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镶嵌的记忆
追随小宝飞快的步履,你去看了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三原城隍庙,缓慢地逛了山原县街景,见了见三原街道的人。
“三原城隍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东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50平方米。
三原城隍庙面南背北,现有建筑115间,依次排列有砖雕照壁,木牌楼,进入庙内为神道;再经木牌楼和石牌坊,过戏楼,两侧有廊屋;献殿和拜殿相连。戏楼与大殿之间的院落当中,又设一道木牌坊,东、西分立钟鼓楼、配殿。寝殿坐落在庙最北端,它与大殿之间以“无梁门”和明神亭相连。是陕西省内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和大型古建群之一。”
根据庙内介绍,也许这庙,已经654岁了,将六百多年的时光雕刻,储存在这明清雕梁画栋,青石砖瓦的记忆中。
现在脚下所踩,有可能是六百年前的人们的足迹,那青石、砖瓦间或许还珍藏着六百年的记忆和叹息声。于人而言,六百年好久,于天地而言,也只是一瞬而己。
再看于右任先生,1879~1964,从清朝到台湾六十年代,两朝功名,美髯飘拂,一代书法大师,仙翁模样,时代塑造了他,他也尽力影响了他那个时代。可惜先生书法博物馆实际并未开放,欣赏其书法,还只能在城隍庙中单独的展馆里。
似乎一切都已成了历史,而历史在现实中又无处不在。很难将正在大街上当下行走的人与六百年前,三百年前,一百多年前的人进行比较,只能和自己有生之年进行个对照。时光不会留下人们什么,只是木材,砖石还留存,碑石斑斓,依稀有字,或许也是某种记忆;于老先生书法真迹尙可见到,可以推测当年书写时的神态风范,其余的,历史的面孔已很模糊,就像你一路上看到的无数面孔,无法记得什么,很快会随风而逝。甚至你今天不会留下任何足迹,不可能给任何人留下印象和记忆,除非你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文字,尚可延存一部分记忆。
养成自我体悟,自我记忆的习惯,等于迎风深深一揖,谢谢了,岁月!多谢了,建筑和留存,你们让我想象一下过往的岁月,并督促我仔细、认真地记住今天,它们都会成为大脑的养料:风带走它的,可我脑海里回荡过落叶飘飞的声音,我记得……
2023-12-28 13:36
三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