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网红景点: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
罗先通(四川.德阳)

绵阳网红景点: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醉美绵阳三江湖,又是一年赏“鸥”季。打卡网红景点,昨天,来到美丽的中国科技城: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步一景呈现在眼前。三江湖紧紧被水环抱,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映照着天空中美丽的云彩,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观光旅游大道两侧,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好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专为游客遮阳挡雨。美丽的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娱乐场所众多,环境优美,广场宽敞,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因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三江汇流而得名,总面积921公顷。 三江湖湿地主要以沼生和湿生植物为主,有高等植物357种,脊椎动物320种。
这里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拥有三条江河相聚,还有观景廊桥、游船码头、休闲观光广场等设施,适合钓鱼和观光,同时也可以欣赏城市美景,观赏多种候鸟。春夏秋冬,时过境迁,等得候鸟南回。 建设成果:2020年12月25日,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通过验收,验收合格,榜上有名。

作为绿色生态长廊,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大致是南北走向狭长型廊道,最南端至三江大坝,最北端至涪江二桥,东端包含小枧湿地,西端至安昌河洞天大坝,总面积达到921公顷。

进入景区,湖畔垂柳,邃谷幽果,碧水青山。来到美丽的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哇!好大的公园,好大的湖畔。水天一色,海鸥齐飞。茫茫湖泊,一望无际。长空四顾,云卷云舒。俯瞰三江交汇的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鹍鹏。
湖面荡起一排排蓝蓝的水波,湖边码头正停靠着天王星号、富乐号、北斗号三艘游船,等待着游客上船,坐上游船,到江湖里去浪浪,环湖赏美景。

醉美绵阳三江湖,又是一年赏鸥季!
一到冬天,中国科技城: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有成千上万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而来的红嘴海鸥候鸟,成群结队到这里来过冬,到这里来安家落户,成为它们迁徙的第二个家,成为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最亮丽的风景。

红嘴海鸥通常是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到绵阳越冬,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又成群结队迁离,返回原地,越冬期持续5个月左右。
昨天下午,作者随建华百余名老佛爷一起急匆匆赶到中国科技城一一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去观赏冬日里,快乐、亲近接触可爱的红嘴鸥在宽阔的三江湖上聚会、欢歌笑语、捕猎食物的场景。

俗话说:“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每逢秋、冬时节,在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绵阳市民、游客们的老朋友——远方的红嘴鸥如约而至,且听风吟,静待鸟欢。这些来自远方西伯利亚的“小精灵”,让冬日里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少了一份萧瑟与寒冷,添了一份喜悦与静谧!
离开游船码头,沿湖前行百余米就是观景廊桥,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红嘴鸥的飞翔表演,它们时而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在桥洞钻来钻去,空中练兵场十分壮观。

现今,绵阳三江湖进入“赏鸥季”,三江湖·红嘴鸥,中国科技城一一绵阳欢迎您!在三江湖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空,洁白“礼服”、红色“舞鞋”,清韵流,丽影舞。翩翩起舞,羽衣飘摇如风流,它们仿佛在向游客演绎一首冬日圆舞曲,向游客献上一份厚礼!
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围着游客飞来飞去,它们有的能够直接接住游客向空中抛扔的小片面包,动作十分熟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的像表演杂技一样,大胆地直接扑向人群,抢夺游客手中的面包,津津有味地尽情享用面包佳肴,它们的吃相更是千奇百怪。
三江湖鸟语花香,人与群鸟共舞,互相尊重,和谐相处。这里处处展示了人鸟和谐共处的场面。人与鸟的和谐相处,让天空更加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铺开一汪湛蓝的天穹,闪耀着无数灿烂的光芒,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瞧!在廊桥、游船码头之间,无数的红嘴鸥时而盘旋水面,时而与人们互动嬉戏,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除了“贪吃鬼”红嘴鸥,这里还有60多种候鸟:白鹭、黄鹭、天鹅、鸳鸯等。近几年来,这里候鸟数量增大,品种更多。三江湖沿岸的红嘴海鸥身影无处不在,不仅在三江半岛,还在东方红大桥、江边等地出没,但最多的还是三江半岛。
黄昏时刻,晚霞满天,太阳西坠,夕阳余辉染红了蓝天白云,还替它们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蓝天白云不一会儿就幻成了玫瑰的晚霞。风景如画 ,姿态奇特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恭祝大家:元旦快乐!笑口常开!新年吉祥!全家幸福!!

傍晚时分,彩霞满天,染红了天边,映红了湖面,闪闪红光在湖面上闪烁。晚风习习吹来,吹拂着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荡漾着作者诗情画意的情怀。近处的游船码头、廊桥、亭台、楼阁,远外的高楼大厦、三江大坝、涪江二桥、电视塔……仿佛静卧在三江湖上。山绕着水,水绕着山 ,山山水水,山水相连 ,这就是绵阳网红景点: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那就是一副极美的山水画卷!中国科技城一一美丽的四川.绵阳欢迎您!恭祝大家:元旦快乐!笑口常开!新年吉祥!全家幸福!!
作者简介
作者:罗先通,笔名:凱韵通哥,军人、教师、公务员。曾服役于武汉空军部队空降兵15军、曾任四川省中江中学校教师(中层干部)、中江县国税局(正科)退休,1957年8月出生,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高级注册咨询师。曾任《中国经济导刊》特约记者,《四川经济日报》特约记者。 用文字书写历史,以镜头记录时代,留下美好画面,成为永久瞬间定格! 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教育和税务论文、诗歌、散文和新闻稿件5000余篇。获得省、市、县各级荣誉100多个,其中1978年4月,参加原空降兵15军44师岗位练兵大比武,荣获个人单项比赛第一名,受到团嘉奖,被团树为“岗位练兵标兵”称号,荣立三等功两次。先进事迹曾分别被《解放军报》、《空军报》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