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极乐寺兴美英山(序)作者/马民权
极乐寺兴美英山(序)作者/马民权
精华热点


极乐寺兴美英山
(序)
马民权
山,有山形;山,有山魂,自然界的不朽,尽在山中。
大别山绵延千里,由东向西横亘中原大地,南北分界,江淮分水,一柱擎天拄地,天地有别。早在震旦纪,整个大别山还是一片古海,后经过太古末期的一次较大的造山运动,大别山前震旦纪地层普遍发生了剧烈的褶皱、断裂,伴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第一个突出汪洋浸泡的由坚硬岩石组成的陆地,构成地球上最古老的地基,而成为最具淮阳山字型的淮阳古陆。更兼北有淮河,南有长江,两条长蛇,大别山屹立于中,形如巨龟,实为龟蛇合体,乃古岳衡山。由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与文化均源出于斯。
大别山奇峰秀谷,风光如画,四季翻新,美不胜收。其主峰天堂顶海拔1729.13米,二峰大同尖海拔1698米,均座落于地处大别山腹地核心的英山县境内。英山地势北宽南窄、北高南低,三山夹两河(东河、西河)的狭长地带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如北斗。境内多为较复杂的山体结构,经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抬升、沉降、挤压、推覆,隆升成山;拉分、坍塌、走滑、断裂,错落成谷。大量的酸性花岗岩出露,因受水蚀、风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球状风化而形成许多造型奇特的巨石、陡崖、裂谷、壶壁、深潭、怪瀑,奇峰怪石,悬崖绝壁,幽溪深涧,巧木古松,奇花异草,美伦美奂,目不睱接。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又将其形成动、植物的天然避乱所,华南、华北众多珍贵动、植物种群均在此衍生,其中铁皮石槲、大别山赤灵芝均祖源于此。从而,古老神奇的英山大地,融庐山之秀、黄山之美、泰山之威、华山之雄。春踏青,看百花争艳,采茶品茗;夏游园,闯峡谷漂流,避暑休闲;秋登高,观霜林红叶,赏月抒怀;冬踏雪,泡温泉滑冰,梅报新春。在这里观瀑不让庐山,登高不亚泰山,赏叶不下香山,品松不逊庐山,避暑胜过通山。在此康养旅游,旺季不乱,淡季不断。特别是冬季,风雪大别山,冰凌大世界,走出大城市,英山大过年。
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清为金光悌家乡,乃七星(皖太、岳、霍、金,鄂罗、浠、圻七县环拱)拱斗之县,狮龙显相之区,古《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楚之古英国,后为英氏国、英六国;周襄王六年,楚人收英,九年齐徐联军伐英灭国。汉属荆州江夏郡,晋属豫州弋阳郡,宋属蕲州,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立县,元、明、清属淮南六安,民国属安庆,1932年由安徽划归湖北黄冈。
英山境内万山磅礴,崇山峻岭,主峰天堂顶,二峰大尖,东西连脉,楚尾吴头,横亘华中,控引皖湖,肘掖江淮,乃鄂皖咽喉,江淮要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江淮八十二寨,圻阴四十八寨,英山境就有十八寨之多,其旗寨天堂寨,首寨英山尖均座落其间,且山有九宫坛,水有白莲河.。在英山三河(东、西、南)大地大小山脉中,从古迄今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壮丽雄辉的历史悲喜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孕育出不胜枚举令人瞠目结舌的人类文明。“后羿射日篓子石,定海神针羊角尖。玉皇庙立玉皇顶,盘古祭伺九龙山。女媧补天天堂顶,神农百草茶解难。北斗七星狮龙形,皋陶古墓文字山;禹封陶后于英六,春秋英国即英山。一身两王悍英布,反秦旗寨英山尖。团黄圻门黄芽茶,十八罗汉唐王献。北宋毕昇铸活字,文明提速越千年。元代英山不受封,章家寨立县衙宪。明朝皇帝朱洪武,母避追杀走英山;洗儿落儿到鸡鸣,浠水洗马才脱险。九宫坛主马朝柱,反清复明英雄胆;天堂寨到天马寨,血染五色彩杜鹃。反帝反封建民国,英山志士冲在前;黄埔军校育英才,名列前矛数英山。”
英山地灵钟秀,代代人文辈出,不仅有刑典之祖皋陶,殷有贤相傅说,汉有淮南王英布,唐有大学士沈佺期,南宋有首任英山知县段朝立,明有御史张禧,清有刑部尚书金光悌、潮州知府李士彬、文学智者闻筱辑,辛亥革命时期有革命元老傅慧初、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王孰闻,民国时期上海律公会会长李次山,大革命时期有中央军委书记傅维珏、南昌起义有卫戊司令公安局长彭干臣,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英山首任县委书记姜镜堂,抗战时期有著名爱国实业家纪振纲,更有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毕昇墓地现已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毕昇和毕昇故里的英山县闻名全国,走向了世界,现正阔步走向人类的未来明天。
七星拱斗的英山县,辖3乡八镇313个村,总人口41万余。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有20多座,山顶平均海拔高程210——594米,群山绵延,座北朝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光充足,雨置充沛,山川秀丽,温泉春暖,城镇锦绣。“蚕吐丝、树结油、蜂酿蜜、叶泡茶、根入药、石成材、水养生,气洗肺、人长寿”物产丰富,这里“空气好,茶醒脑;药祛疾,温泉澡;土生金,水清糟;环境美,人不老”。不仅是湖北也是全国茶叶、丝绸大县药材之乡,更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风光宝地。全县1449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有三分之二的生态环境尚处在半封闭较原始的状态。英山民风淳朴,民俗醇厚,红色(革命)、绿色(生态)、古色(人文)三色文化积淀深厚。英山吴头楚尾,自古是江淮交通孔道、邮传塘铺、荆扬驿道,因此,英山亦是吴楚文化、荆扬文化、南北文化、江淮文化、佛道文化的交汇地,其中,佛道文化尤盛。
英山的佛道文化,素有东佛西道之分,东佛以“指月禅林”为代表,西道以“南武当山”为冠称,而东佛隆盛之地则是雷家店镇,神峰大庙极乐寺则是中心中的中心,“过路滩的风,雷家店的钟”是其真实的历史记载。位于雷家镇街之东南向的神峰山上,有座建于千年前的极乐寺,承载着宗教文化的历史辉煌。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雷家店神峰山上极乐寺,历尽更朝换代的风雨磨砺,忍受血雨腥风的战火摧残,虽几经重修,但未恢复原有的兴盛荣光。
“江山自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今有英山商界骄子姜如锋,不负祖先的重托,奋进新时代,缮修极乐寺,兴文化旅游,振民族雄风。老朽我受其诚请,为之审正建设规划,并为《极乐寺兴美英山》书序,不胜荣幸!在熟谙其建设规划、喜阅《极乐寺兴美英山》之余,欣然命笔,言不正题,妄敢为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