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天·元旦有作 陈廷玲 龙舞新元紫气萦,红梅含笑蕴春情。高天朗日千山净,玉树摇风四野明。 锣鼓响,炮鞭鸣,三巡酒满庆丰盈。高歌拥抱新时代,国富民强享太平。 鹧鸪天·迎新年 王素珍 日月如梭弹指间,金龙献瑞庆祥年。千门万户家团聚,国泰民安喜笑颜。 春送暖,沁心田。梅花傲放在红岩。更新草木繁荣茂,海晏河清景象天。 浣溪沙·喜迎甲辰春 苏林生 玉兔去年呈吉祥。金龙今岁更辉煌。春风送暖寿而康。 万里江山盈秀色,九州雨露遍醇香。利民政策启新航。 庆元旦 纪建淮 凌雪梅花伴岁更,迎新瑞气彩云横。 欢欣玉兔歌佳绩,劲舞祥龙四海迎。 迎新两首 杨东市 迎新茶话会 今朝聚会喜迎新,诗友豪情似暖春。 乐曲悠扬歌绕耳,越欢越笑越精神。 喜庆元旦 一岁欢欣日子红,琼花漫舞兆年丰。 良辰美景心同庆,国运长安壮志雄。 辞旧迎新 朱多喜 歌舞庆新元,欢乐辞旧年。 神州升旭日,华夏启鸿篇。 元旦随感 李恒贤 旋转乾坤又一新,八三华发踏沙津。 初愁柳惜藏枝兔,忽笑芦欣呷絮鳞。 揠地新眉草凝露,束馨野泪菊噙春。 衰躯懒懒苔痕布,谁识咏吟愚鲁人? 元 旦 陈开廉 旧历翻过又一年,红霞银雪洒人间。 书山藏玉随心赏,韵海流金着意看。 一派祥云呼酒到,四邻旺盛举杯端。 云游我自如闲鹤,踏遍千峰复万山。 
庆元旦 孙守英 一九寒风伴我行,滿怀惬意赴申城。 亲人互慰天伦乐,共庆新元盛世情。 元旦感吟(通韵) 陈良传 光阴奔逝若流川,日历翻新绪万千。 虽有微薪沽薄酒,难寻良法复英年。 诗书助我离尘俗,湖海临风效古贤。 人到无求方淡定,闲云一片向林泉。 元旦絮语 李文庆 元旦将临近小寒,孤身还裹旧衣冠。 迎新未厌桑麻事,忆昔频谈社稷安。 梅信凭窗排寂寞,雪声倚竹解辛酸。 一诗寄语龙腾日,饱墨寻常百姓欢。 新年思乡感怀(通韵) 程海潮 飞雪新年迓,遥思墟里烟。 鸡鸣花木下,犬吠院庭前。 曲径人欢闹,黉堂书诵喧。 一朝风气变,万众县城迁。 每遇回桑梓,常观闭户轩。 中青无处觅,唯见媪翁怜。 元 旦 丁 娟 清浅时光接岁新,勤修学问少迷津。 云翻美朵群群鸭,棹转柔波片片鳞。 望远葳蕤三径草,迎来烂漫十分春。 尘埃抖落朝前看,做个平常淡泊人。 岁末吟 胡焕亮 雾霾笼罩蔽长空,猪脚鸡鱼腊制豐。 展纸搜词寻旧韵,捻须搔首掩肠穷。 不期名利题金榜,只为闲余敷眼瞳。 年越七旬需豁达,安详康泰忌随风。 

辞旧迎新 作者/卜桂平 二零二三 拨开云层雾海 走过 阳光奋进的路程 终于 走到如约而至的年尾 就要目送离别 思绪里依然泛起 一年里 那些一圈圈故事的涟漪 …………! 回身挥挥道别的手 昂头阔步 向着新一季的寒梅招手!  溜 达 作者/田 珍(陕西) 晨起垄上行 看天地自然万物的变化 园子里的菜蔬披了霜 鸟在秃枝上玩耍 季节到了最冷的时候 学水里的鱼儿不畏严寒 无需结伴而行 一个人自成风景 心随意动 来去无踪才是最好的 
(哲理)新诗 余守坤 雨从天降; 到了地上变成了水。 液体不变,变的是名词。 名词可能是因为它的体积和运动形式 其本质不变。 是雨是水二者皆无争; 万物皆争。 有时因风划破太虚、 伟大只是一个象征。 有时因寒冷成为固体、叫冰, 只是来了个物理到生理变化,本质还是水。 有时因温暖飞向太虚,化成云朵。 本相本无相,只是万象之相象征过程。 又一次多了个轮回转世, 其本质还是水。 利它,利万物不争; 因此有了你,万物皆争。 去低远大,去高极小; 处远为海,悟高为云。 冷暖由温差来定, 我只是保持本质不变。 

小重山·游奉化溪口(新韵) 庄来喜 松矗巍巍雪窦山。踏阶沿壁赏、被花缠。银丝千丈瀑垂渊。捧腹笑、大肚惹心宽。 白鹭恋溪潺。彩虹漂碧绿、映蓝天。妙高台展望游船。贪仙境、魂醉落江南。 满江红·白帝城 孙登先 独立江中,迎波涌,奔腾不息。望两岸、江风扑面,猿声来袭。朝发轻舟云彩灿,暮归老杜秋风急。感诸葛、不忘托孤心,挥椽笔。 诗城美,多遗迹。新篇写,轮蹄疾。曾经苦寒地,人多车密。湮灭公孙谋霸业,遗留汉蜀奇功立。看要津、巨舰起航程,浪波击。 一七令·茶 孙国崑 茶。 芳叶,春葩。 清明雾,谷仙霞。 峰坡润地,山腹鲜芽。 沉浮黄紫玉,沏水赫红纱。 世代古今传颂,人文百姓争夸。 家舍来客能当酒,衰颜在庭品茗华 清平乐·黄山雪后观日出 李维焕 登高待晓。风雪初停了。蜡象银蛇时飘渺。云海浮珠恰好。 白浪拍岸千重。红霞欲漫苍穹。回首林霏开处,冰雕玉琢奇凇。 卜算子·咏梅 潘家凯 风塑虬枝蟠,雪傲琼芳绽。玉骨冰肌历苦寒,始得馨香远。 矢志品贞专,不妒熙春绚。最是朝花秀映山,却把红绡卷。  山村剪影 魏传良 人杰地灵歌物华,结庐肥岭傍山涯。 杏帘招饮入乡醉,瓜果延宾待客嘉。 淡泊安貧行乐土,灌园食力比邻夸。 挥毫放浪形骸外,不逊潜翁陶令家。 岁寒三友 于 军(内蒙) 松 傲骨凌寒是本能。枝繁叶绿更多情。 胸怀酷爱高山顶,不老松青也卖萌。 竹 自古生来欲贯天,枝枝节节骨相连。 挥须势扫尘埃尽,入火声喧去赶年。 梅 铮铮傲骨蕊香怀,朵朵芬芳抱雪开。 谁与寒梅相濡沫,琼花素素漫天来! 题鹭聚晴林图 魏龙恩 日日立风波,舂愁锄梦多! 振振千羽雪,浩浩九皋歌。 量思捕鱼策?疑论钓渭皤? 霜林因惜晚,归聚咏晴和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朱明秀 革命成功大地新,毕生奋斗为人民。 昔开大业凌云志,今庆中华纪诞辰。 儿女放歌吟盛世,嫦娥探月震风神。 历经苦战百年梦,国泰民安想伟人。 冬 朱义红 淮水冰云动,西风助夜寒。 宵迎三尺雪,早起碌人田。 冬日随想 程 光 迢递归来卸垢尘,羁青日日屈躬身。 唯唯见客尤诚恐,杳杳浮生渐顿沦。 白雪殷勤千里送,寒风慷慨故园巡。 那堪漂泊流萍去,明日辰龙盼鹜新。 

壮哉大美 仁和禅心 ——记著名书法家王满利 学兄 作者/李佳桂 得知安居北京的学兄王满利突然罹患重疾,极为震惊!见到满利坐着轮椅的照片,心中十分难过,久久难以宽心。急于想和满利说上几句慰问的话,却因相隔万里,而他目前又电话沟通困难,真是无可奈何。于是,找出滿利兄赠我的书法集《燕岚仁和墨痕》,反反复复翻看,以排解对他的挂念。 人都道“睹字如面”。徐徐翻阅“墨痕”中一页页硬朗俊逸、墨痕粲然的“王记”书法,不由的回想起我与满利兄的一段翰墨缘来。 满利兄素怀汲古纳新之志,酷爱诗文书法,幼承家学,由临摹颜柳法帖入手。其后,上学魏晋,下追唐宋明诸家。尤其钟情魏碑、汉隶,用功颇深。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工作之余,受教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席郗士格先生,后又师从中国汉字评审专家、中国榜书研究会副秘书长宋滨泉先生。为穷书道,满利兄数十年间,充分利用京城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书法大家云集得天独厚条件,求贤若渴,转益多师,广收并蓄,三更灯光五更鸡,年复一年,不舍昼夜,弄管天明。一砚即穿,三千笔废,给满利兄带来十几项彰显书法成就的荣誉称号和奖项。尤其是他极擅长的榜书,更是誉满京华,俗呼“榜书王”!而其榜书常书写的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内容,如“福寿康宁”;“鸿禧”;“嘉福”;“淑芳修德”等,无论在民间、行业,还是对外文化交流,都是广受青睐,一时洛阳纸贵。 难能可贵的是,满利兄虽然在书法创作上取得骄人成绩,在京城书坛产生较大影响力,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资本,到处张扬,唯利是图,而是在多家书法机构任职中,更加尽职尽责,为普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勇于奉献,不遗余力。其书法作品不仅流布国内甚广,而且创作了千余幅内容新颖的作品,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日本、韩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国政要、著名企业家和社会名人收藏。以书为媒,在一些文化交流机构中很好地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 滿利兄在京城不仅有书名,尚有诗名,尤其擅长、喜作“藏头诗”,在其诗文作品中堪称一绝,而且多产,累计下来竟有三千余首“藏头诗”传颂于国内外。 满利兄的书法特点,是妙在将帖学与碑学冶于一炉,与流行书坛的“靡靡之音”似的婉约书风,以及鬼画符似的所谓“创新”书风大唱反调,坚持传统,扎根经典,在融化汉隶意韵基础上,突显龙门、石鼓和南北魏碑之风骨,大气磅礴,老辣古拙,笔力扛鼎。于平正中见奇绝;在刚毅中显俊朗。有壮哉大美之雅,无光怪陆离流俗。观其书法,如见古寺钟鼎,如闻泰山松风。以其书法内外兼修的扎实功力,个性化字法及笔法,独树一帜。 2015年夏,我已经好多年没得机会与满利兄晤面了,联系的也少。但禁不住他的书法的诱惑,一日,我唐突地要通了他的电话,直接了当向他索书。他爽快地答应了,不多日便一下子给我寄来三幅大作。我欣喜地一眼看到,其中一幅四尺对开的行草书竟是他拿手的自撰“藏头诗”:“思念佳桂诗书昭寿”。诗云: 思绪万千石头城, 念旧惟独祈宁康。 佳人才子犹有韵, 桂馥兰馨更吐芳。 诗雅文萃当时越, 书法精进遗墨香。 昭养天机凭此道, 寿鹤松龄渡沧桑。 诗书同辉,字里行间充盈着万里关山隔不断的浓浓同学情谊!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秀才人情纸半张。然而,我不擅书,无奈,只好用手机给他发去我的一首和诗,依样学样,也是一首“藏头诗”:“祝愿满利人书长寿”。曰: 书奉学兄满利 乙未仲夏,喜获学兄王满利惠赠鸿篇巨制书法大作三幅,展示之下,满堂华彩,陋室生辉。吾与同赏者,无不为兄大气磅礴书风与力透纸背的功力所震撼!尤喜“藏名诗”长卷,令吾思绪万千,为兄重情重义感动不已。今乘夜露,再次品读兄之诗文,不觉间,仿兄大作,亦吟成“藏名诗”一首,草草不恭,惟抒胸臆耳。 祝颂万语送柔肠, 愿望一朝化墨香。 满天争唱婉约韵, 利世当看榜书王。 人言帖学唯唐宋, 书重碑甲君未忘。 长风雅调传情谊, 寿延鹤龄写沧桑。 (2015年8月12日夜于淮南) 我与满利兄这段翰墨缘往事,也许两分钟就讲完了,但其中蕴含的同学情谊,在我的心中却整整温暖了小十年! 当此满利兄抱恙在家,心甚系念,更加想念满利和满利的书法。由此,我深切感悟到,同学之间、当然应包括人与人之间,不论相处疏离、紧密;交集鲜寡、繁复;职位大小、高低,亦不论性格、观念、作风差异或趋同,但凡诚实厚道,谦恭善良,正直仁义,勤恳踏实;但凡不依才高而轻友,不依富贵而傲世,不依权重而违纲;无论世风怎样变化,永怀中国心,崇尚传统文化,恪守道德伦理——这样的人都是值得学习、敬重和挂念的。老同学中,便有很多这样的人,一直鲜活于我的心目中——王满利兄就是永远值得我学习、敬重和挂念的人! 在此,我想再一次地将我以上“和诗”中的“祝辞”送给病中的满利兄:“祝愿满利人书长寿”!并且,借用几句老话劝慰滿利兄:“人生难得无风雨,顽疾终去寿无彊”;“悲伤是晦,常心是运”。你一定要坚强起来,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一定要积极争取站起来,再次雄居书坛,以如椽大笔书写出更多的华章、墨宝! 弟佳桂在此殷切期盼着! (2023年7月11日入伏挥汗于合肥寓中)  我愿做朱森林画筆下的一个“坏老头" 文/李子徽 漫画家朱森林的《坏老头》系列,用漫画和打油诗结合的方式,幽默地活画出一位带着一脸坏笑,“街头看妞,庭院耍宝,饮酒小聚,养鱼遛鸟,墙内窥花,驿外掐草,常做春梦,偶尔摔倒”的“坏老头”,令人忍俊不禁。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该词的广泛应用主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而最早将幽默一词引入中国的则要算翻译家、文学家林语堂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外溢,一种潜意识的流淌,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一个人没有幽默会是一个无趣的人,一个国家没有幽默会是一个刻板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着幽默传统的民族,《诗经》、《庄子》、《笑林广记》、《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这一篇篇名著就是有力地佐证。 近代以降,在中国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身上也具有诙谐幽默的特质,且不遑让古人。毛泽东的幽默随心所欲,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擘画经纬的大手筆、大智慧,怎一个"笑"字了得;鲁迅的幽默是“冷眼向洋看世界”,黑色、冷诮、自嘲、多讽,往往笑过之后会让你驚出一身冷汗;老舍的京味幽默,内容想得深,语言说得俏,谑而不虐,婉而多讽,戏虐自嘲,妙喻横生,喜剧人生中透着一幕幕“苦恼人的笑"。钱钟书的幽默有着萧伯纳的影子(英式幽默),既高冷绅士又俏皮诙谐,讽刺中常含哲理,是智知达人间的会心一笑;侯宝林的幽默最接地气,响木一敲能摄出你的魂来,包袱一料能露出你的小来,会在匡正世风,针砭时弊中,让你一笑二笑连三笑。 漫画家朱森林与上述几位大咖相比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幽默的因子同样具备,而且因了自己老顽童的性格和对市井生活的熟稔(玩过曲艺,说过相声),使其筆下的漫画与打油诗,更具有地域特色和人间的烟火味。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看看朱画家筆下的那个“坏老头”吧:着装普通,样子懵懂,装聋作哑,蝶梦几多。出世中透着入世;大俗中透着大雅;糊涂中透着睿智;诙谐中透着讽刺。这是一位东方朔式的老顽童,一位陶渊明式的真隐士,一位吳敬梓式的讽喻高手,一位钟馗式的圣斗士,一位柏拉图式的情爱专家……这是一位集仙气、鬼气、雅气、俗气、正气、痞气、市井气于一身的奇葩老头,蔫坏中招人笑、逗人乐、惹人爱,值得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家伙效仿、学习。 因而,我愿做朱森林画筆下的一个"坏老头”! 注:朱森林职业漫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术协会理事。2015年出版首本水墨漫画《坏老头》,获得不少拥虿。漫画家武建軍曾调侃道:“漫画一高人,幽默当冠群。笑爆鼻涕泡,天津朱森林。  难舍难分的战友情 作者/连国民 2003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上午,省城合肥105医院的高干病房一楼的走廊里,不断传出已获准出院老人的欢声笑语。然而,归家心切的老岳父却只能顺从地坐在轮椅上,听话地任由护士挂上了吊水。等两瓶吊水挂完,老岳父又像往常一样坐在轮椅上打起盹儿来。 冬天里太阳格外令老年人喜爱。岳母没事做,说是出去晒晒太阳,就走了出去。我和大舅哥就在温暖的病房里就各自捧着一本杂志消遣。这时,楼上的陈叔推门走了进来。大舅哥连忙打招呼:“陈叔来啦!”说着起身把椅子让了出来。陈叔走到老岳父跟前,弯下腰,用双手紧紧握住老岳父的左手(岳父因患半身不遂,致使右手失去感知功能)兴奋地说:“老战友!我今天出院啦。来和你告个别!”老岳父连连点头。并用一脸的灿烂笑容,来为老战友的出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陈叔是颍上武装部的退休干部。解放前夕,陈叔和我岳父在同一时期从野战部队指派到地方武装,陈叔任颍上县县大队队长,我岳父任风台县县大队队长。他们不但为两个县城的解放进行过协同作战,并且还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战斗中进行过密切的合作。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们相逢在105医院的高干病房,你下楼看我,我上楼看你(陈叔住二楼),显得格外亲切。也许,是老年人的情感脆弱所致吧,当他们一次次把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难舍难分,热泪盈眶。 看到两位老人在临近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我和大舅哥更多的则是担心,怕他们承受不了情绪的波动,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然而,我们又怎样上前劝导呢?就在我们为难之际,只见陈叔的老伴走了进来。她一进门就着急地说:“儿子在外面等急啦!咱们快点走吧!”然而,当她看到此情此景时,便上前拉住陈叔的胳膊央求道:“都是上岁数的人啦,你们的心脏又不好。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恐怕就不能回家过年啦。”陈叔理智地松开手,在老伴的搀扶下向门外走去,边走边回头摇着手,哽咽着:“保重!多多保重!我走啦------” 老岳父泪流满面地举着左手,“呵,呵------”地呼应着。看见陈叔的身影在门外消失,老岳父又急忙示意我们快快推他出去------ 
璞山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