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
《中国文苑》新辟【新诗论】【旧瓶新词】专栏,陆续刊登当代诗词理论家、诗词名家的新诗论,刊登“新词入诗”的、新题材的诗词佳作。以推动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本期刊登的是诗词名家赵玉华老师的文章。

诗词创作不是文字游戏
——2020年与诗友互动浅谈诗词创作体会
赵玉华
每当看到群里诗友们关注我的习作,并热情交流互动给予点评鼓励时,我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欣慰,也让我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也是我在孤灯照壁,冷雨敲窗的环境中一直持有艰辛不碍我吟诗的心态,诗词创作中努力追求意境美,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
诗词是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蕴藏在每一个国人的血脉里,成为永远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下面是我与诗友互动浅谈诗词创作的几点体会:
一、 格律诗是因美而生,至情方得至美、并非因律生诗
因为诗词是唯美的,热爱诗词就是热爱美好。人创造诗,诗成就人。诗就得让读者看懂,给读者美的享受。
古往今来的经典名篇都是平白如话,意境鲜明的好作品,三十多年的诗词创作中我一直追求先贤古人留下的真正诗风“平白如话,口语入诗,通俗晓畅,平中有味,在平中求奇崛”写眼中景物,用口头语言,发真情实感,用自己的声音唱自己的歌,追求诗词的意境美。写自己情怀和修养境界,为天下万物代言。所以我的一首平白如话的《七绝.女儿心》有幸被诗词名家选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出版的诗教课本教材的背诵篇,以意境取胜。当年一阕《水调歌头.游辽滨》有幸被辽滨新开发区宣传部装裱好悬挂在辽滨的大展厅里;一首《七绝.咏蟹》被盘锦市政府委派著名书法家何连仁先生书录下来印在了当时的盘锦河蟹包装盒上。这些都是社会各界给予我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小惊喜。让我想起(北宋)戴复古论诗中说:“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也就说,入妙的文章原本就是平淡自然的,平常的语言组织起来会变得瑰丽奇异,入妙就是达到美妙的境界,文章就是指诗词;等闲指平常 ;琦,指卓异美好。
二、什么人写什么诗
(宋朝)范开说“没有人的境界,哪有诗的境界”。(北宋)梅尧臣论诗:“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取平淡直白为貌,藏意趣天然为神,朴素中应蕴美,平时中应见奇,冲淡中应有味”
我学诗填词,以道为本,以术为末。我的信条是:做人靠人格说话;为文为诗靠作品说话,诗如其人。不断提升精品意识,诗意栖居千锤百炼,哪怕平生写成一首好诗能让千人赏,也绝不批量生产千首诗无人读。
明代诗人丘浚诗云“寻常风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吴冠中说:“小写的艺术,能悦人耳目;大写的艺术,可震荡心魂”。虽然很难达到,我一直在努力追求。
说白了,多年来我的作品之所以能被众多读者接受,就是因为情真,通俗易懂,有意境且词浅意深,能与读者共鸣。我学习写诗词从没想过超越别人,而是在学习和创作中充实完善自我,深知山外青山,楼外楼,艺无止境,在古圣先贤面前,在行吟路上我永远都是小学生,是诗成就了我。从不在意谁说我的作品如何好,更不理会谁说作品如何不好,作品发出来任其品评,褒贬随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习惯用诗来记录生活、生存和生命,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吐心中块垒。不是为了迎合谁谁喜欢,我们写诗不是给圈内人互相吹捧,更不是让哪个不懂诗词所谓老学究夸夸其谈来研究。无论魑魅背后怎么挖苦不堪,我都能云淡风轻,我在修行中懂得佛陀所说:“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我也从不理会山头文化,圈子文化,更不盲目地仰视当代所谓的遍地名家、泰斗……
三、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善良情怀
写诗填词我自信与时俱进,良知和责任浸透作品的字里行间,因为头长在自己的肩上,决不会受外因左右,从来不盲目胡乱编诗。庚子国难发生以来我守在荧屏前关注武汉疫情、白衣天使以命换命的高尚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用心和生命歌颂英雄们崇高的牺牲精神,蘸着泪水酿成诗歌进而表达心声:吐诗心作鼓,泣血唤黎明……共创作了25首诗词。每一首抗疫的作品都含泪完成,平白如话,字字真情:如:《七绝,呼唤抗疫英雄》泣血悲歌天不公,芳华陨落太匆匆。何堪儿列英雄谱,怎叫爹娘心不疼?
我的抗疫作品被制作成专辑并诗词配图片、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吴鸿清教授书录而成,发表在【诗歌抗疫】中外网平台;深受社会各界读者好评。接着又被《满庭芳苑》平台主编蔡大营老师用我诗句:临危铸就英雄谱,尽是人民撰写成、作标题推荐到人民日报平台;读者好评如潮、留言鼓励者众多。黑龙江大庆市的铁人文学朗读者:风中醉荷老师深情朗读我的抗疫组诗;视频发给我看到时泪眼朦胧了。还有当地的《辽河口文化》平台、《辽河晚报》多家纸媒刊物争相发表。
举例子证明我当时的创作心态是践行着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响亮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著”的深刻现实意义,“文章合为时而著”“为时而著”的“时”它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是指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是时代赋予历代文人历史使命和一种责任。
我深知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诗人应站在精神高地,不能用诗来附庸风雅、更不能批量生产编些与时代无关痛痒的游戏卡片……
艾青说过:诗的情感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重与信任。诗品即人品。品高则格高,品优则诗美。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只有能够感发生命的诗才算好诗。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已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云:“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无真。”
四、诗词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大众喜闻乐见的诗就是好诗。所以诗词创作不是为了铺排学问,泥古不化、翻书套典,故作高深莫测,借诗卖弄张皇。正如先贤元遗山《论诗》中诗云:“天涯有客号詅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荣《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郭沫若说:“好诗是写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意思也就是说:写出来的诗是胸中已经有诗情,作出来的诗是胸中本无诗情。编出来的所谓作品让人不知道在表达什么,朦胧晦涩,既没有灵魂,又没有真情实感,更品不出诗的味道和意境,整天无病呻吟,不知所云谁都见不到庐山真面目,看了如同嚼蜡。自己走进了误区,还不肯为别人鼓掌,认为平白如话的诗作没有看点,愚昧地嗤之以鼻,坐井观天,胡编滥造,总想用旧麻袋片做龙袍,说什么诗必有典,无典不厚重。所以套典背离时代读者看不懂没人买单,只能在小圈子里自鸣得意,永远走不进高雅殿堂。
袁枚《诗话·卷五》中所言:“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人冷径者,谓之,乞儿搬家;好迭韵、次韵、刺刺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一字一句,自注来历者,谓之古董开店;余常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以今天我们在学诗词创作中,要向清代学者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写性情,情真诗美,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不要盲目的求深奥晦涩,忌用生僻字,更不能用死亡的词和生僻的典故,诗词中套典堆垛没有新意更不可取。
诗不可以辞害意,平平仄仄玩格调,字字句句套韵书。因噎废诗不可取。名家论诗,好诗有风骨之雄,在真而不在气;气质之厚,在真而不在辞;意境之灵,在真而不在巧。
我们都是诗词爱好者,肩负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都在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用优秀作品塑造兴国之魂,传承文化精髓,赞美高尚情操。紧跟时代、旧瓶装新酒,作品力争做到思想新、内容新、语言新富有时代气息,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血肉、有筋骨、有温度、有品位的好作品,用文艺作品来凝聚人心,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上是我以真诚的心与诗友交流互动谈点心得体会,真实地阐明我的诗观,权作与诗友探讨吧。
2020年3月2日

作者简介
赵玉华,网名:清秋如水。辽宁盘锦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诗歌学会、散文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省盘锦市诗词学会会长。
著有诗词、新诗、汉俳、童谣、散文、评论集等多部。作品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奖励。入选国家出版大典六十余部;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多种荣誉称号;诗作《女儿心》被选入诗教课本教材;《童谣120首》被全国各地数家幼儿园选作教材。2014年北京少儿出版社公费出版了《赵玉华童谣一百首》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被推荐为儿童素质教育读物。
