉重、有的人选择轻松前行……到了一定的年纪才明白:最贵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最亲的不是名利,而是家人;因为,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事,不得不放下;总有一些人,不得不淡出;总有一些情,不得不失去……还因为,所有走过的路和看过的景,都停留在了过去;所有开心和悲伤的故事,终将都成了回忆……抱怨、消极和颓废无用,坚强的人敢于面对;并且,人的成熟,不在于走过多少路、经历多少事、活了多少年,而在于学会了宽容、懂得了珍惜、放下了仇恨,做到了适时争而不争,这仍是人在“基因+思维×热情×能力=人生结果”的方程式中,思想指挥思维,思维判定抉择的效应。
漫漫人生路,我们都是赶路人,经历一些事,遇到一些人,心事、责任愈见增多,真情却越来越少,自己只能慢慢地变得强大,告别脆弱的过去,迎来一次次更好的自我蜕变……并且,走着走着,熟悉、喜欢的人,开始陌生、失去、离开和释怀了,难过、轰动、烦心的事,也渐渐放下、平静、忘记了……走着走着,时光少了、人变老了、事适应了……路上的风景,成了回忆;品尝的滋味,亦成了人生……走着走着,人也好,事也罢,一切像散了场的电影,往事变故事,别人变路人……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得不到的是真情,悟不透的是人心……好多事,好多人,在缘分和现实面前,常常由不得自己去选择聚散,或许自己未曾改变,而客观却变得让自己身不由己、无能为力、事与愿违、无可奈何或渐行渐远,只剩下了记忆,这便是人思想渐化为成熟的成长过程。
尽管如此,在人生践行良性竞争、谦让、利他的路上,自己首先要照顾好家人,让家人获得幸福;其次要善待同路人,与大家友好地携手前行;再次要守护好跟随的人,关照好“东家”及客户的利益;最后要在自己主持的单位发展壮大后,尽可能地关爱好区域族群和社会,甚至国家;如此这般,鉴证了一次次人生在“基因+思维×热情×能力=人生结果”方程式中的自我塑造和蜕变,既是一个人现世的自我修行,也是自己不断进行本能、感性、知性、灵魂的“心灵结构”净化、纯化和消除障碍的因果旅程。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