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文学编委:
主 编: 肆月春风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副 主 编:一骑红尘 袁辉
总监校对: 冰波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策划:文锋
编 委:肆月春风 冰波 一骑红尘 春生 小石 高山峻岭 刘伟华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乡村瞭望 ▁▁▁▁▁
●历史文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记太康县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霞光
雨 寒
楔 子
在祖国的版图上,有一个风水宝地的地方位于在太昊陵的北面,女娲陵的东面,老子故里的西面相距百十里的腹地上,四面临近灵秀之气,它就是河南太康大地上的安岗村,这里有周朝时期三侯陵,既“唐文明、葛文纲、周文鼎”将军之陵墓。由于三侯陵的存在,这儿人杰地灵,从古至今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也产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在河南太康三侯陵的一方土地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这儿人杰地灵,是三侯陵文化发源地,埋葬着周朝时期的三位王侯,分别是唐文明(孚灵侯)、葛文鼎(武灵侯)、周文纲(浃灵侯),三个陵墓东西依次排开,每座陵墓相隔500米。这儿是风水宝地,一条黑河像飘飘的玉带,从这块风水宝地的南边环绕而过,清潵潵的河水奔流不息,河水汇集着灵秀之气,孕育着这里良田,也孕育着这里的优秀儿女……
历史文化放异彩,吸引游客观光来
河南太康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三侯陵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侯陵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三侯指的是周朝时期的“唐葛周”三位官员,他们三位官员的陵墓就在太康县兴隆镇(今逊母口镇)北三公里安岗村。在历史朝代中三侯陵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地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香火缕缕,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车水马龙;但也曾被历史遗忘过,近几年来,在乡贤人士安霞光的带领下,成立了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三侯陵文化又重回兴旺,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香客前来烧香祈福,也有全国各地的安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
乡贤人士安霞光生长在三侯陵文化的发祥地——安岗,对三侯陵文化有着浓厚的热爱情怀,他给我讲到,三侯陵文化发源地就在安岗,孙岗有着东侯陵,安岗有着中侯陵,西侯陵在侯陵寨,呈东西方向排开,各侯陵墓相隔500米。河南太康县安岗村是风水宝地村,三侯陵历代皇帝祈福圣地,"陵”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称为"陵”,这里所指的三侯陵就是西周时期的唐文明、葛文鼎、周文纲三位民族英雄,简称"唐葛周”三将军或三官,尊称为三侯爷,被《搜神记》道家神化为管天、管地、管水的神仙官员。后来唐葛周三官去过的地方,老百姓为了纪念三侯爷,就在各地修建了很多“三官庙”,烧香拜佛的香客聚住在庙堂的人多了,形成了棚户毛草屋小村庄,后来就叫成了"三官庙村”。唐葛周三人是陈国时期的三位谏官,重义轻利,卫国忠臣,被历代皇帝树为全国臣、民所敬仰之神。
为啥说安岗是一个风水宝地,过去的人都为尊者选风水,而三个侯爷仙逝之后的陵墓就选择到了安岗村这个好地方,南京到北京,安岗好坟茔,出一石二斗芝麻的官,是全国罕见。中华民族古代也是靠信仰、遵旨、遵命,遵守上帝(上天)安排,当时在没有法律的时代,对不遵命者必须杀头。所以,没有信仰的民族,囯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历代皇帝登基之后,都会封官许愿,顺从民心,治理国家,除掉贪官污吏,为老百姓造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大发展。
我向安总问道:“三侯陵的具体来历,你是否了解?”他向我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起,“相传唐葛周三将军生于公元前850余年的西周时期。其母是山东登州凤阳九龙山脚下人,家境清贫,与人为善。怀孕临产时喜遇仙气,一阵白光吓得生父倒地不起。婴儿白脸秀气,取名唐宏,字文明。三岁会做饭,四岁能砍柴,上山下地无所不精。其母后转嫁到一户姓葛人家,又生一子,临产时只见红光临门,生了个红脸公子,启名葛雍,字文鼎,一月会坐,二月能爬,三月出齐牙。不幸其父遇难身亡,孝满,一位姓周的汉子来赘,其母怀孕生产之时,恰逢山神过往,生了个黑脸的周斌,字文纲。三年长成大哥样。兄弟三人天资聪颖,力大过人,并商定每人拜师学艺,立志护国安民。”
安总记忆犹新,故事就好像发生在他身边一样,就好像刚刚发生过似的。“后来三位兄弟的仕途怎么样?又为什么葬在这里?”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向他问道。
他咳嗽了一下,清了清嗓门继续讲道:“老大唐文明从师读书,智高八斗,老二习医济世妙手回春。小弟学武九龙山,除恶扬善,不久三兄弟闻名于世。受周厉王御封为官。先王勤政爱民,天下归心……”
安总侃侃而谈,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又打开了话匣子:“到了厉王好猎,荒废朝政,三兄弟联名齐奏,屡次苦谏反遭厌恶。后离陈游吴。吴王留为重用。不久楚国举兵伐吴,吴王惊慌失措。兄弟誓死报吴,共献良策,率兵征服楚国。吴王对之重赏,三兄弟推辞:“我等是客,表彰吴国将士才对。”不久,周厉王打猎身亡,宣王即位,即招三官回国重封。”
“三兄弟理整朝纲,并降服五方使者。接着宣王派遣三官赴东衮赐粮赈灾,扬善除恶,奖励农耕,拨乱反正,安抚百姓。民众感恩不甚,三兄弟加封侯爵,深受历代百姓敬仰朝拜。”安总非常健谈,声音忽高忽低,我听的非常入神,被安总的讲解艺术所感动,使我流连忘返。
“后来呢?”我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安总见我一直继续地问,他也理解我的心情,知道我求知心切,毫不保留的又向我讲道:“三兄弟亲如手足,形影不离,一天大哥约来葛文鼎、周文纲闲叙,大哥唐文明向二位兄弟,讲起他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阳夏县兴隆镇(今逊母口镇)北有一块宝地,是极好的风水宝地,商定去看一看究竟。他们三人来到这里看到这儿方圆几里地势凸高,并且呈鏊子型,南边又有一条黑河,像飘飘的玉带,环绕着这儿向东南流去,清澈澈的河水常年奔流不息……,一路上纳千壑万溪,汇聚灵秀之气。”
“他们兄弟三人告老还乡后,来到这里定居,死后也就葬在这里,大哥唐文明葬在东边(称东侯陵),按照年龄排序依次葬在这块风水宝地上。”
怪不得称三侯陵,我心里砸砸称赞,安总故事讲的津津有味,回味无穷,他的话语像打开了历史的画卷,仿佛把人带到了那个历史的朝代。
历史的展现像波涛汹涌的一幅幅画卷,翻开历史的一页页画卷,使人沉迷于历史的画卷中,据传说在宋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东游岱岳,到山门,忽三仙自天而降。皇帝惊问,三仙回答:“臣受天命护驾头也。”真宗即封三仙为将军。后人遂称“唐葛周”为三将军。唐把印、葛掌戟、周执简。各人身披金甲,凛气浩然。1123年徽宗敕赐"威佑三将军"之庙匾。宋宣和年间,三将军体察民情云游龙溪,目睹龙溪境内久旱无雨,瘟疫流行。众将军即发慈心,施神威,济赐甘雨,消灾驱邪。百姓感恩戴德;后又到阳夏县兴隆镇(今逊母口镇)一带察看民情,择地孙岗村为之建庙宇塑金身。从此,这里百姓世世代代在三侯庙逢旱求雨,遇邪祈医。特别是远近村民每逢新生婴儿犯箭忌,出麻疹,生痘疮,或领养不顺者即拜认亲爷,或焚香许愿。无不逢凶化吉有求必应。甚至宁波、台州、金华等地也不乏前来求认亲爷的善男信女,有道是:唐葛周抑恶驱邪威震遐迩,三将军济世扬善恩泽古今。尽管时势无常,历代香火不衰。现在三侯陵的香火也是非常旺盛,方圆几百里的香客逢初一、十五前来敬香的络绎不绝,据说还非常灵验,在修复起吊三侯陵神像时,从东南来了一股旋风,旋风在三侯陵南门打了一个旋转,然后进入到陵园内,保佑着起吊机稳稳地将神像安放到位。
近几年来,安总看到三侯陵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观光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大发展,决心发展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把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结合起来,走农文旅发展道路,使这里群众富起来,让三侯陵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让历史文化大放异彩,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来。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让全国都知道河南太康有个好地方——安岗。
老骥伏枥展宏图,带动产业大发展
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霞光,有着长远大计的眼光,有着超前的智慧,并且还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创新,在发扬光大三侯陵文化的同时,敢于把现代农业文旅开发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文旅开发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首先他创建了太康县三侯灵万亩农业高产示范方,有着不寻常的传奇人生。弟兄五人,排行老大,1973年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他的求学生涯。而是选择了参军报国,在部队大熔炉里锻炼成长。在8341部队毛主席住所警卫班服役二年,在服兵役期间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工作兢兢业业,成绩非常出色,得到了领导的多次表扬,连续三次获得嘉奖。
转业后分配到公社(今称乡镇)广播站工作,在广播站长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改革开放后他耐不住单位里单调无味的工作生活,于是辞去职务下海经商,在商海大潮里拼搏,并且闯出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
他头脑非常灵活,认为下海经商不能盲目地去干,一旦失意会损兵折将,必须找准对路,他看到农资市场非常好,是种地者都需要农药、化肥,市场比较广阔,有着非常好的发展远景;去河南农大学习,去河南农科院拜师学艺,去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找宋家永书记求教,然后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了太康县科技新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出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霞光”牌抗害增产灵、“霞光”牌特效枯黄萎灵叶面肥,“霞光”牌富硒叶面肥等等系列产品。使用“霞光”牌叶面肥,不但改善作物品质,还能够使作物增产30~40%,降低了生产成本,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研发的产品有二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采用的都是真材实料,投放市场后,在市场上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眯,很受群众欢迎,受到了农民的称赞,得到了经销商的认可,他拥有了在商海大潮里第一桶金,几年来,他用勤劳的双手,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3年仲冬时节,我怀着一颗对三侯陵文化的敬仰之心,冒着雨雪,顶着呼呼的北风,驱车前往太康县安岗村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了解三侯陵的来龙去脉,当我远远就看见这儿风水不凡,云雾缭绕,紫烟弥漫,这真是安氏千秋国承运,岚烟绕岭雾缠云啊!
我心里暗暗想着,怪不得一些企业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原来是他们看到了这块风水宝地的灵秀之气,如原化工部化肥厂、国营太康县园艺场、南阳石油三分场分别先后入驻这里,他们的企业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蒸蒸日上,如火如荼,一帆风顺的大发展,给当地的群众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福利。
当我走进村庄,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了我的眼帘,笔直的水泥路大街宽敞明亮,像一条巨龙伸向远方;街两旁绿化树傲然苍穹,一排排建筑各异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派农家祥和的景象……
走进安家大院负责接待我的是当年毛主席住所警卫班长安霞光,他现为太康县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太康县三侯灵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发起人,三侯陵文化保护发起人,周口市公益事业带头人,太康县侯灵富硒家庭农场场长,富硒小麦面粉厂总经理,他身为多家企业负责人,头上再多的光环没有冲昏他清晰的头脑,反而更加谨慎,谦虚、低调做人,岁月催生了他满脸皱纹,风霜染白了他的鬓发,年龄虽已年过六十花甲,但看上去不像六十多岁的人,满面红光,两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走起路来像旋风一样,讲话非常幽默随和。我们寒暄过后落座而坐,我向他说明来意直奔话题。
“安总,安家大院占地多少亩?”我带着疑问向他问道。
他伸出两个手指比画了一下说道:“20亩。”
我伸出大拇指砸砸地称赞道:“好大的院子。”院子里布置有序,错落有致,院子里建有安家祠堂,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并且还有掩映在翠竹松柏下的烈士碑、安焘汉白玉像、安焘家族墓,分别靠在大院南边,院子中央耸立着汉白玉毛主席塑像,沐浴着风雨阳光,见证着这里历史沧桑……
在三侯陵文化研究中心,长长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有关三侯陵文化的书籍和各个年代的《太康县志》,墙壁四周挂满了有关三侯陵文化的图画。安总然后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来三侯陵文化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上的丰富,对精神寄托也有着厚望,方圆百里的香客前来拜谒三侯陵的人络绎不绝,甚至福建一带的香客也有前来求灵保佑,每天不低于几百人。”
安总看到这一商机后,决定带领他的团队挖掘开发农文旅文化,带动产业大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三下五次去郑州拜访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书记——宋家永,让宋教授支招,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宋教授通过研判,现在人们不但追求生活的质量还追求人体健康,所以说发展富硒小麦很适合当代人们的心里追求,决定在老家三侯灵万亩示范区里发展富硒小麦。
因为富硒麦粒中含有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元素”、“心脏的守护神”、“神奇的护肝因子”、“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等诸多荣誉称号的硒元素,能够达到每公斤含硒150--500微克水平。富硒小麦粉具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提高代谢、辅助改善便秘、辅助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与作用。补充营养,富硒小麦面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富硒小麦不但有着补充营养的作用,并且还有着促进消化作用,富硒小麦面粉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具有促进消化的功效。经常食吃富硒小麦面粉,可以使老年人改善便秘。并且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富硒小麦面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富硒小麦粉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而硒元素是人体内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体内胆固醇的代谢,是血管的清道夫,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因此,经常食用富硒小麦面粉和富硒功能食品,可以辅助改善胆固醇升高引起的头晕、头痛等不适之症。
于是,安总乘着太康县委、县政府在太康西部发展农业开发的东风,大力发展农文旅开发,推动乡村振兴,把历史文化与农业文化结合起来,打造拜谒三侯陵文化与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于是与群众签订土地托管合同,实行十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拌种,统一播种,统一播量,统一除草,统一喷防,统一富硒,统一收割,统一收储,统一销售,实行“十统一安岗村管理模式”,很受群众欢迎,这一模式的推广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亩。群众减轻了劳动强度,对于那些年轻人不在家,家庭只有老人来说者,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们再也不用操心管理地的事了,让年轻人安心地在外工作,甭用来回奔波,回家种、收的心了,这样即减轻了他们来回奔波的痛苦,也减轻了来回的车费。这一模式推广使安总即得到了经济效益也得到了社会效益。
“安岗村十统一管理模式”是一个简单、可复制可克隆、可推广的模式,是当前农村工作转型和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大健康产业,强国富民,产业兴旺的好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整村推进的好模式。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拜谒三侯陵文化和到高效农业示范区内观光旅游,每天就有大量的游客接待,安总忙得应接不暇。
发展高效农业 走产品深加工之路
党的二十大以来,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乡村振兴战略指示精神,吹响了进军号角。“安岗村模式”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周口市人民政府的“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文件精神。太康县每年种植小麦172万亩,是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小麦原材料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工业底子薄弱,无山无水,没有矿产资源,富硒小麦深加工,提质升级产业化,增加小麦附加值,提升一二三产业大融合,以村为单位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三侯灵万亩小麦示范区推广模式,给豫东平原的县乡村做出了富硒小麦一村一品示范榜样,是根据小麦传统种植习惯,不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利用当地乡贤农业高科技人才和小麦资源优势,把不是富硒地带种植的农作物,使用富硒发明专利“霞光富硒叶面肥”强化技术,也能生产出标准化的富硒小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霞光有着敢于天下先的凌云壮志,在太康县高标准万亩示范区,太康县三侯灵万亩富硒小麦农业示范区大显身手,决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人人参与,享受红利。他思维敏捷,暗暗地想到,光靠传统种植模式是不行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效益低廉,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大型的机械化做支撑,要想夺取农业大丰收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安总下定决心,到处游说,逐级汇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解决抗旱浇地没有先进机械化的问题,他先后三次去北京农业部申请抗旱浇地机械,部领导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看了他的项目申请报告后,感觉到项目非常切实可行,2015年立即给太康县下拔了3700万元配套资金,建成了国家高标准粮田三侯灵万亩方,2023年政府又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物联网数字富硒小麦基地,大型自走式喷灌机两台、万亩示范区内新打机井400余眼,新修柏油路10多公里,路、井、沟、桥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达到沟相通、渠相连,并且这两台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是电脑自动操作,省去很多劳力,节约生产成本,真正达到了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有力保障了三侯灵万亩富硒小麦示范基地的丰产丰收!
路两旁一行行绿化树郁郁葱葱,与绿色的庄稼互相映衬着,一到夏天,路两旁的花儿竞相开发,散发出郁郁清香。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太康是文化底蕴大县,安岗村是中国历史名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地理位置优越,是农业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有两千多年前西周时期历史优秀文化遗产三侯陵风水宝地,是豫东平原唯一的几万亩土地一望无际无村庄大自然风光,太康县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核心示范区,是豫东平原农业、文化、旅游首选位置,安岗村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村庄。河南省首届富硒小麦文化艺术节在太康县三侯灵高标准粮田万亩核心示范区启程,已连续圆满召开了四届。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周口,富硒小麦看太康,太康富硒小麦看安岗,已经成为全国富硒小麦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安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集天下智慧,谋跨越式发展,与世界畅享,游名城太康,品安岗文化。整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三侯陵文化、发掘三侯陵文化品牌,加大西周时期两千多年的"三侯陵(灵)”文化产业振兴宣传力度,打造太康县三侯灵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区观光带,加速建设安岗------三侯陵(唐葛周)农业文化旅游区。”安岗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业观光、文化旅游村庄。
富硒小麦标准,深加工成富硒面粉和富硒功能食品,是农村实现小麦增产增效,增加附加值的有效措施。富硒小麦产业化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的好方法。万亩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每年生产优质富硒小麦3000多吨,如果卖商品粮价格低廉,效益不高;安总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反复研究,大家对此一筹莫展,有人说与大型加工厂联系,把生产的小麦卖给企业,有人说把生产的粮食卖给酒厂,价格会比市场价高点,众说云云,最后安总胸有成竹地说:“我们自己搞深加工比把粮食卖给人家要强的多,把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粉是商品粮效益的1.5倍,效益比卖商品粮要好的多。”他这一提议,大家心中忽然开朗,异口同声地说道:“就这样定了,赶快去买磨粉设备吧!”
这个讨论会一直开到月儿西,残月挂在树梢,安总以喜悦的心情,踏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静寂寂的,小蛐蛐还在不知恬燥的歌唱……
安总一夜无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脑海里考虑着面粉厂的建设和规划,一张蓝图在他心中描绘着……
他首先考虑的是买到好的设备,有好的设备才能磨出好的面粉,先后考察了几家生产磨面粉的机械厂家,才卖到如意的磨粉机械,富硒面粉对人体有益健康,很快打开了市场,面粉不但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走向世界,远销欧洲、美洲,创造外汇。每天都有大量订单签订,产品供不应求。前来购买面粉的大车小辆络绎不绝,每天生产的面粉供不应求,效益红红火火。
富硒小麦“安岗村十统一管理模式”是太康县藉乡贤河南农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韩锦峰教授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书记、河南省富硒农产品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宋家永,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加工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李东森教授等成功热心人士,历时八年探索创新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整村推进优质强筋富硒小麦的模式。太康县乡贤富硒小麦农业专家团的奉献精神,在太康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农村局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带着深厚的家乡情怀,在太康县三侯灵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探索创新的“安岗村模式”是农业转型提质升级发展的方向。
“安岗村模式”不久会在黄淮大平原上推广复制,也会在全国推广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更多的老百姓发家致富!“安岗村模式”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走出安家大院,我向安总问道:“今后,还是否有新的打算?”他爽朗地回答道:“以发展观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游览区为依托,修建一条从三侯陵园区到万亩三侯灵农业高效示范园区的柏油路,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旅结合起来,建一座游玩游览区。使吃、住、行、游乐结合起来,集拜谒三侯陵文化与观光农业旅游区有机结合起来。到时候我们这一带的群众可就有事做了,游览区管理,商业服务,形成小吃。历史文化纪念品,服装、针线鞋衣等商品一条街。
说到这里,安总爽朗地笑了起来……

★诗歌八方
●雪 恋
犁 夫
乌珠穆沁的雪
很白很纯
飘过乌兰哈达
被赤峰珍存
那些飘飘的雪花啊
越过雪线
一片一片融化成北国之春
锡林郭勒跑过来的狼
驮着雪的灵魂
被雪覆盖了
是草长莺飞的氤氲
追狼的雪花
越过米力吐坝和黑里黑坝
苍鹰孤独成神
蒙古马就这样回忆着蹄声
在沉默与空旷里
想着驰骋的温馨
百灵鸟悦耳的叫声
被萨日朗梦见
匿隐在雪地里的往事
都打上了勒勒车的辙痕
从一根羽毛里找回候鸟的体温
敖包是诗和远方的导引
不管雪有多深
总有喜鹊报告着春讯
冬季牧场很是寂寞
奶茶与马奶酒
依偎着唱歌的马头琴
长调唱给走敖特儿的游子
短调唱给老去的牧人
把青青的草原装在车上
任游牧的时光
一路追寻
哦,握住套马杆
甩出早就准备好的追问
把蹄风留给东西乌珠穆沁
马蹬扣紧
用鞭子追赶风驰的马群
哦,赤峰与锡林郭勒
一场雪让彼此
难舍难分
蒙古马驮来暖阳
达里诺尔湖
正用潺湲的波光
回答华子鱼的询问

●观 赏
管教宇(安徽)
现代人很会观赏
赏花赏月赏雪
赏日出赏秋雨
赏音乐赏戏曲赏电影
赏风景赏艺术赏文化
赏气势磅礴的黄河
赏雄伟壮观的长城
赏巧夺天工的刺绣
赏矫若游龙的王羲之书法
赏慷慨激昂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赏文采斐然的千古名篇王勃《滕王阁序》
观赏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最后观赏出
华夏智慧中华文明中国富强
作者简介:管教宇,男,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诗人,1999年开始写作。《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白孔雀诗刊会员。

●酒里的跋涉
文/冯金斌(浙江)
酒里的跋涉,
将东南西北中,
化成了山水与春秋。
一堆文字回到疼,
像分与秒的叫嚣,
重叠辰光中恣意与抒情。
原先的私语,
认命的长叹长哀,
心里的空,
盛满了月色,
却留下了苍茫。
回望别了人形的起誓,
纠结暗中的光线。
风与时光,
丢弃了夜市里的情怯,
还有所有将忘未忘的样子。

●元旦小乐
刘翔
(一)
我听见了,元旦它的脚步进了。
我看见了,元旦的身影浓厚了。
日月星辰交替行动,
春夏秋冬循环来往。
我看见了,兔年的挂历撕到最后一页。
我听见了,兔年的钟声已到最后一响。
都将它封在记忆中的箱柜里,
又迎来龙年。
(二)
我要在寂静的夜空,
点燃一串儿烟火。
让理想如烟花绚丽,
绽放深远的天边。
我要用种子抱希望,
去种植万亩的春天。
让希望随种子发芽,
去生成美好的一篇。
(三)
小朋友,正热闹。
要零钱,逛商场。
照镜子,很美丽。
欢欢喜喜迎“元旦”。
作者简介:刘翔 ,河南省周口市文学爱好者 作品散件于《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陈州文学》《北京文学》、《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杂志上发表文章。

★古风诗词欣赏
●游白洋淀
刘斌
华北明珠景秀光,白洋淀上好风翔。
荷花芦苇林清影,湖浪帆樯天碧浆。
生态新图元四季,旧游胜地尽中央。
乡园采摘农家乐,眼界江南玉水香。
●七律·隆冬
柯美柘(江西)
推窗遥见白烟腾,远岫云开看日升。
虽说晴晨风复起,可知冷晓水还凝。
晞阳感叹凉生浸,行路欢欣汗洽蒸。
最爱冲寒梅蕊绽,枝头抱冻傲冰凌。

●七律·元旦抒怀(新韵)
文/岳新华(黑龙江)
红灯耀眼闪光芒,游客参观占雪乡。
松北滑冰留倩影,江南散步走香坊。
休班玉兔荒村隐,上位金龙闹市忙。
展翅天鹅飞广宇,爆竹驱戾醒农庄。
注:天鹅,是哈尔滨的市徽。

●七律·隆冬
柯美柘(江西)
推窗遥见白烟腾,远岫云开看日升。
虽说晴晨风复起,可知冷晓水还凝。
晞阳感叹凉生浸,行路欢欣汗洽蒸。
最爱冲寒梅蕊绽,枝头抱冻傲冰凌。
●鹧鸪天·三十六计之反间计
柯美柘(江西)
交战双方欲解忧,谍中有谍运良筹。明陈事要迷强敌,伪许军机乱悍酋。
施手段,扼咽喉。方能谲胜固城楼。而今行业须防范,切莫轻心着预谋。

●腊 梅
刘均生
鲜艳英姿满树香,腊梅绽放色呈黄。
虽然雪裹寒冬至,依旧迎风面冷霜。
●喜迎元旦
李桂兰(河北)
旭日冉冉紫气升,送走玉兔迎金龙。
举国上下同欢庆,华夏鸿运世衢通。
城乡街道旌旗展,大红灯笼映霓虹。
喜满人间歌舞翩,,雪梅迎春添美景。

★《黄淮文学》征稿启事
《黄淮文学》从今日起,换地移主,更以大气魄地向大家展示一个新的平台,更以饱满的热情为作家、作者、读者服务,打造一个崭新、完美地服务平台。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黄淮平原大地冉冉升起,《黄淮文学》立足黄淮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不定期地组织长期为《黄淮文学》合作的企业、作家、作者进行旅游、采风、开展笔会交流。
《黄淮文学》长期面向全国华人征稿,面向全国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为企业打造知名程度,组织作家采风,为企业写真。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黄淮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